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心神调养六则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心神调养六则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静坐是功课

陆游有一首《静坐》诗,曰:“气住即存神,心安自保身。”他把静坐列为每日的功课,这是一种持之以恒的慢功夫。

先说“静”。《内经》曰:“静则神藏,躁则神亡。”又曰:“静中看功夫,动中看本体。”这是一种至高无上的境界,让心灵返璞归真。古人提倡“三寡”养生:寡欲以养精,寡言以养气,寡思以养神。其实归根结底,就是一个“静”功。

再说“坐”,此乃端坐,正襟危坐。《难经》曰:“端坐开命门,可以保肾也。”人体上的命门穴,是藏精之舍,其气与肾相通,肾阴即命门之水,肾阳则为命门之火。练好这个“坐”功,也是古人十分注重的一种修养。

然而可惜的是,静坐这种古老的艺术,如今仿佛已经“失传―了。追求时尚的人们,总是蠢蠢欲动,永远也不肯休止。他们不懂“忙里偷闲”,也不知“闹中取静”。

曾国藩日理万机,但必有既定时辰“键户静坐,谢绝万缘”。石成金纵论养生,以为“若能凝神静坐,即是极大之快乐。”

静坐是“水”,可以消“火”,如淫火烧肾、怒火烧肝、忧火烧肺、思火烧脾,凡心生疾病,皆可治愈。

静坐是“阴”,可以调“阳”,如表为阳、里为阴,热为阳、寒为阴,气为阳、血为阴,凡阴阳失调,终归平衡。

有意无意间

黄金分割律为0.618,这个完美的比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的和谐生命。我以为其哲学定义可以这样表述:在有意无意之间。

“有意”与“无意”,是指人生的两个极端,都是需要提防的。我们既是“有意”地进取,又是“无意”地超脱,应当左右兼顾的。

其实,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庸”学说就是这个道理,它正是人生智慧的体现。古人云:“以出世之心,成人世之事。”这应该对我们有着深刻的启迪。

古有孔子能“尽人事,以听天命。”他把自己摆在了一个适中的位置,只要自己尽了最大努力,成功与否都能心有所安。

今有季老则“淡定一生中,不喜亦不惧。”他做到了不喜不惧,宁静地面对变幻的世界而应付自如。

人世间有得有失,总要把握一个恰当的尺度。

中国传统文化里有两个重要的字:一是“可”,所谓“事物皆可人意”;二是“适”,所谓“人生贵在自适”。它们合为成语“适可而止”,就是恰到好处了,在有意无意之间的定夺,这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平衡与调节。

俗话说:“真理往往走在中间。”这个黄金律原则将会正确地引导人们,让自己的生命处于和谐状态,以便去缔造一个美好的世界。

读书却老方

陆游有一首《读书》小诗:“储积山崇崇,探求海茫茫。一笑语儿子,此是却老方。”对此,我是深有体验的。

读书可以健心与活脑,这是为医理科学所证实的。因为人体的衰老关键在于心脑――生命的指挥部――养生就是延缓衰老过程而已。

读书乃补神,有取之不尽的营养。我如饥似渴地读书:宝贵的智慧注入了血脉,纯真的情趣充实于肌体,高尚的人格融化在骨髓里。

每当读完一本好书,仿佛是一次新生命的移植,让我欣喜不已。

读书即修性,可时常更新生命。我能够从中反省与悟思:沉淀浮躁,心田里流淌着清泉;驱除迷惘,视野中沐浴着阳光;锤打软弱,脚步间进发着力量。

我这辈子与书有缘――读书、教书、藏书、著书。我的座右铭曰:

游目书林,不知老之将至也;骋怀学海,乃识乐者如斯夫。

读书往往是“一本万利”的:得之刹那,受益永生。

“书犹药也”,它可起到平衡阴阳、理顺气血、调节情绪的作用,它是最佳的心理疗法。

有句俗话叫“无毒不丈夫”,我想将之演化为“无读不丈夫”。

书山崇崇,引人入胜;学海茫茫,催人扬帆。

画艺葆青春

传统国画的“五君子”――梅、兰、竹、菊、松,按中医学说分别对应“五行”与“五脏”,相当于五剂药方,具有养心、安神、明目、理气、宽中、和胃之功效。故人们的画艺养生,可以因人而宜,各取所需,从而长葆自己的青春。一

