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物价调控不能下猛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物价调控不能下猛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通胀周期和可能由此而来的加息周期的议论中,8月份的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在为此作了更大的注脚。此次CPI达到10年来的最高水平,同比上涨6.5%。中国好象正在陷入通胀的圈子中,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事情没有想象的那么糟。

因为最重要的是,此次物价上涨仍以食品为主。

引发价格总水平上涨的主要原因依然是食品价格的上涨。据统计,在1-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9%中,食品价格带动了3个百分点,CPI中的其他项目仅上涨0.9%。与食品价格相比,其他消费品价格涨幅不高,有的还有所下降。

在居民消费物价上涨较快的同时,生产性物价呈现稳中有降的走势。近几年来,我国基础行业特别是原材料、能源等行业生产能力增长较快,高耗能和资源性行业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生产资料市场的供求关系明显改善。煤、电、油、运供求平衡,钢铁、电解铝、铁合金、焦炭、电石、汽车、水泥、纺织等行业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产能过剩。当然,由于流动性过剩问题依然存在,今年以来,房地产价格步步升高,应引起关注。

从食品价格看,粮食是食品中最基础的产品,肉、禽、蛋、水产等食品的生产都是以粮食作为原料,粮食价格的上涨,将直接引发肉、禽、蛋、水产等食品生产成本的增加,会从成本上导致肉、禽、蛋、水产等食品价格的上涨。从2004起,我国粮食生产已经连续三年增产,今年夏粮再获丰收,虽然秋粮会受到旱灾的影响,但粮食总体上处于供求平衡、略有结余的状况,今年以来,粮食价格涨幅基本稳定在6%以内,肉、禽、蛋的生产成本基本稳定,其价格没有持续上涨的基础。今年肉类价格的上涨,主要是由于疫情、前期养殖赔本等原因使生猪供给出现短缺。从生猪市场供求来看,一般来讲,我国粮食与猪肉的合理比价为5∶l,即5斤粮食可转换1斤猪肉,而现在一斤猪肉的价格相当于10-14斤粮食的价格,目前养猪的比较收益大大高于卖粮收益,农民养猪的积极性很高。同时,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鼓励生猪的养殖。生猪的生产周期一般在3-6个月,供求关系的变化只是时间的问题。今年年底,肉类价格会趋于稳定。

从工资成本看,物价上涨能否导致工资上涨,引发物价工资联动,加大物价上涨压力,形成通货膨胀预期呢?我认为不会。首先,就业压力仍然很大,物价工资联动机制基本不会发挥作用。其次,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快于工资的增长,今年1-7月,金融机构工资性支出仅增长8.4%,全国劳动生产率增长10%以上,工业劳动生产率提高17%以上。单位产值中工资的比重在不断下降,而利润率不断提高,不会形成工资成本推动物价上涨的情况。

通货膨胀的机理和传导机制可能多种多样,但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只有一个,即货币供应量过大。2004年以来,我国一直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控制货币供应量,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速基本维持在17%左右,与经济增长速度和物价水平基本适应。当然,从2006年年中以来,随着股市的活跃,与当期消费密切的狭义货币供应量有所加快,为物价上涨提供了相对宽裕的货币环境。比如今年7月末,M1同比增长20.94%,增幅比上年末高3.46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高5.6个百分点。但针对货币增长偏快、货币流动性较强的问题,今年以来,我国实施了稳健的财政政策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连续七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三次提高存贷款利率,增强了人民币汇率弹性;多次调整出口退税率和提高股票交易印花税。这些政策有的已经发挥作用,有的正在落实,假以时日,政策效果就会显现。

总的看,当前煤电油运等物质资源供求基本平衡,非食品消费品供过于求,没有出现总需求超过总供给而引起物价全面、持续上涨的现象。物价水平适度上涨对于保护和促进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特别是提高农民的收入也是有益的,3%-5%的物价涨幅是可以承受的。同时,应当高度关注低收入阶层因食品价格上涨带来的生活水平下降问题。

当前,经济增长虽然偏快,物价涨幅偏大,但经济增长的支撑条件明显改善,物价上涨是结构性的、短期性的,经济没有出现过热。在这种情况下,宏观调控政策的基本趋向不能改变,更不能下猛药、大转向,要继续坚持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稳中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