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精神健康的影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精神健康的影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720(2009)01-0102-02

【摘要】目的:评价护理干预糖尿病患者精神健康的影响。方法: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80例,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实验组80例,除给予与对照组相同治疗外,加用护理干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精神健康评分进行评定。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精神健康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精神健康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

【关键词】糖尿病;精神健康;护理干预;评价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1.1 资料来源:160例患者均符合糖尿病诊断,其中1型糖尿病46例,2型糖尿病114例,男65例,女95例,年龄27~75岁,平均50.7岁。

1.1.2 资料采集时间:2004年9月~2005年9月。

1.1.3 病例分组:1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80例,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实验组80例,加用护理干预,两组患者在分型、性别、年龄上均无显著性差异。

1.1.4 一般资料分析

1.1.1.4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分布比较,见表1。

表1所示:两组患者分型、性别、年龄分布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1.4.2 两组患者精神健康评分比较,见表2。

表2所示:两组患者精神健康评分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诊断标准以世界卫生组织1998年公布的“糖尿病及其他类型高血糖的诊断标准”为准。

1.3 病例选择标准:选择符合糖尿病诊断的糖尿病病人,排除一过性因素引起的血糖增高者,排除有多种中西药过敏者,排除精神病者、肝炎活动期、结核活动期(包括骨结核)、严重心血管疾病、造血系统疾病、骨肿瘤等。

2 研究方法

2.1 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糖尿病治疗的常规护理。

2.2 实验组:在常规抗糖尿病的同时采取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治疗过程中进行护理干预。

2.2.1 认知干预:针对糖尿病患者的不同情况选用适宜的方法,向患者讲解糖尿病常见的病因、症状、发展后果、治疗原则、预防措施等,特别要向患者讲明糖尿病的发病与肥胖、吸烟、酗酒、高脂饮食、精神紧张等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生活调节在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中有重要意义。

2.2.2 心理干预:糖尿病是一种身心疾病,要指导患者注意性格塑造,加强修养,保持情绪稳定、心境平和,避免情绪激动和过度紧张,遇事要沉着冷静,当有较大精神压力时,应向朋友、亲人倾诉,与他人交流,学会自我调节,消除患者对糖尿病的恐惧心理。

2.2.3 情绪干预:情绪波动对糖尿病的治疗有很大程度的影响,因此,针对病人的负性情绪,以鼓励其采取有效的应对行为,灵活运用沟通技巧和移情评价理论,鼓励其说出内心的感受,指导家属予以体贴和关怀,注意保持室内整洁卫生,安静舒适;安排糖尿病症状控制较好的患者进行现身说教,传授经验。

2.2.4 饮食干预:目的是让患者理解合理的饮食有利于减轻体重,控制血糖和防止低血糖,改善脂代谢紊乱和高血压,主要向患者介绍饮食治疗的目的、意义及具体措施,并督促落实。

2.2.5 运动干预:教会患者掌握调节适度运动的方法,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以及运动的时间、频率、强度。

2.3 观测指标:包括精神健康评分及安全性检测。

2.4 评定方法:精神健康评分参照SF-36生存质量调查表(中文版)相关内容,共5个问题(表3),采用封闭式问卷,将评定结果记录在患者健康资料卡上。

2.5 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均输入IPM/PC微机,用dBASE数据库存管理,数据分析用SAS 8.0版软件。计量资料用t检验(用x±s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治疗前后精神健康评分变化:见表4。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精神健康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

3.2 毒副反应观察:治疗期间未出现明显毒副反应,治疗前后两组经一般体检、血、尿、大便三大常规及心、肝、肾检查均未出现异常,提示具有较高安全性。

4 结论

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精神健康评分,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不失为治疗糖尿病的一种有效方法。

5 讨论

大多数糖尿病患者入院前对糖尿病的康复治疗方法、并发症的预防不够理解,要想使患者掌握更多有关糖尿病的基本知识、康复治疗方法,增强患者自我保健意识和技能,仅靠一般的常规治疗措施是不够的。因此,近年来,糖尿病护理干预是糖尿病整体医疗护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1]。

5.1 认知干预的必要性:糖尿病是一种病因复杂的慢性疾病,多数患者对其病因、症状、发展后果、治疗原则及预防措施等不其他了解,也就不能积极地配合治疗,因此治疗过程中,积极向病人进行有关糖尿病知识的宣教是十分必要的。

5.2 心理及情绪干预的有效性: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长期服药及胰岛素的治疗,使患者心理压力较大,经济负担重,易对生活失去信心,而稳定的情绪能使患者树立治疗的信心,通过适当的心理及情绪干预后,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态度,提高患者的精神健康水平。

5.3 饮食干预的必要性:科学调整膳食结构不仅可减轻胰岛负担,提高其效应,而且能纠正代谢紊乱,既控制了总热量,又保持了机体营养平衡。大部分患者经饮食干预后能认识到饮食控制的重要性,对饮食进行细算法、估计法和食品交换法。

5.4 运动干预在糖尿病的治疗中是必不可少的:科学的运动能更快的降低病人的血糖,促进病人尽快康复,改善病人的精神健康状态,争取早日回归社会,对那些合并其他脏器病变、运动耐量减低的老年糖尿病患者,采用正确指导下的运动干预,不但不会加重病情,更可缩短血糖降低的起效时间[2],改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精神健康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干预后多数患者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既降低了体重,又促进了血液循环,增强了体质。

【参考文献】

[1] 王玉春,李嘉琦,叶俊超.加强健康教育,不断提高医患健康.医学杂志,2002,4(4):236.

[2] 黄金,凌奇荷.糖尿病患者的自理能力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护士进修杂志,1999,14(4):14.

[收稿 2008-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