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兴趣”的内涵评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兴趣”的内涵评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兴趣内涵丰富、结构复杂。选取不同的角度考察它,比如语义学角度、教育学角度、心理学角度,可以得到很多的教育教学启示,指导教学实践中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关 键 词】兴趣;个人兴趣;情境兴趣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3)04-0018-03

什么样子的课是一堂好课?至少应该是这样的:学生兴趣盎然,个个跃跃欲试。好课就像一个场,在这个场中每个学生包括老师都深陷其中,有一种无形的力量把看似杂乱的群体变得紧张有序。好课就像一场飓风,每个学生包括老师的心灵都被狂扫,在这场飓风中有一个眼牵引着这个群体。这样的无形力量,这样的飓风眼,就是兴趣。教师只要有效地控制了这个飓风眼——兴趣,课的场就会形成。这时,教师似乎有了一只无形的手,学生被这样的手所牵引,从而自发地去学习。常常看到针对教师角色的各种讨论,作者认为在这样的好课中,教师至少有三种角色——变化的诱导者,力量的引导者,行为的指导者。第一种,变化的诱导者,即是诱导学生兴趣的产生;第二种,力量的引导者,即是引导学生兴趣的发展;第三种,行为的指导者,即是由兴趣而发生行为的指导。这就是教师控制这个课场的过程,而不是单纯地控制课堂的纪律,不是机械地使课堂有序,更不是教师一个人的演课。因此,在理论上对兴趣的深刻理解和把握,在实践上对兴趣的操作和控制,是教师有效教学的核心。

一、“兴趣”的内涵

(一)从语义学角度考察“兴趣”

之所以首先从语义上辨析“兴趣”的内涵,是因为在谈到“兴趣”这个词时,每个人的经验及理解的程度(不管是深度还是广度)是不一样的。很多人在使用这个概念时,对其内涵甚至是迷糊的。有必要先从语义上澄清“兴趣”的含义。在语义上分析,也会发现“兴趣”的本质是什么。

1. 现代汉语中,“兴”xīng:(1)[动]兴盛,流行;(2)[动]使兴盛;(3)开始,发动,创立;(4)起,起来;(5)[方]准许;(6)[方,副]或许。[1]“兴”xìng:兴致,兴趣。“兴趣”:喜好的情绪。[2] “趣”:(1)趣味,兴味;(2)有趣味的;(3)志趣。[3]

2. 古代汉语中,“兴”,起也。从舁、从同,同力也。译文:兴,兴起。由舁、由同会意,同是表同心合力的意思。[注释] 从舁从同:《九经字样》:“臼像两手,亦像两手。谓众手同力能兴起也。”[4]“趣”,疾也。译文:趣,疾(跑)。[注释]疾:承培元《广答问疏证》:“趣,疾走也。”“凡言走之疾速者皆以趣为正字。”[5]而“趣”由两部分构成“走”和“取”,在古汉字中可以看出包含了“走”和“手”两种形象,比较生动地表达了一种走并取得意向。

从古今汉语的“兴趣”词义中,可以总结,“兴趣”一词至少包含“起始,走,共同,取”这么四层含义。

3.“兴趣”对应的英文表达为“interest”。Interest(Latin=it matters有关系)n:(1)That which concerns one, or the feeling that something concerns one; also, that which arouses such a feeling.趣味,兴趣。(2)Consideration for personal or selfish profit.私利。(3)Benefit.利益。(4)Personal influence over the action of others.(影响他人行动的)个人势利。(5)A share or part ownership in a business or other project.股份。(6)[the ~s]The persons concerned in same field of business or industry ,taken collectively.同业,业者。Vt:(1)To engage the attention of.引起注意。(2)To arouse to curiosity, sympathy, or the like.引起好奇、同情等。(3)To cause to take a share in.使加入,使参与。[6]在《剑桥国际英语词典》中,“interest”至少包含四层含义:involvement(牵连,包含),advantage(利益,优势),money(金钱),legal right(关于金钱的权利)。[7]

“interest”的前缀inter-(intel-)[Latin]=between; mutual.拉丁前缀inter-来自拉丁介词inter,意思相当于between或among.[8]表示“在…之间,相互”的意思。

从英语的词义及词源上分析,“interest”表达了主体与客体间的某种联系,并引起了主体的情绪反应或行为变化这么一种内涵。

综合汉语与英语的“兴趣”含义,可以发现,在使用兴趣这一概念时,应该有这么些要素:“有联系的或共同的,有情绪产生的,有行为变化的,有主体主动的,主体需要得以满足的”这么五层内涵。

