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课程改革下生物课堂教学语言的科学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新课程改革下生物课堂教学语言是传授知识,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工具。教学语言表达是否科学;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科学性是教学语言的基本特征,也是对生物学教学最重要和最起码的要求。
关键词新课程 , 改革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语言科学性
所有的理论知识都是来自课本,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立足课本,审读课本,让学生自己多阅读教材,多思考教材中的每个问题。那么,生物学教师如何保证语言的科学性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1、读音要正确
读音正确既是教师的基本功,也是教学语言科学性的具体体现。生物学名词术语多,有的名词具有特定的读音,有的名词比较生僻,难以辨识。作为一名生物学教师,读音错误会有损自身形象,影响知识的传授,降低教学质量,进而使学生对其所学内容产生疑问。如“龋(qǔ)齿”不能读作“禹(yǔ)齿”,“分娩(miǎn)”不能读作“分晚(wǎn)”,“伸缩泡(pào)”不能读作“伸缩包(bāo)”,“胼胝(piánzhī)体”不能读作“并蒂(bīngdì)体”,“桫(suō)椤”不能读作“沙(shā)椤”,“腊叶标本”的“腊(xī)”不能读作“腊(là)”等等。
2、措词要准确而不模糊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对知识点的描述是严谨的。语言表达不够科学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正确理解,并导致思维混乱。因此,作为一名生物学教师必须正确引用生物学的名词术语,要用精确的语言来表达知识的内涵,做到准确而不模糊,切不可胡言乱语。如在讲述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时指出:无机高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形成)有机高分子(组成)多分子体系(演变)原始生命。4个动词存在着意思上的差异:“生成”有由无到有的意思;“形成”有发展变化的意思;“组成”有相互结合的意思;“演变”有逐渐变成的意思。它们的正确使用,向学生展示了生命起源的化学过程,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识记。再如,“人进行呼吸作用时吸进氧气并呼出二氧化碳”这句话表达不够科学,因为人吸进的气体是外界空气,而呼出的气体是含二氧化碳较多的气体。
3、用语要辩证,防止绝对化
生物的种类繁多,形态、结构和功能多种多样。不同的生物间虽存在着众多的共性,但也存在着一些特殊和例外,往往不能一概而论。在用语言表达时要考虑全面周密、唯物辩证,不能片面、形而上学地看问题。教材里常用的“一般”“主要”等词有其特定的含义,并非可有可无,绝不可主观地用“都是”“凡是”等词取而代之。如讲“控制生物性状遗传的物质都是DNA”。这句话显然是把话说得绝对了,不够科学。应该说“控制生物性状遗传的主要物质是DNA”。当然,为了说得圆满,该肯定的话又说得留有余地,这本身也是不科学的。如“构成细胞的每一种化合物都是由化学元素组成的”这句话中的“都是”就不能用“一般是”来代替。
4、名词术语力求规范化
生物学具有自己的专业术语,每一专业术语都有特定的内涵和外延。因此在教学中,要正确使用生物学的名词术语,不要滥用习惯语、口头禅来替代生物科学的名词、概念和原理,并且要着意纠正平时习惯性的说法,以防前学科概念对科学概念的形成产生负迁移效应。如把桃核叫做种子;把蝗虫的翅称为翅膀;把鱼尾说成鱼尾巴;把爬行动物扬子鳄称为鳄鱼;把哺乳动物鲸称为鲸鱼;把皮肤浅层的静脉叫做青筋;把人的肱二头肌称为“小耗子”;此外还有“狐狸”“杨柳”“猿猴”等,这些都是错误的。再如“家鸽除了嘴和脚,全身都是毛”这句话中的“嘴”“脚”“毛”3个词的使用都是不规范的,应分别用“喙”“足”“羽毛”来代替。当然,在讲解某些动植物时,可以恰当地介绍当地的俗名,以加强和实际的联系,但必须使用生物学名称进行教学,保证语言的科学性。
5、防止语言有目的论或拟人化的倾向
生物学教学不同于科普讲座。科普讲座为使听众易于理解,常使动植物人格化。但在生物学教学中,传授给学生的是科学的基础知识观点,必须正确。因此要自始至终地贯穿生物学基本观点,绝对不能对自然界中的生物及其现象作目的论或拟人化的解释。如“开花是为了传粉,传粉是为了结果”“运动引起骨骼肌收缩和舒张”“由于环境污染严重,鸟类都不敢飞来了”等等,这些说法都是错误的,因为它是用目的论观点来唯心地解释动植物现象。有的教师为追求语言的个性,常将讲述的对象予以人格化,却忽视了科学性是生物学教学语言的基石。如“同学们,别小看了白细胞,它们是人体内真正的‘铁血卫士’。一旦发现入侵者----病菌或异物,他们就会紧急出动,从大街小巷中‘冲杀出来’(透过毛细血管壁),与入侵者展开殊死的肉搏。激烈的战斗,导致了人体组织出现了红肿……”该文作者为了便于学生理解白细胞的功能,把白细胞的活动拟人化。通过一系列拟人化的词语(如:发现、出动、冲杀、肉搏、战斗……)把白细胞比作保家卫国的战士,虽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却导致了科学性错误。
以上只是笔者自己结合实际教学提出的一些看法,当然教学是师生共同学习的过程,相信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教学成果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