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让进城农民工摆脱金融“冷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让进城农民工摆脱金融“冷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近几年,因进城农民工不断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也持续上升,已成为农民积累财产的重要来源。但是,农民工在金融服务领域受到的“冷遇”严重限制了进城农民工财产性收入的增长。

以金融部门的服务为例,当前针对农民工的项目太少。农民工仅能存款,不能贷款。一个农民工因没有城市居民身份证明,不能像城市居民一样能够在金融部门贷到款,在信用支持上享受不到“国民待遇”。同时,因为农民工不在家乡本地,因此,家乡本地的信用社也不愿放贷,理由是“不在本地的项目没办法监控”。这样一来外出到城市打工的农民工两边都贷不到款。

至于现在甚为流行的金融理财服务更几乎与农民工无缘。尽管城市各种理财项目令人眼花缭乱,但所有这些理财服务的品种和内容绝大多数是针对市民的。目前,在城市居民中普遍出现放弃储蓄,涉足股市、债券、开放式基金等新兴投资渠道的趋势,而农民工们却几乎没有机会接触到这些投资机会。

虽说人身、医疗、养老等保险是社会保障的主要项目,为农民工做好上述保险,是使他们能在城市长期工作生活的重要条件。但目前,各寿险公司推出的保险产品中,还没有专为农民工的服务项目,国家强制的只是建筑行业的“建工险”,而对疾病健康以及养老险等尚未做明文规定。

与此同时,企业主方面也不愿意为随时可能离开的农民工买疾病险与养老险。保险部门也不愿主动为农民工投保,因经营农民工保险的赔付率相当高,这使得许多保险公司虽然对庞大农民工市场有兴趣,也不敢贸然推出专门针对农民工的新险种。

针对当前农民工在金融服务方面受到的冷遇,必须扭转农民工在金融部门遭遇到的尴尬局面,让他们也能逐步和市民一样享受相应的金融服务。

改革以来的实践证明,哪个城市和地区吸纳的外来劳动力多,哪个地方经济竞争力就强,发展就比较快。对农民工进城设置过高门槛,只会牺牲本地经济发展活力。如果城市金融机构进一步改善对农民工的金融服务,推出针对农民工的信贷、理财、保障类产品,不仅能促进农民工“市民待遇”的形成,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还可以从这笔巨款中分得利益。

在目前降低向农民提供金融服务门槛中,各地金融部门已经产生了一些好的做法和探索,值得借鉴。如中国农业银行河南上蔡县支行积极给农民工发放小额贷款,帮助他们打好劳务品牌,近年已累计发放贷款1. 2亿元,对农民工的贷款做到服务上门,优先办理;给外出农民工办理信用卡,保证他们途中资金的安全。这种做法既受到了农民工的欢迎,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再看保险市场,数量庞大的农民工是一个潜在的保险市场,对于商业保险公司来说,这是一个绝对的商机。农民工保险市场即使赔付率高,也应注重合理开发,使之成为业务的新增长点。建议政府要求企业为工龄达到5年的农民工购买“三险”,个人缴费部分在当月工资扣除,国家养老保险机构将企业缴纳的农民工养老保险基金社会统筹,从中抽取一定比例的保险金,平均注入按时缴费的农民工个人账户。

面对农民工进城务工这种不可遏止的发展趋势,金融机构应主动顺应,这既能拓展利润来源,也饯行了十七大报告中“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