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乐舞《洛神赋》再造传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乐舞《洛神赋》再造传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表演杂谈

《洛神赋》以其“返璞归真”的方式,成功的铸就了一个让世界重新正视中国人文精神的文化品牌。它作为一部把传统与现代完美融合的典范,其中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去思考与尝试。

10月18日,《洛神赋》诗、书、画、乐、舞、文、企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研讨会历时3天,会议包括对大型南音乐舞戏《洛神赋》的品评,以及就其演出进行的相关讨论。

此次大型南音乐舞戏的演出单位:汉唐乐府成立于1983年,由陈守俊、陈美娥兄妹创办于台北。秉持重建南管古乐于中国音乐史学术定位之宗旨,深入经典追奔溯源著述立论,并培养音乐演奏及演艺人才。汉唐乐府成立的10年间,在国际上已享负盛名,遍访世界各国高级学府30余所。其乐舞作品《俪人行》《梨园幽梦》《荔镜奇缘》《韩熙载夜宴图》等,每出作品皆艳惊四座、佳评如潮。成为国际重要艺术节、国家级剧院竞相邀约的东方宠儿。

《洛神赋》是汉唐乐府再次成功制作的又一大型南音乐舞戏,它将古朴幽雅的南音与婀娜多姿的梨园舞蹈完美融合,并注入前卫尖端的科技元素,为南音乐舞戏再造生命活力。《洛神赋》今年首次在北京正式演出。整场演出持续3个半小时,按礼序分为五个部分:6点(入宫、轻食);7点(登台、开篇);8点半(间歇、茶叙);9点(海会、续演);10点半(谢幕、赋归)。演出结束,《洛神赋》以其经典的体裁和演员们精湛的技艺征服了在场的所有观众,人们无不为它所表现出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东方神韵之美感到震撼,赞叹之声不绝于耳。

随后2天的研讨会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会议厅举行,共分为4个专题,分别为:书画艺术专题;文化产业论坛;表演艺术与文化美学专题;汉唐乐府的艺术实践对传统艺术现代转型的启示。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和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分别为研讨会开幕式致词。随后,各个艺术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及乐舞创作者陈美娥女士在会上均有发言。整个研讨会围绕《洛神赋》的学术价值、文化与产业如何相辅相成及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等相关问题展开分析讨论。

大型南音乐舞戏《洛神赋》,是一部集诗、书、画、乐、舞为一体的优秀的艺术作品。其节目情节是据魏晋曹植所写《洛神赋》改编而来,取东晋书法家王献之、宋代赵孟\所写《洛神赋》为舞台背景,参照东晋画家顾恺之所作《洛神赋》图来塑型,以传统的福建南音为节目主体音乐,配合梨园戏的舞蹈动作与身段,依据太极八卦图来设计舞台及观看席,并选样故宫这一地点演出,以达到“人神共悦”精神境界。整台节目将中国传统文化融会贯通,合为一体,充分体现了“立足传统、再造传统”的创作主旨。

正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田青教授所说:“《洛神赋》成功的根本原因就是它正确处理了保护与发展、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它代表着真正纯粹的中国传统文化,但又不是以古董的形式陈列,更不是浮浅的“作秀”。它是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本源,恢复中国人本体的审美观,全面细致的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不作任何改变、原封不动的汇入到作品里,并且以西方先进的科技元素作辅助,使一幅古老、静态的书画作品活灵活现的以舞台剧场的形式呈现在观众面前,使传统南音与梨园戏在人们的心中流下了回味无穷的美好印象,它形象的告诉世人:这才是华夏儿女骨子里的文化!

当今社会中,如烟花般绚丽的表演可以说比比皆是,但真正称得上有文化底蕴并耐人寻味的节目屈指可数。在当今世界文化大交融的时代背景下,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如火如荼的进程中,这不仅仅是反映我国传统文化的音乐舞戏,它更对我们今后的艺术创作起到启示和示范作用。

笔者期待着更多如《洛神赋》一样“典雅而又精致、低调并不失奢华”的艺术作品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