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重视和加强对学生进行环境素质的培养,是当前生物教学中重点研究的课题之一。本文从生物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和在课外活动中强化环境意识两个方面阐述了在生物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

关键词:生物教学 环境教育 生态系统 生态平衡 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2.157

21世纪人类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人类的发展和生存。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唯一家园是地球,保护地球环境刻不容缓。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人,作为一名生物教师,通过生物教学向学生渗透环境知识,进行环保教育,提高学生的关心、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已经责无旁贷了。如何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学,笔者谈如下几点看法:

1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1.1 生物课堂作为实施环境教育的平台,充分挖掘教材,在课堂上渗透环境教育

我们现在所使用的苏科版生物教材,是以生物与环境的密切关系为核心构建教材体系的。它一方面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另一方面又从“人――生物――环境”角度突出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和谐发展的密切关系。这套教材中涉及环境教育的内容较多,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深入研究教材,充分利用课程资源,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养成学生良好的环保习惯。让同学们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中又接受着环保教育,慢慢形成爱护动物、不乱捕滥杀的良好的行为习惯,懂得保护好动物生存的环境,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道理,最终就是为了人类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1.2 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教材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极好的课程资源,但如果只局限于从理论上讲,学生容易产生烦琐的感觉,所以,教师教学中要适当地插入当前的环境状况,理论联系实际,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而产生环保意识。引导学生大胆创新、勇于实践,设计多种多样的生态瓶,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生态系统,理解维持生态系统,特别是生态平衡的重要性,深刻理解生物圈是目前生物的唯一家园,从而抵制任何破坏生物圈的行为,成为自觉的环境保护者。增强学生“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识,增强学生采取正确的措施保护环境、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的意识,正确地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1.3 培养学生对环保知识兴趣,结合生活实际,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首先要培养他们对环境保护的兴趣。有了兴趣,就能产生一种强大的内在动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去了解我们个人的生活也正受着环境污染的影响,从生活中让学生体味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环保意识。既解决了学生心中的困惑,又让他们认识到环境对自己健康的影响,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关心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每一个人自身以及子孙后代的健康,从而增强学生对环保迫切性的认识和对社会的责任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兴趣浓,积极性高,教学效果明显。

2 在课外活动中强化环境意识

生物课外活动是指在课堂教学以外由学校组织领导学生进行的有助于学生知识、技能提高和能力发展的多种多样的生物学方面的教育活动。它是生物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和提高学生素质,培育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在课外活动中渗入环境教育,效果极佳,既在活动中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又强化了环境意识,还能向周围人群辐射环境教育。

2.1 利用环境教育日,强化环境意识

利用环境教育日,通过组织举行各种活动,强化学生的环境意识。一年一度的“植树节”、“地球日”、“世界环境日”、“人口日”、“爱鸟周”、“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都是我们传统的环境教育日。每逢这些节日,教师可以配合有关主题,举办环保知识讲座,组织学生进行演讲比赛、征文比赛,利用黑板报、墙报进行宣传展览,排演环保节目,进行环保知识问卷调查等,使学生对环境保护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以及通过学生的辐射作用,不仅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还要提高家长的环境保护意识,从而形成“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良好风尚。

2.2 利用节假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走出教室,走向工厂、农村、大自然,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进行适时的环境教育。每当春暖花开,组织学生参观附近的植物园、动物园。使学生在感受美的过程中,产生向往大自然的情感,从而升华为热爱大自然,以增强学生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组织学生调查附近的工厂、小河、垃圾处理场、生活小区等,当他们看到污浊的河水、遍地的垃圾、工厂排出的废气、公路的尘埃、汽车和摩托车排放的尾气。注重引导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来分析环境问题,特别指出解决生态危机的可能性,树立正确的生态观,自然就会明白环保的重要性,并自觉行动起来,保护环境。

总而言之,当代中学生是将来祖国建设的主力军,我们教师有责任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寓环境教育于生物教学中,让每个学生清楚地了解我国的环境状况同时,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也引发其对环境保护产生忧患意识,帮他们树立“人与生物共存”的现代观念,以期构建一个鸟语花香、生物与人类共荣的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陈旭远.推进新课程[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孙正川.课堂教学技能训练[M].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3]李耀新.课堂教学的组织和管理[M].暨南大学出版社.

[4]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DB/OL].http://.

[5]中国科普博览[DB/OL].http://.cn.

[6]自然生态网[DB/OL].http://.

作者简介:李华,江苏省海门市东洲中学开发区校区,江苏海门 22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