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尉犁县棉花上的盲蝽蟓防治技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尉犁县棉花上的盲蝽蟓防治技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尉犁县棉花棉花生产的大县之一。2000年以来,我县由于抗虫棉的大面积推广,棉铃虫等害虫逐渐减少。可是近几年棉盲蝽蟓已成为制约当地棉花生产的重要害虫之一。2011年,在我县阿克苏甫乡等几个乡里的棉花上严重发生,发生面积有3000亩。这说明它已经形成了灾害性群体,在以后的棉花生产中应把它列为重点防治对象之一。受到盲蝽蟓的棉花上,常造成蕾铃大量脱落,破头破叶和破枝丛生,一般可造成减产10%~20%,严重的达30%以上。棉株不同生育期被害后所表现的症状不同。子叶期被害,顶芽焦枯变黑,长不出主干,造成枯顶;真叶出现后,顶芽被刺伤而枯死,不定芽丛生而成为多头棉,或顶芽展开后为破叶,称破头疯;幼叶被害,叶片展开为破叶,成为破叶疯;幼蕾被害2~3d即脱落,中型蕾被害,包叶张开成为张口蕾;顶心和旁心受害,枝叶丛生疯长,称扫帚苗;嫩铃被害,铃上布满黑点,不久僵化脱落,严重时整株棉花没有铃,成为“公棉花”。由于棉盲蝽蟓个体较小,行动隐蔽,一旦防治不及时,常给当地棉农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为筛选防治棉盲蝽蟓的有效药剂,我们进行了防治棉盲蝽蟓田间药效对比试验,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首先,为便于人们了解棉花盲蝽蟓的发生规律,准确及时地搞好防治,特将有关知识介绍如下:

1、棉花盲蝽蟓的种类和形态特征

我地发生的主要是中黑盲蝽与绿盲蝽,以后者为主。

绿盲蝽形态特征:成虫,体长5毫米左右,绿色,触角比身体短,前胸背板上有黑色小刻点,前翅绿色,膜质部暗灰色。

卵:长约1毫米,长瓶状,卵盖奶黄色,中央凹陷,两端突起,无附属物。

若虫:初孵时全体绿色,复眼红色,5龄若虫体鲜绿色,眼灰色,身上有许多黑色细毛,翅尖端蓝色,达腹部第4节,腺囊口为一黑色横纹。

2、生活史及习性

我县一年发生5代,以卵在苜蓿、蒿类等杂草的茎杆及表皮组织内越冬。3-4月卵开始孵化,先在越冬植物上生活一代,棉株快现蕾时第二代成虫进入棉田,现蕾盛期为害最重,一般持续20天左右,到铃期又下降,卵散产在棉花嫩叶主脉、叶柄及嫩组织内,卵盖外露,一般每处2-3粒,6月下旬到7月上旬为第三代若虫,大量为害期,8月下旬第四代成虫迁回寄主植物为害,10月上旬产卵越冬。棉盲蝽成虫怕光,昼伏夜出,阴天可全天为害。

3、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棉花盲蝽蟓的发生与大气湿度及降雨量有很大的相关性。在阴雨天多降雨量大的年份,有利于它的发生和发展。越冬卵在空气相对湿度60%以上时大量孵化,如3-4月份天气干旱就会抑制越冬卵的乳化;6-8月份降雨偏多,空气相对湿度80%左右的累积时间比较长,且气温较低,即25-30℃时,有利其大量繁殖为害。

与棉株含氮量的关系,棉盲蝽的为害与植株含氮量有明显相关,嫩叶含氮量(干重)5%,盲蝽为害76%,老叶含氮3%不受害。幼 铃、幼蕾含氮分别是4.3%、4.1%,受害重,大铃含氮2%不受害,所以棉花生长茂盛,蕾花较多时棉田发生较重。

与棉田周围环境的关系,一般靠近越冬寄主和早春系列寄主的棉田,盲蝽蟓发生早而重。

4、防治指标

棉田内调查,5点取样,每样10-20株,真叶期绿盲蝽5头/百株,或棉株新被害率达3%,蕾期13头/百株,或被害株率5-10%。达到指标的立即防治。一般每7天防治一次,直到9月下旬。

5、防治方法

消灭虫源,冬春铲除棉田周围杂草,特别是蒿类,压低虫源基数。

在栽培手段上有意识的防御:一是地膜覆盖种植中早熟品种,使棉花早发稳长。二是适当放宽行距,降低棉田湿度,增强光照;三是及时打顶去尖,降低幼嫩组织的比例,以减轻为害。

利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减少氮肥量4、药剂防治:(1)用药类型:据我站2011年试验,每亩用高效氯氰菊酯4.5%乳油(20mL)+毒死蜱40%乳油(50mL)均可达到90%以上的防效,可内吸剂和薰蒸剂混合,如1000倍氧化乐果+2500倍的敌敌畏(敌敌畏不可过量,否则易发生药害)。(2)用药时间:在一天之内最好的用药时间在早晨6点至上午9点以前,或下午6点以后。(3)防治原则:在同一个棉花大方,要统一时间统一行动,不给害虫留下躲避的场所。

在一块棉田内,喷药时应先打,转着圈地往里打,集中歼灭,防止迁飞。对单株棉花,要两翻一扣,四面打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