(二)教育学界对“兴趣”内涵的阐述

西方教育学界对兴趣的论述比较系统,代表人物有赫尔巴特、杜威。

1. 赫尔巴特的观点。教育史上赫尔巴特是首位对兴趣概念做出界定,且将其作为一个教育科学范畴进行专门研究的教育家。特尔巴特认为,活动以及直接促成活动发生的欲望被折断时,兴趣的观念便产生了。“欲望与兴趣结合在一起就是表现人类冲动的全部”,“兴趣是同欲望、意志和审美有共同之处的,是同漠不关心相对立的;它与上述三者的区别在于它并不支配其对象,而依赖其对象”,“兴趣处于单纯的观望与着手进行之间”,“兴趣的对象决不可能同实际欲望的对象是同一的”。[9]他认为,兴趣与“注意、期望、要求、行动”相联系。“兴趣就是专心所追随的、审思所积聚的对象。清楚与联想,系统与方法都是属于被注意的与期望的”。[10]赫尔巴特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培养兴趣的过程,并认为“使人厌倦就是教学的最大罪恶”。在他看来, 兴趣既是教学的目的, 又是教学的手段。

2. 杜威的观点。杜威认为,“兴趣是成长中的能力的信号和象征”,“兴趣显示着成长中的能力”。[11]兴趣这个名词的通常用法有三种意义:(1)活动发展的全部状态;(2)预见的和希望得到的客观结果;(3)个人的情感倾向。

(1)一种作业、职业、研究、商业,常有人称之为一种兴趣。所以,我们说某人的兴趣是政治,或新闻工作,或慈善事业,或考古学,或收集日本印刷品,或银行业。(2)我们也称兴趣是事物感动人或吸引人的地方:是事物影响人的地方……(3)当我们说某人对这件事感兴趣,或对那件事感兴趣时,重点直接放在他个人的态度上。感兴趣就能专心致志,全神贯注于某个对象,或置身于某个对象。感兴趣也就能保持警觉,关系,注意。我们说一个人对某事感兴趣,有两种说法:或者说他已经给某件事迷住了,或者说他已经发现自己陷入某件事情了。这两种说法都表示这个人的自我专注于对象。关于兴趣在教育上的地位,贬低兴趣的人,首先是夸大上述第二个意义,然后又把这个意义孤立起来。[12]

杜威兴趣概念是以他的生物学本能论为基础的。在他看来,动物原来的冲动本质来自于自身,而非外界环境的刺激和引导。因此,兴趣是儿童自我本能所发出的,是儿童追寻自我独立成长的一种情感输出,是与其对象形成各种相关联的且融为一体的活动。

比较两者的观点,相通大于差异。两者都认为“兴趣”是一种冲动,一种力量,都包含强烈的情感态度在里面,都强调“兴趣”的过程性。

(三)心理学界对“兴趣”的定义

“兴趣是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由获得这方面的知识在情绪体验上得到满足而产生,它与需要相联系。”[13]“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和趋向某种客体的积极态度的个性倾向。它从一定的需要出发,并伴随着满意的情感。”[14]可见,兴趣是一种需求的,渴望满足的状态。心理学界也普遍认为兴趣是一种认识倾向,具有认知上的选择性特征。

综合以上关于“兴趣”内涵的分析,“兴趣”至少包含五个要素:动机、需求、情绪、认知、行为。兴趣是一种行为倾向,是一种包含积极情感的动机。没有行为的开始,没有态度的变化,不可谓兴趣的产生。可以这样表述“兴趣”的内涵:兴趣是力求认识和趋向某种客体的积极的心理倾向,它从一定的需求出发,产生并持续地专注于某种活动,并在整个过程中都伴随着满意的情感。

二、兴趣的结构特征

根据对象产生的心理状态不同,赫尔巴特将兴趣分为认识的兴趣和情感的兴趣。认识的兴趣又分为三种:第一种是观察、认识自然界及周围环境个别现象的经验的兴趣,是试图观察和认识事物到底“是什么”。第二种是思考事物“为什么”的思辨兴趣。第三种是对事物产生美、丑、善、恶评价的审美兴趣。情感的兴趣也分为三种:第一种是“把同情传入别人的感情之中”的同情兴趣。第二种是对社会、对本民族和全人类同情的社会兴趣。第三种是宗教兴趣。[15](如下图所示)

根据联系的深浅,又可以把兴趣分为个人兴趣和情境兴趣(海蒂,贝尔德,科拉普)。个人兴趣主要是指那些与个人价值一致的文本所引起的兴趣,是内在的、积极的,并且与特定的主题联系在一起的兴趣形式。它主要是以个体已经存在的知识、个体的经验以及情感为基础的。情境兴趣是由当前环境里的某些条件和刺激在个体中产生的兴趣,它常常对个体的知识和参照系统只有短暂的作用和边缘性影响。但情境兴趣也可能具有更持久的作用,并成为个人兴趣产生的基础。[16]有学者把情境兴趣划分为引发性兴趣和维持性兴趣。[17]情境兴趣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发展为相对持久的个人兴趣。这两种兴趣并不是独立发生的,它们在发展中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如下图所示)

