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儿童病毒性脑炎的脑电图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儿童病毒性脑炎的脑电图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探讨脑电图(EEG)对儿童病毒性脑炎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的J临床价值。方法对368例临床诊断为病毒性脑炎的患儿进行EEG描记,并在临床症状消失后追踪其脑电活动恢复情况。结果368例患儿经治疗后,入院到临床症状消失需3~5d 297例,6~8d 71例;EEG恢复正常需5~7d 224例,8~14d 94例,15d~半年6例,半年以上2例,另外3例EEG未恢复正常,1例遗留轻度异常,2例处于临界状态。结论EEG对儿童病毒性脑炎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病毒性脑炎;脑电图;儿童

中图分类号:R512.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2―4208(2012)05―0048―02

病毒性脑炎是儿科常见的颅内感染性疾病,近年来呈上升趋势,病情轻重不一,危重者病情进展快,可留有智力障碍、继发性癫痫等后遗症,甚至死亡。若能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一般可痊愈不留后遗症。EEG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是将脑自身微弱的生物电放大而记录下来,能准确体现脑功能的变化。现将我院2009年3月--2010年2月收治的368例病毒性脑炎患儿EEG检查情况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9年3月--2010年2月在我院临床诊断为病毒性脑炎的368例患儿,其中,男243例,女125例;年龄14个月-14岁,平均7.6岁;幼儿46例,学龄前儿童156例,学龄期儿童166例;其中,腮腺脑炎5例,手足口病并发脑炎12例,余为散发性病毒性脑炎。病程多数急性起病,发病至入院就诊时间3d内287例,4~7d 71例,8-14d 10例。

1.2症状及体征 80%以上有前驱感染症状,可有头晕、腹泻、乏力、精神欠佳等;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流涕、头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者207例;有腹痛、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者106例;出现嗜睡、头痛、呕吐、惊厥等颅神经障碍者55例。排除颅脑外伤、全身胜疾病及精神疾病。

1.3EEG检查方法 采用美国Cadwell 16道EEG仪监测,按照国际10-20系统标准安放电极,采用参考导联和双极导联描记,每次描记20-30min,并在脑电信号平稳期对合作患儿进行睁闭眼反应、过度换气等诱发试验,观测EEG有无反应。EEG诊断标准按照2006年11月全国小儿EEG的诊断标准。

2 结果

本组368例患儿中,入院时EEG表现正常39例,异常329例,异常率89.4%。(1)轻度异常:270例,占82,1%,表现为d节律不规则,背景活动慢波增多,与实际年龄不符,两侧波幅不对称,差异超过30%,多有高幅4-7c/s,e波呈短或中程阵发,过度换气恢复延迟。(2)中度异常:43例,占13.1%,表现为低至中幅e波节律性出现,多量8波活动,n波活动减弱或消失,高幅慢波双侧对称或左右交替出现。(3)高度异常:8例,占2.4%,表现为:①广泛异常。EEG表现为高幅或极高幅e波、8波节律活动,d波散在或消失。②广泛性局限异常。EEG表现为低至中幅e波及少量e波为背景波,可见8波在某一部位局限活动。(4)临界状态:6例,占1.8%,表现为散在慢波增多,调幅不佳,“节律频差>2Hz,波幅较低。(5)痫样活动:2例,占0.6%,表现为局部自发少量尖波、棘波或病理性复合波,呈单个重复出现,两侧不对称。经治疗后,入院到临床症状消失需3~5d有297例,6-8d 71例;EEG恢复正常需5~7d 224例,8~14d 94例,15d~半年6例,半年以上2例。另外,3例EEG未恢复正常,治疗前均为高度异常,治疗半年后1例仍为轻度异常,另2例转为临界状态。

3 讨论

病毒性脑炎是儿童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大多起病较急,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伴有发热、头痛、呕吐、精神障碍及脑膜刺激征等。病理变化主要是脑实质损害,是脑实质炎性改变,表现为脑神经细胞广泛或散在性充血、水肿、变性、渗出、坏死、弥漫性胶质细胞增生等不同的病理改变,造成神经元的生物电改变,可使脑功能发生障碍,使脑电活动失常,体现在EEG上多表现为弥散性异常,多在病程早期出现,其改变与病情、预后呈平行关系。

