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小题大做探酸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小题大做探酸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介绍一堂意外生成的课堂实录,阐述了对于酸类物质酸性的重新认识,并对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关系加以反思。

关键词:酸;酸性;预设;生成

文章编号:1008-0546(2012)08-0043-03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2.08.019

近日,笔者在高三第一轮复习“硫酸的性质”教学中,通过组织学生个别板演、集体讨论、归纳总结等形式很快完成了对硫酸酸性、吸水性、脱水性和强氧化性的再认识。为了巩固浓硫酸的强氧化性,选了一个很常见的小题,师生分析、讨论、解答后,一位同学的提问使课堂出现了意外,在一波三折的探究学习中,尽管教学没按事先预设的方案进行,但却收获了“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意外之喜。尤其是课后笔者查阅各种资料和一些高规格的考试题,并和同事们进行讨论交流时发现,课例中出现的对“酸性”理解的误区,在中学化学老师中具有普遍性,于是撰文以期和同行们商榷。

一、课堂实录

……

【例题】向25mL 18.4mol/L的H2SO4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铜片并加热,充分反应后,被还原的H2SO4物质的量为( )

A.小于0.23mol B.等于0.23mol

C. 0.23mol—0.46mol之间 D.等于0.46mol

师生:一起分析:根据刚才内容复习知道,铜和浓H2SO4发生如下反应:Cu+2H2SO4(浓)CuSO4+SO2+2H2O,由于铜片是足量的,随着反应的进行,浓H2SO4浓度逐渐下降,降到一定程度反应就会停止,本题中H2SO4的物质的量为:n=0.025L×18.4mol/L=0.46mol,如果这些硫酸全部反应,做氧化剂被还原的占其中的一半,应为0.23mol,但H2SO4消耗不完,因此被还原的H2SO4小于0.23mol。

师生讨论结束后,本该进行下一个教学环节,但有学生提问了。

生:老师,刚才分析题时说参加反应的硫酸有一半的显了氧化性的被还原了,那另一半怎么了?

因为这样的问题新授课时讨论过很多遍,所以笔者没有仔细考虑学生产生这个问题的症结所在,便随口将问题转给了全班学生。

师:同学们看,另一半的硫酸到哪儿去了?

生1:浓H2SO4和金属反应时既显酸性又显氧化性,既然一半显了氧化性,那另一半当然显了酸性。

大多数学生附和,有些学生疑惑,做思考状。

生2:(试探性的说)我一直不理解这种说法,该反应中硫酸提供的SO42-是有一半在生成物CuSO4中,另一半被还原成了SO2,但能否说参加反应的H2SO4显酸性和显氧化性的各占一半,我很困惑,老师再解释一下。

这时候笔者很奇怪,显酸性和显氧化性的各占1/2简单明了,以前阐述了好多次,怎么还困惑呢?由于无法再做深层次的讲解,便又将问题抛给了学生。

师:那么,请大家讨论看,能否说参加反应的硫酸中显酸性的和显氧化性的各占一半?

(学生讨论很热烈,两、三分钟后,有人举手发言)

生3:我们认为,要澄清这个问题,首先要从什么是酸性(学生语气很重以示强调)的理解上来解决。所谓“酸性”就是酸的通性,刚才我们复习硫酸酸性时已经涉及,但还要仔细琢磨,为什么不同的酸具有相同的性质呢?因为所有酸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H+,这一结构上的共同点决定了性质上的相似点,因此,我们认为酸性是酸类物质参加反应时表现在H+上的性质,既然该反应中H2SO4中的H+全部生成了H2O,应该说参加反应的H2SO4全部显了酸性(强调是H+),其中一半的被还原(强调是SO42-),所以被还原的这一半显了氧化性。

听了他的表述,笔者也恍然大悟,原来一直以来我对这个知识点没有吃透,欣喜之余又想听听其他看法,便继续引导。

师:同学们听懂他的观点了吗?

生4:老师,我同意他的观点,但这样一来,您前面写的化学方程式中就出现了错误。

她指着黑板上刚才复习H2SO4酸性时的一个方程式(BaCl2+H2SO4=BaSO4+2HCl)说,这个反应中H+没被消耗,所以它是硫酸的个性而非酸的通性,您刚才是把它作为酸的通性来举例的。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下教室里热闹了,学生们不等我引导就开始议论了。此时,我知道再也不能按既定方案教学了,干脆就让学生好好表达一下自己的观点。

师:(示意学生安静)没想到这个“小题”引出了大问题,现在请同学们畅所欲言,就“酸性”问题继续讨论,并发表看法,让别人听听你的高见。

几分钟后,学生陆续发言。

生5:化学的学习中一直强调结构决定性质,结构上的共同点决定了性质的相似点,结构上的不同点决定了性质上的递变性或不同点。各种酸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H+,这是结构上的共同点,所以表现了酸的通性,但硫酸之所以区别于其他的酸,就是它电离还产生了SO42-这一个性,因此我们要在结构的共性和个性上认识酸的通性和个性。

生6:是啊,我们以前把BaCl2+H2SO4=BaSO4+2HCl;Na2CO3+H2SO4=Na2SO4+H2O+CO2两个反应都当做酸的通性了,事实上前一个反应的本质是SO42-+Ba2+=BaSO4,是含SO42-的物质的性质,而后一个反应的本质是CO32-+2H+=H2O+CO2,体现了酸的通性。所以我个人认为把前者纳入酸的通性是不恰当的。类似的问题很多,现在应该厘清了。

生7:这个问题不仅仅是浓H2SO4和Cu等金属反应的问题,其他强氧化性的酸如浓、稀硝酸和金属反应时,也既显酸性又显氧化性。

(板演):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两个反应中,前者被还原的硝酸占参加反应硝酸的1/2,后者占1/4,但两个反应中参加反应的硝酸中全部H+都消耗了,不能说前者显酸性的硝酸占了总参与反应的硝酸的一半,后者占了3/4。改写成离子方程式其实更清楚。Cu+4H++2NO3-=Cu2++2NO2+2H2O;3Cu+8H++2NO3-3Cu2++2NO+4H2O。显然两个反应中酸全部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