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审视“城市”考查角度科学掌握解题策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审视“城市”考查角度科学掌握解题策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城市相关试题在2011年高考中继续受到命题者的青睐,题型设计从文字型材料选择题到图文并茂的综合题,所考查知识点包括城市与人口、工农业生产、交通、商业贸易、环境保护、城乡规划、地理信息技术、生态城市建设、区域可持续发展等诸多方面,知识内容覆盖面广。城市相关试题视角独特,问题具体,设问隐蔽,体现出2011年高考地理试题设计的新颖性、可延伸性、科学性以及地理问题情境的生活化。

城市问题是人地关系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当今世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并且与人们的生活联系密切,是高考地理命题的重要关注点。通过分析2011年高考地理试题得出城市相关试题的考查角度,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地理复习有很好的导向作用。具体而言,城市相关试题研究的价值追求是构建合理的城市知识结构,发展主要的地理学科能力,掌握重要的地理学习方法,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城市是高考的重头戏之一,城市相关试题解题的成败关系到高考的成败。

一、城市与人口

城市是人类对地理环境改造最剧烈、最集中的地区。试题利用各种统计图表和数据,可以考查人口的发展演变以及存在的问题,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考查城市化进程及产生的问题,不同区域的人口增长模式,城市区位的合理选择,区域人口合理容量与区域城市化水平,人口与城市环境问题,人口与城市产业发展方向及新老城区功能定位等。

解答有关城市与人口的地理数据和材料解析型选择题,一般从两个方面人手首先,要注意观察和阅读图表、文字材料,充分把握表名、图名和材料中心内容。图表名称表达了图表所要展示的最主要的地理要素的分布,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透过图表名称往往可以发现一些解题需要的重要信息,充分把握图表名称是解答地理试题的基础。其次,要结合题干的设问来阅读材料,这样可以使我们的目的更明确、分析更具有针对性。其作用主要表现在①确定信息提取方向,搁置无用、干扰信息,②确定与相关知识的联系,③确定能力考查的方向。

例题 (2011年高考福建文综卷)下表中为2002~2007年我国某特大城市郊区年平均人口迁移统计资料,迁入人口以初中学历的外来人口为主。读表完成(1)~(2)题。

(1)上表反映的人口迁移对该市的影响是

A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B扩大环境人口容量

C加速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变

D加快人口老龄化进程

(2)为了社会和谐发展。该市郊区最需要增加的职业人员是

A环卫人员

B中小幼教师

C工程技术人员

D建筑设计师

命题视角及解析本组题主要考查郊区城市化现象及其成因,人口迁移对城市的影响,城市人口增加过程中最需要增加的职业人员以及学生对表格信息的分析能力。通过这一组题目可以看出,试题在设问上,力求避免大而空的直接设问,而是从具体角度切入,突出能力考查。我们在地理复习中应特别关注这一发展趋势。

第1题,从题目所给出的2002~2007年该城市郊区年平均人口迁移统计资料中可以看出。该大城市郊区年平均迁入人口大于迁出人口,净迁人人口(迁人人口减去迁出人口)中,以中青年(15~44岁)为主。郊区人口增多,促使该城市郊区城市化速度加快,加速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变,郊区农业用地转变为城镇建设用地。从表中可以看出,净迁入人口中大于60岁的老年人口比例最小,因而其对人口老龄化影响不大。同时,根据题干信息“迁人人口以初中学历的外来人口为主”,判断迁入人口学历偏低,不利于该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与该地区的人口迁移是没有关系的。选项c正确。

第2题,从表中可知净迁入的0~14岁人口也较多,这是因为迁入的青壮年人口中,有不少人带着自己年幼的孩子迁入。同时,结合题干信息“为了社会和谐发展”,判断该市郊区最需要增加的职业人员是中小幼教师。环卫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建筑设计师这三种职业人员与题意联系不明显。

答案(1)C(2)B

二、城市空间结构及城市布局

城市空间结构和城市空间形态是高考地理常考的知识点。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弄清楚城市空间结构、形态网的类型和判读方法。城市空间形态主要包括团块状、组团状和条带状(或放射状),城市空间结构模式主要包括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和未来“田园城市”模式,城市的土地利用类型和功能区主要包括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其次。要搞清楚城市空间结构和城市空间形态各自的影响因素、地域形态、空间分布格局、主要优缺点以及世界和我国的典型城市模型。最后。要结合题干要求和设问,题图名称和图例等信息,进行有针对性地选择和取舍。

例题(2011年高考福建文综卷)某城市岛国大力建设公共住房(即由政府控制的低成本住房),解决了80%以上同民的居住问题。下图示意2008年该国公共住房的空间分布。读图完成(1)~(2)题。

