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杭盖十年 在城市里追寻草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杭盖十年 在城市里追寻草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杭盖”是一个蒙古语单词,意思是一个有着蓝天、白云、草原、山川和森林的世界。杭盖乐队之所以取这个名字,大概就是想重温、追寻那个无比美好的草原

杭盖乐队成立于2004年,乐队发起者、队长伊立奇出生在内蒙,12岁来到北京,16岁开始组乐队。最开始,他和那些“时髦”的音乐人一样,搞摇滚、弹吉他、玩贝斯,后来凭借身体里对蒙古音乐的记忆和依恋,开始以摇滚乐的配置演奏原创的蒙语歌。

“开始也不是想得很清楚要做什么,自己写的一些蒙古旋律感的歌用摇滚乐的配置:吉他、贝司、鼓和马头琴,后来直接进入到和摇滚乐的结合,还是不太舒服。于是就开始做纯是民族乐器的乐队,从这里面找到很多感觉,包括排了很多传统的民歌,然后再把打击乐、吉他、贝斯一点一点加入到这里,逐渐形成现在这种风格,经历了很多。”伊立奇自己说,来到北京之后却更加怀念草原,每年回去一两次不断地重温和找寻,他搜集了很多早年的民间采风磁带,也去过很多地方,最终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牧区最淳朴牧民口中的歌。

恰恰是因为曾经离开过,才知道原生态的珍贵。再投入创作时,杭盖有意无意地贴近蒙族原生的音乐。

用了四年时间,杭盖乐队逐渐摸索到了适合自己又能感染别人的音乐形式,从2008年发行第一张专辑《介绍杭盖》起,杭盖乐队在六大洲70多个国家演出过,无数次被国外的媒体介绍,已经成为中国在国外发展最好的乐队。究其原因,大概就是杭盖坚持并发展了蒙族独特的传统音乐,将曾经中断过的蒙族音乐史又给续上,保留民歌神韵的前提下与摇滚乐元素进行了融合,所以蒙古年轻人,也都喜欢他们的音乐。

杭盖的音乐虽然听起来那么像改编过的最原始的民歌,但都是他们自己原创的。在音乐上,他们汲取的养分不仅来自于内蒙牧区的民歌,还来自于蒙古国当下的音乐。伊立奇说,蒙古也有交响乐,但这种源自西方的音乐形式在蒙古音乐家的手下就拥有了蒙古的感觉,这为他们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问他们,有没有想过用汉语写歌,几个人都斩钉截铁地说没想过。巴图巴根说蒙语比汉语简练,一个蒙语词能说明白的事汉语要说很多。

比如呢?

“杭盖”啊。

谁说我们不“蒙古”

走过十年,几经成员交替,杭盖乐队目前有7名成员,其中两名是生长在内蒙牧区的汉人,剩下5个都是纯正的蒙族。跟他们在一起,能切身感受到扑面而来的阳刚气息,带有一种压迫感。他们彼此交流用蒙语,爱开玩笑,喜欢喝酒。采访头一天晚上刚好是他们的演出,听说演出完一大帮人喝酒时,他们不像以前似的坐在一块,而是分别坐在不同的桌上,成功把每个桌全部灌倒,第二天互相感叹:“分开坐是对的!”

伊立奇

乐队发起者、队长,负责蒙族传统乐器陶布舒尔、班卓琴,有时还唱呼麦,是全队最瘦、说话最流畅的人。他曾经跟随蒙古呼麦大师奥都苏荣学习呼麦,也有过一份长达11年的首都机场飞机维修机械师的工作。伊立奇是杭盖的领军人,对音乐和蒙古文化都有过深刻的思考,现在他带领乐队云游四海,举办专注于世界音乐的“杭盖音乐节”。

艾伦

吉他兼三弦,爱开玩笑、表情丰富、性格幽默搞怪。艾伦出生于内蒙古呼伦贝尔,毕业于蒙古国国立文化艺术大学歌剧独唱演员专业。因为在蒙古国长呆过,艾伦对蒙古和内蒙不同的音乐发展有着清醒的认识,也为杭盖在音乐上的“溯源”提供了很多建议。他是学歌剧出身,问他为什么不接着搞歌剧了,他大大咧咧地说“没发展嘛”。

蒙大

鼓手和打击乐。蒙大生长于乌兰察布,汉族人,他的汉族名字是杨正海。2013年底,蒙大加入杭盖,不到半年的时间他在一点点释放和磨合,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好的表现。

巴图巴根

马头琴和呼麦,被乐队爆料照相爱耍酷,以前拍照从不笑,这次在大家的合力之下终于有了笑着的照片。巴图巴根生长于赤峰的牧区,跟随蒙古呼麦大师奥都苏荣学习呼麦,至今已有六七年。他的呼麦低沉有力,是杭盖音乐中不可缺少的特色。

钮鑫

贝斯,汉语流利。钮鑫是生长于巴彦淖尔盟的汉人,所以汉语比乐队其他成员流利很多,身上也多了一分秀气,但仍然是来自草原的汉子。喜爱摇滚乐,和义拉拉塔组建过“大车轮乐队”,后来一起加入杭盖。

胡日查

乐队主唱,台上激情四射,台下还带有几分羞涩,汉语最磕巴。胡日查出生在青海省一个蒙古牧人家里,从小在牧区长大,热爱蒙古长调。青海的高原环境让他每到平原地区都会“醉氧”,唱歌更加底气十足。

义拉拉塔

主唱兼吉他手,话最少,看上去最老练冷酷,实际上却富有激情,只有在唱歌时才释放自己的内心。他曾经和钮鑫一起组建过“大车轮乐队”,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啥也不懂,“玩摇滚”,加入杭盖后,终于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音乐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