三、教育教学启示

1. 注重兴趣的个体生成。兴趣具有强烈的个体差异性,因为每个人的经验和个性都是不一样的,对于同一件事物或同一个活动,每个人的体验是不同的。因而,兴趣的培养要基于个体自身。教师所呈现的客体或者说知识经验与学生主体的知识或经验应当是有联系的,或者说与学生主体的目标是共同的。所以,在教学中,针对不同的学生,呈现的知识经验或者呈现方式都要有差异,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兴趣。

有很多活动为什么学生自己进行时觉得乐在其中,而一旦这种活动成为严谨的课程时,学生疲于应付目标与标准,而觉得苦不堪言。这些活动很多,比如弹钢琴,画画,阅读,运动等等。当活动不是由内而外,而是由外到内时,教师不是作为力量的引导者,而是力量的施加者时,学生的生长发展就得到限制。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兴趣时,要扮演的角色更多的应该是变化的诱导者、力量的引导者和行为的指导者,而谨慎扮演评价者、管理者和规范者。

2. 注重兴趣的过程展开。兴趣有一个“注意、期望、要求、行动”的过程。现实的教育实践活动中,教育者往往只停留在的“注意”的层面,很多教师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想方设法变化教育的内容和方式。这样做当然也是引发学生兴趣的一种方式,但问题在于没有把兴趣在“期望、要求、行动”的层面得以深入展开,只停留在最初层次,浅尝辄止,这样很难说是培养学生的兴趣。

兴趣的过程包含着积极的情感状态,并且结果是学生在需求上得到满足,也就是说要有所得。而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普遍有这样的观点:“兴趣就是让学生感到快乐”他们在兴趣与快乐之间划上了等号。因此,在教育方案的选择上,在活动的组织中,把“让孩子快乐”放在了首位。但是,即使表面上孩子兴高采烈,如果儿童并没有把自己的心智运用到活动中,儿童的发展却可能还是停滞不前。兴趣所包含的积极情感状态,可能是快乐的,也可能过程是痛苦的,但结果是愉悦的。其需求的满足也不仅仅是感官得到刺激,也包括实在的事物的获得,还包括精神上的收获。比如,完成一个活动,等到了活动的成果,并且在这个活动中体会要收获的喜悦,体验到这个过程中自身的力量,体会到一种作为主体的快乐,尽管在这个过程中也有痛苦。

3. 注重兴趣的深层转变。个人兴趣和情境兴趣,这两种兴趣划分的意义在于为教学提供了依据及目标。通常认为个人兴趣和内部动机相关, 而情境兴趣被看作外部动机的一种。近期有研究表明,通过内部和外部因素的结合来获得最佳的动机。

对于学生兴趣的激发与培养,一方面,针对不同的学生,个人兴趣和情境兴趣的侧重各有不同。对于学校里那些对学习活动、内容领域和话题没有个人兴趣的学生来说,激境兴趣是一条重要的途径。另一方面,要注重情境兴趣向个人兴趣的转化。实际教育实践中应用的比较普遍的是情景兴趣,因为情景兴趣比较能够控制把握,也比较能得到反馈。很多教师在谈到激发学生兴趣时,往往只是情境兴趣,而缺乏使其转化为个人兴趣的更深入的目标,特别是个人潜在兴趣的培养。一味强调教育内容生动,或者教育技术的新颖,对学生来说眼花缭乱的外界刺激,未必能真正触动学生的兴趣,产生态度、情感及行为的改变,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总之,兴趣是教育教学中的核心要素,兴趣是一个有丰富内涵的主题,无论是在理论的研究上还是在实践的实施过程中,都有很多值得深入思考的地方。

参考文献:

[1][2][3]中国社会科学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P1520,P1525, P1129.

[4][5]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6,P227,P126.

[6]颜元叔主编.新时代英英—英汉双解大辞典[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P791.

[7](英)普洛克特(Procter,p.)编.剑桥国际英语词典[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P741.

[8]李平武.英语词缀与英语派生词[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P196.

[9][10]李其龙主编.赫尔巴特文集—教育卷[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P57—P58,P60.

[11][美]约翰.杜威著,彭正梅译.民主·经验·教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12][美]约翰.杜威著,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P139.

[13]朱智贤主编.心理学大辞典[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14]李红.教育心理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P307.

[15]孟树霞.谈赫尔巴特的兴趣观[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12.

[16]赵兰兰,汪玲.学习兴趣研究综述[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

[17]李洪玉,何一粟.学习动力[M].武汉:湖北教育出社,1999.P152-153,343-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