(1)该国公共住房

A呈现出明显的等级分布

B相对集中分布在城市中部

C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向外呈环状分布

D沿快捷、高效的公共交通线分布

(2)该国公共住房布局主要考虑城市的

A功能分区、基础设施

R人口分布、产业结构

C土地价格、休闲娱乐

D环境质量、历史文化

命题视角及解析:本组题主要考查城市空间结构知识以及对地图的判读、分析、应用能力。

(1)根据图中的图例信息和公共住房的分布,可以看出公共住房分布相对集中,并且分布在中心城区的周边公共交通运输比较便利的地区。而不是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向外呈环状分布的格局。据图得不到“呈现出明显的等级分布”的结论。因此,选项A、B、C均不符合题意,选项D是正确的。

(2)结合第1题的结论和图示,我们很容易发现该国公共住房多沿快捷、高效的公共交通线分布,并且多布局在中心城区和工业区之间公共交通便捷的地区,由此可以推测出该国公共住房布局不是以产业结构、休闲娱乐、历史文化等为主,而主要考虑的是城市的功能分区、基础设施建设。选项A正确。

答案(1)D(2)A

三、城市与工业

一方面,工业的发展必然带动城市的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即伴随着工业的发展,城市数目增多,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城市发展可以促进工业的进步,即伴随着城市发展,工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在一定阶段越来越大。由此可见,工业化与城市化是相互影响、相互推动的,即工业化和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解答以地图为载体的有关城市与工业的试题时,首先,学生要从辨认图示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人手,在此基础上进行一系列的推理和判断。如果对图示区域的位置判断错了,那就会导致答题出错。因此,在解题时,我们一定要认真审庸题意,明白图中的显性和隐性条件。如图名往往会被不少学生忽

视,而实际上很多题目的图名本身往往就提供了一些重要信息。其次,学生要认真查找题中所出现的一切条件,如经纬线及其度数、比例尺、图例、资源的分布、城市等,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已有知识,对图中所给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揭示图中的隐性信息。最后,学生要根据已获得的信息,结合试题要求进一步判断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例题(2011年高考山东文综卷)汉阳铁厂的兴衰和武汉钢铁厂的建设见证了中国近现代工业发展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节选)

材料一1889年,湘厂总督张之间筹划在瑚北设铁厂,考虑的厂址是大冶或省城武昌附近的汉阳。1893年,铁厂最终在汉阳建成投产。下图是19世纪末湖北省局部区域示意图。

(1)据材料一,指出与大冶相比,当时在汉阳建设铁厂的区位优势。

材料二1955年10月,武反钢铁厂在武,又市东郊长正南岸破土动工,1958年9月建成投产。2011年,反阳铁厂遗址保护性改造工程启动,原址上将建设一座博物馆,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基地。

(2)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分析若1955年选择在汉阳铁厂原址建设武汉钢铁厂,可能会对武汉的城市发展造成哪些不利影响。

命题视角及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接近消费市场,技术上有优势,临近长江,水陆交通便利。(2)在汉阳铁厂原址建设武汉钢铁厂,可能会造成武汉交通拥挤,用地紧张,污染加剧。

答案(1)接近市场(枪炮厂),有技术、人才优势,水运(交通)更加便利,接近燃料地(煤矿)。(2)城市用地紧张,环境污染,交通拥挤。

四、城市与地理信息技术

地理信息技术(RS、GPS、GIS)的发展,使我们的生活日益丰富和便利,在城市中尤其如此。理解地理信息技木在城市中的应用,首先,要弄清楚3s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原理。在学习中,我们可以用点、线、面来理解3S技术点――指GPS定位导航,线―一指利用GIS对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的发展变化进行分析和预测,面――指RS。其次,要搞清楚每一种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和对象。最后,要对3S进行综合分析、比较和运用。

例题(2011年高考北京文综卷)下图是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制作的某城市中心城区月交通事故次数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图的制作与应用借助于

A遥感技术获取道路网信息,测定监测点分布

B全球定位系统确定事故的位置,预测交通流量

C地理信息系统查询事故频次,分析出警最优路径

D数字地球技术,实现道路与监测点的互换

(2)根据图中交通网络,可以推断该城区

A甲地是城市中心商务区所在地

B乙地适宜建大型地面停车场

C对外联系主要通道在西北方向

D商业网点密度东部大于西部

命题视角及解析以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制作或获取的相关图片为命题背景,考查地理信息技术、城市交通、城市功能分区相关知识,读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1小题,利用遥感技术只能获取瞬时交通状况,全球定位系统只能做到对事故地点的准确定位,二者属于数据的采集系统。根据题干可知该图为“某城市中心城区月交通事故次数示意图”,事故次数的统计也只能是地理信息系统的工作范畴了,故选C。

第2小题,交通事故频发地主要集中于城市交通干道上,从图中可以看出其大致呈环状分布。据此可初步推断,该城市交通事故频发地主要位于城市的主要环形快速通道上,放射状快速通道与普通道路的交叉点上。甲地位于环形交通线上,非市中心,也非中心商务区,排除A,乙地位于市中心,该地地价昂贵,不适宜建大型地面停车场,排除B,对外联系的通道呈放射状,东、西较密集,而不是单独集中于西北,排除C,根据监测点的分布(东部较密集)判断东部车流量大,商业较发达,说明商业网点密度东部大于西部。

