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病人心理状态及护理的探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病人心理状态及护理的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R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345-01

心理学是研究入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那么医学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我们有很长一段时间受“单纯生物学模式”观点的束缚,出现外科只管手术,内科只管看病,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护士打针发药,忽视了社会环境与个人心理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与转归方面的重要作用,它直接影响到医疗护理的社会效果。影响到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了适应形势的需要,在当前大力开展医德教育,提高医护质量的时,我们医护工作者应当加快步伐学习,仔细观察病人在疾病不同阶段的各种心理状态,加以研究探讨。

1 情绪对病人的影响

患者陈碧玉,女,48岁,主诉数年来,经常胆囊区闷痛不适并反射及背后疼痛,还伴有胃痛,纳差,经各方面检查未发现明显阳性体征,医生只是有怀疑有否得萎缩性胃炎建议到上一级医院再作检查确诊。患者听后一知半解,整个精神境界处崩溃状态,不吃不喝,彻夜难眠,要家属一刻也不能离开倍伴着,脾气暴燥,拒绝治疗检查。通过反复耐心的交谈后,方知患者认为自己得了癌症而疑惧满怀。针对这种心理状态,我们与其家属一起配合进行思想开导,与其聊天谈家常分散其注意力,同时,鼓励她对治疗要有信心,经耐心的劝导等精神疗法,情绪状态有所好转-配合治疗,我们若能够掌握各种病员的心理状态,采取有效措施将无疑地会提高医疗效果。因此,良好的心理因素,积极的心理状态,对疾病的治疗和康复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2 医护人员的动作,表情对病人的影响

临床上危重而意识清楚的病人,若频繁的测量血压、脉博,护士、医生进进出出,表情凝重、紧张、急燥,操作技术不是很熟练,这对病人精神上都有一种心理压力。

使病人感到自己的病情危重而恐惧。然而,医护人员的摇头叹气,表示在治疗上棘手,同样使病人产生上述心理。病人在疾病的折磨下,此时的心是焦虑不安或是抑郁寡言,甚至有的很暴燥不能积极配合治疗护理,给医护人员的工作带来了困难。因此,在观察护理病人时既要及时准确,又要不使病人精神上有压力。即紧张迅速,又有秩序地进行。医护人员的任何不良表情都会降低病人的正常情绪,而友好、和颜悦色的目光、面孔,熟练的操作,轻稳的步态都是病人良好的心药,对治疗工作是有利的。

3 语言对病人的影响

病人常常问医护人员“我这是什么病?”“有没有治?”如果我们医护人员的回答是吞吞吐吐,躲躲闪闪的语言就会引起病人的疑虑和增加病人的思想负担。还有在临床护理中,我们经常遇到病人呼痛,要求止痛,尤其是手术后病人,有的护士则轻淡的说“做后术那有不痛的,别那么娇气”。这样的语言不但没有起到安慰作用,反而使痛苦加重,还有第一次进注射室打针的病人,特别是女病人,对打针都有一种恐惧的心理,一进门,就问“打针痛吗?我很怕”。 坐在注射椅上半天不把裤子拉下打针,有的护士因看不惯她们的某些娇气样子生硬地回答“针是扎进内里,不是扎墙壁怎不痛。”有的护士很关心地问“你吃饭了没有,没吃饭打针,人很虚等会见会晕针”。病入听了更加紧张,过一会而晕针的恰恰出现这些人身上。经过几次观察、分析,我们改变了这种服务态度,晕针的病人就大大减少了。所以我们说话应注意和气和文明,有闻有答,诚恳待人,以解除病人的紧张心理,增强与疾病作斗争的勇气。并且要抓住一切机会鼓励和安慰病人,语言是人们交流感情,沟通思想的重要工具,病人对医护人员语言是十分敏感的,因此,要绝对避免强词夺理,或恶意伤人。语言既可治病又可致病,我们应通过语言来指导病人、接触病人、了解病人,发挥“一言兴帮”的作用。以诚恳的语言唤起病人的乐观情绪,增强信心与医护人员配合,主动接受治疗和护理。

医务人员对病人要确“一颗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要有救死扶伤的精神和良好的服务态度。”分析不同年龄、不同病种及急慢性疾病患者的心理状态。注意我们的动作,表情及说话的对象、场所、内容,它无疑对提高医疗质量是含有很大的帮助。情绪的稳定,对躯体疾病的恢复是有利的,而躯体疾病的治疗对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是有益的,二者均不可偏废,医学先驱希波克拉比说过“医生有两件东西能治病,一是药物,二是语言。”在生物医学模式向着社会一心理一生物医学模式转变的今天,有的病人对自身疾病的过分关心,过度依赖医疗机构及医护人员,要求别人照顾,不愿承认病情好转或痊愈,常常过于紧张、悲伤、抑郁、恐惧、失望、小题大做,在康复过程中消极被动,心理护理不仅表现为对病人热情周到的服务态度,而且要用心理护理掌握病人的心理状态,加以分析,帮助病人去掉各种不利于治疗的因素,解除恐惧和焦虑情绪,与医护人员配合默契,情感舒畅,早日恢复身心健康,获得更大的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