画梅可以焕发生机。梅之方位属北,五行属水,五脏属肾。在寒冬时画梅,更加有益身心,能散去心肾郁积之寒热,调理内脏机能,解郁化闷。

画兰可以心旷神怡。兰之方位属南,五行属火,五脏属心。情志为喜,故曰“喜气画兰”,使人文雅风流,心平气和,精神振奋,如入芝兰之室。

画竹可以排除怒气。竹之方位属东,五行属木,五脏属肝,在腑属胆。情志为怒,故曰:“怒气画竹”,挥洒劲竹之神,以发泄肝胆之火,使邪气不侵。

画菊可以滋润肺腑。菊之方位属西,五行属金,五脏属肺。秋菊傲霜,不屈不挠,对于年高之人,尤其助长昂扬向上的气度,焕发老当益壮的神采。

画松可以得心灵之正气。松之方位属中,五行属土,五脏属脾,在腑属胃。经常画松的人,会有海纳百川之胸襟,为人处世豁达大度,因而能多福多寿。

阴阳五行,既是生命之玄机,也是艺术之奥秘。

书法特健药

书如其人。古人曰:“作字如人然,筋、骨、血、肉、精、神、气、脉,八者备而后可为人。”对于人体而言,气血充足,经脉通达,就有旺盛的生命力;对于书法而言,水墨滋润,笔致流畅,就有生动的艺术感。

陆游喜欢草书,诗曰:“忽然挥扫不自知,风云入怀天借力。”他特欣赏“梅妻鹤子”的林逋,曾说:“君复书法又自高胜绝人,余每见之,方病不药而愈,方饥不食而饱。”故书法被称为“特健药”。

有人以为,书法是纸上的太极与墨中的气功。书法养生的关键在于气――创作时有气的喷发与流泻,欣赏时有气的摩荡与交感。

当书写之际,精神集中,心正气和,呼吸自然,经络疏通,阴阳调节,活力奔放。书法要追求一种生命的和谐状态。

和,乃审美之准则,也是养生之秘诀,它使得人的精神和性灵在秩序中实现最大的自由。把玩书法可以臻于化境:浅层是忘倦、忘忧、忘暑、忘病,深层即忘物、忘我、忘地、忘天。这就是所谓的“类气功态”,让人与书融为一体了。

书法不过艺术一技,却能展现如此丰富的生命意味和人生情怀。修身立品,悟理明智,涵泳心性,恢扩才情,此乃“人养书,书养人”。

丰子恺有论:“艺术好比是一种治单相思和自大狂的良药,惟有在艺术中人类解除了一切习惯的迷障。”书法即是如此。

听琴怡情怀

“仙翁指下悠音清,乐友几上战乱兴,翻复观览详古今,青山白云远近明。”这首诗的每句各猜一物,谜底是琴、棋、书、画。

琴为“四艺”之首,古人的雅乐。

我有个习惯,每天午后要听半小时的古琴乐,雅兴无尽。

琴者,情也。听琴可以怡情,令人意旷神游。

且读韦庄的《听琴》诗:“满匣冰泉咽双鸣,玉音闲淡入神清。巫山夜雨弦中起,湘水晴波指下生。蜂簇野花吟细韵,蝉移高柳进残声。不须更奏幽兰曲,卓氏门前月正明。”

你看,琴音中出现了画面,并展示着人物情景,真是栩栩如生啊!我以为,听琴之妙在于联想,闭目而游神,发思古之幽情。

琴者,心也。听琴可以养心,使人心平气和。

一曲《广陵散》,风卷云舒,明爽自如;一出《梅花三弄》,清香远影,爱怜无比;一段《高山流水》,倾情畅怀,知交翕和;一声《春江花月夜》,夜静人恬,声色妩媚……

我想,欣赏古琴并非一定是行家里手,只需要有一颗超尘脱俗的心而已。“一曲起于古,几人听到今?”古今虽殊,然人心相通,琴音即心音也。

“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孔子曰“乐”者,乃琴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