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少一分贪恋,多一分幸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少一分贪恋,多一分幸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14年的第一天,慕名去看《等风来》,等来了电影院里的一股清风。赞叹青年导演滕华涛在这样一个喧嚣的时代还愿意并且能够静下心来想这样一些关于心灵与幸福的问题,也叹息他终究还是只能站在四十岁的高度思考这些问题,得出眼下这部电影所提供的结论。古人总结的规律是没有错的: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等风来》是一部不惑的电影,但已然看到却还没有达到知天命的高度。相信滕华涛如果保持现在这种创作真诚,十年后,会通过另外一部影片把这些思考拍得更深入。一如他现在拍的《等风来》远远比前两年拍的《失恋 33天》更深刻。

倪妮和井柏然确实演活了现在年轻人的潇洒与放肆,也展现了几分“为赋新诗强说愁”式的玩世不恭。导演滕华涛的尼泊尔视角几乎已经触到了信仰与幸福感的关系问题,却止步于对一些“小聪明”桥段的沾沾自喜。譬如电影《等风来》所得名于的那个玩滑翔伞的片断,有着耐人寻味的人生哲理,很容易讨得观众们的欣赏与赞叹。再譬如男主人公常挂嘴边那句假装世故的“别瞎折腾,没什么用 ”也很容易赢得观众们的共鸣?然而“等风来 ”毕竟还是为了飞得更高,“别瞎折腾”毕竟还是因为“没什么用 ”而被动接受的消极心态。实际上,人的幸福是与积极地控制自己的贪恋和欲望相同步的,而不是当贪恋与欲望无法满足时的消极接受。幸福感的获得其实十分简单,就是我们老祖宗说的知足长乐。人要修行到完全心无贪恋很难,但只要适度抑制个人欲望的膨胀就可以大大增强自己的幸福感。我们很高兴看到程天爽从尼泊尔归来后的变化,只是这变化还处于一种以“等风来 ”为寓意的无能为力的被动改变,而不是主动让精神境界提升。

既然谈论幸福,那就首先让我们看看幸福最大的敌人是谁?贫困、疾病、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 ……这些外在的因素都会影响人的幸福感。但归根结底,人类幸福感最大的敌人是发自内心过度的贪恋与欲望。人生在世,追名逐利乃是本性,世上没有几人能够勘破。可事实上,富可敌国如李嘉诚、乔布斯者流,其幸福感未必如一些自得其乐的贩夫走卒来得更高。至于那些修行有成的 “觉悟 ”者,他们的幸福感更是来源于他们自觉地用信仰来抑制人性中那源源不断的贪恋与欲望。很多人以为有信仰的人之所以快乐是因为心怀信仰,其实这只是一部分原因。更重要的是:信仰可以帮助人击退那个“幸福感最大的敌人 ”。

回过头来看电影里那个成天不爽的女主角程天爽,导演在前半部分给她安排了太多的自寻烦恼:一门心思想去托斯卡纳,而在杂志社无法安排时又怨天尤人、无理取闹;吃着上好的西餐还喋喋不休地鸡蛋里挑骨头并以此为乐;吃完饭还死要面子活受罪地雇一个车来冒充单位有车接送她,最后却因囊中羞涩不得不提前下车换乘地铁;到了尼泊尔因意外事件不能及时发回稿件,也只考虑被别人顶替使自己的名利受损、失去安全感而完全不顾及整个出版链条上其他人的工作成果与安全感。凡此种种正是当下很多时髦人士活灵活现的生活写照,在这些人习以为常的炫耀、自恋和装 B背后,掩抑不住的是骨子里的自卑感、强撑着的自尊心和幸福感的极度缺失。

本来以为编剧和导演让程天爽去一趟尼泊尔可以改变一切,事实上也确实有所改变,只可惜这种改变和这份思考还不够彻底。尼泊尔是个让人心灵安静的宗教国家,那位瑜珈师傅和这一群中国游客之间鸡同鸭讲的文化冲突与境界差异,正充分折射了当今时代中国人的集体精神障碍。没钱的拼命挣钱,有钱了还要更有钱,为此不惜代价、不择手段。结果往往是以牺牲感情为手段、以牺牲幸福感为代价,最终换来的是全社会的狼奔豕突、急功近利、愁眉苦脸、人际隔阂……

《等风来》其实是在等一个深刻的假设:假如(仅仅是假如)这个世界上的人们都能像电影里荡秋千的孩子一样无忧无虑、无欲无求地快乐生活,这个世界会是什么样子?可以肯定的是:人类文明不会发展得这样迅速,也许现在还停留在农耕时代;人们的生活差别和财富差别也不会很大,更不会有我们小时候的常说的“三大差别”;最郁闷的还是李嘉诚和马云之类的资本家,因为他们无法雇到因为贪图利益而日夜辛劳为他们“努力”工作的人……不一而足。可惜这一切仅仅是假设,上帝造人的时候就给人在骨子里植入了挥之不去的贪欲,这种贪欲既是人类发展的加速器,同时也是人类痛苦的根源。人要摆脱心灵的痛苦,只需做到心不贪恋即可,但是谈何容易?

年轻,对于导演滕华涛和编剧鲍鲸鲸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年轻作者和导演更熟悉年轻人的生活状态和习性喜好,使这部声称要探讨“幸福感 ”的电影《等风来》充满了今天年轻人生活的质感。但同时年轻也影响着创作者观照大千世界的高度与反思人性的深度,最终把《等风来》拍成了“小清新”有余而“大智慧”不足的优雅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