病毒性脑炎的EEG异常率极高,在本组中高达89.4%,本组患者均为儿科患者,小儿神经系统本身发育不完善,EEG改变较成人明显。当脑实质损伤时,很容易弥散,且发展迅速,故EEG阳性率极高。并且EEG显示脑电生理改变常常早于临床症状之前,即在病变早期脑组织结构尚未发生改变,仅神经细胞发生功能紊乱时EEG就有异常,因而在早期能够准确反映本病高峰期脑功能状态,是早期诊断病毒性脑炎的一种重要手段。患者EEG在脑炎急性期均有明显异常,多以弥漫性高波幅θ节律或非节律性δ波为主。慢波活动为主的患者常伴有意识障碍,表明脑损伤严重,预后较差。部分患者有局灶性、多灶性出现棘波、尖波、棘慢综合波等癫痫样放电,临床上可合并癫痫发作。有报道病毒性脑炎中度或重度异常的EEG为85%~96%,在病情严重时表现为广泛性或弥漫性高波幅δ波,极期可出现间歇性平坦波或暴发性抑制。本组中中度、高度异常的EEG在所有患儿中占的比例为13.9%,明显低于报道,可能是由于多数患儿及时就诊,病情未发展至急性期所致。一般来说EEG改变与病情严重程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之间有一定关系。临床症状越重EEG异常率越高,异常程度越明显。随临床症状的改善,EEG异常程度逐渐减轻,慢波减少,频率逐渐增快。近年来病毒性脑炎发病率较高,并且病情较轻的病毒性脑炎较多,在早期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且无明显阳性体征,容易漏诊。本组患儿多数临床症状较轻,就诊时间较早,发病至就诊在3d内患儿达77.98%(287/368),而EEG多数已有异常改变,大多为轻度异常,与其发病受到重视及时就诊有关,因而能够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患儿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消失,EEG均有改善,复查EEG显示绝大多数恢复正常,其中有3例EEG最终终末恢复正常,可能与脑实质损伤较重、病理变化明显留下后遗症有关,也可能由于未患病毒性脑炎前其基础脑电本身就存在异常导致。从本组研究中看,此3例患儿临床症状重,有抽搐、昏迷等,入院时EEG高度异常,由于EEG变化与病理改变的一致性,支持脑实质损伤严重而留下后遗症。从恢复情况看,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变明显,EEG缓慢改善,恢复较症状消失慢,最快可与临床症状改善同时,而最慢则需治疗后半年以上恢复。

EEG是通过脑电图仪将脑的自发生物电放大后显现或记录下来的一种检查脑功能的方法。安全、无创、易行,既可了解脑的生理功能,又能反映脑的病理变化,是反映大脑神经细胞功能状态的指标,对散发性脑炎其表现波形多种多样,可有广泛或局灶性0波、8波,也可表现棘波、尖波、棘慢综合波等癫痫样放电,无特异性的波形,但其异常表现出现的时间早,阳性率高,是确诊病毒性脑炎的重要辅助检查项目。传统上病毒性脑炎的确诊主要依据脑脊液检查,但由于脑脊液检查为创伤性操作,患儿及家长常常拒绝接受,且敏感性较低,仅40%-50%呈阳性表现,而EEG无创伤性,对患儿无害,易被家长接受,因而是诊断病毒性脑炎的首选辅助检查。从本组研究中可看出EEG异常可出现于临床症状不明显时,有助于早期诊断,临床病情的恢复与EEG的好转是一致的,但EEG比临床症状好转为慢,EEG始终异常者,提示后遗症可能。EEG检查不仅有助于病毒性脑炎的诊断,而且能较好地反映病情的轻重及治疗转归。

综上所述,EEG检查在病毒性脑炎患儿的诊疗过程中能早期准确地反映脑功能受损情况,是一项无痛苦、简便而经济的检查手段,作为脑功能状态最直接的反映,可极大地帮助早期诊断及治疗,降低死亡率,同时,系列的EEG检查有助于评价病变过程和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