答案(1)C(2)D

五、城市与水资源

城市多囚水(河流)而兴起和发展,河流为城市提供便利的水运条件和生产生活用水。如新加坡地处赤道附近,终年高温多雨,但水资源缺乏。分析其原因时要从具体的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气候、地形、人口、城市发展规划、工农业等诸多角度人手,并且在分析的过程中一定要围绕题干信息进行探究,切不可离开主题随意发挥。

例题(2011年高考全国文综新课标卷)依据图文资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某岛国人口约500万(2009年),经济发达,水资源严重不足。全国国土面积约640平万千米,其中王岛面积约540平万千米,地形单调,平均海拔不足15米,岛上河流最长不足16千米。图1示意该国王岛及其附近地区,图2中为对应的气候资料。

(1)简述该国气候特征,并分析该国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

(2)图3为图1中M水坝的景观。水坝能阻挡海水涌入,并通过其闸门调控河流人海流量。说明建坝前后坝内水域水的咸淡变化及其原因。

(3)除建水坝外,请你为该国再提出一种解决淡水资源短缺的办法,并说明理由。

命题视角及解析(1)根据图1中经纬度可知该国为新加坡,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气候特征是终年高温多而。在解题的过程中,学生需明白降水量多的国家,淡水资源并不一定丰富。由于该国国土面积小,地势低平,四周环海,河流短小,没有大的湖泊,陆地上储存淡水的条件差,再加上该国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淡水需求量大,导致该国淡水资源短缺。

(2)根据题干提示信息“水坝能阻挡海水涌入,并通过其闸门调控河流人海流量”可知大坝可以拦蓄淡水,阻止海水倒灌,通过闸门调控蓄水和排水,逐渐使坝内偏成的水换成淡水。

(3)该国除建水坝外,还可以从邻国(马来西亚)购买淡水、海水淡化和废水(污水)回收利用等来解决淡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该题考查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题目材料与设问中实际隐含着一个重大热点问题――全球水危机。

答案(1)气候特征终年高温多而。主要原因国土面积小,地势低平,四周环海,陆地上储存淡水(地表水、地下水)的条件差(河流短小),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生后、生产对淡水需求量大。(2)水坝修建以前,水偏咸。原因河流水流平缓,海潮(顶托作用)使河水和海水相混。水坝修建后,水逐渐变淡(改善)。原因拦蓄淡水,阻止海水倒灌,通过闸门调控蓄水和排水,逐渐使偏咸的水换成淡水。(3)①从邻国(马来西亚)购买淡水。邻国(马来西亚)面积较大,高温多雨,有较多淡水。两国之间的海峡狭窄,输送淡水成本低。②海水淡化。该国经济比较发达,四周环海,可选适当地点,建海水淡化厂,生产淡水。③废水(污水)回收利用。该国经侪发达,人口密度大,生活、生产废水(污水)产生量大。

六、城乡规划

城乡规划是城市体系变化中的一个综合胜内容,学生在学习这一部分内容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包括分析区位因素,如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理解引起城市区位变化的主要因子是社会经济因子,理解一些基本的概念,如中心商务区、城市圈、卫星城、产业结构调整等。城市规划往往要考虑城市的历史与现状,同时还要面向未来考虑城市发展的特色、格局等。因此,分析、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学生具备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学生在解答此类问题时,首先要充分利用题目、图示和材料中的信息,如图名、图例等,其次要强化图表分析能力,并合理迁移运用相关地理原理和规律,最后要进行规范的语言表达,力求做到语言精练、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尢其要庄意关键词的表达,因为关键词就是得分点,是评分的依据。

例题(2011年高考正苏地理卷)图1为我国某城市建成区示意图,图2中为该城市3个年份不同方向的建成区面积图。读图回答问题。

(1)1988年以来,该城市建成区的主要扩展方向为_____、______和______,影响其扩展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

(2)M区为该城市的重化工园区,其布局理由是__________。

(3)该城市拟在东南方向新建一条高速公路,试分析其原因。

命题视角及解析(1)读图2可以看出1988年以来该城市建成区的主要扩展方向为东北、西南和东南方向,再结合图1可知这三个方向上有河流和铁路,交通便利。

(2)重化工业会造成大气污染和水污染。重化工园区布局在M地区,是因为M地区位于河流下游,根据图1中的风频图可知,M地区位于该城市盛行风的下风向。这样可以减少重化工业对该城市中心区的大气污染和水污染,同时M地区交通也比较便利。

(3)考虑到东南方向是该城市建成区的主要扩展方向(由第1题可知),为了加强城市与外部的联系,该城市拟在东南方向新建一条高速公路。

答案(1)东北西南东南河流和铁路(2)位于河流下游,位于城市下风向,交通便利(3)位于城市发展的主要扩展方向之一,有利于加强城市与外部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