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支部代耕”代出富民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支部代耕”代出富民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从远近闻名的贫穷村到景色宜人的“小江南”,蓬溪县新胜乡学堂湾村用两年时间就完成了转变。

2010年之前,因为村班子不团结、纠纷不断,学堂湾村被附近七里八乡的人们耻笑为乱村、烂村。2010年,李明珠从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4名致富能力强、眼界开阔的党员也被选进了村“两委”班子。

班子团结协作,党员扶贫帮困,学堂湾村焕发出新的活力。村党支部探索的“支部+业主”代耕模式,更是走出了一条“荒地变宝地、农民变股民”的强村富民之路。

党员带头,让荒地变宝地

学堂湾村有近一半的土地撂荒,如何将“死”资本盘活是学堂湾村“两委”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深入农户调查研究后,村“两委”提出了“支部+业主”代耕的工作思路,即: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农户将承包期内无力耕种的撂荒耕地或经营能力较弱的承包土地,委托给村党支部,由村党支部引进业主进行集体代耕经营。

村党支部经过一番推广运作,引进射洪三农公司发展水稻制种300亩,其中通过代耕解决撂荒土地200亩。代耕模式采取互换协商、返租承包、土地调整等方法促进土地合理流转,不仅实现了连片种植,还提高了管理水平。学堂湾村1亩地的承包价已从过去的100多元上升到200多元,人工费从50多元上升到80多元,仅此一项亩平增收200元以上。代耕让原本贫瘠的山地不断增值,水稻产业让过去无人耕作的荒地成了收获颇丰的“宝地”。

2012年,新胜乡党委、政府准备大力发展青花椒产业,学堂湾村党支部主动请缨,决定成片种植500亩青花椒,以解决撂荒地及产业不成规模的问题。

没有劳动力、没有资金怎么办?“那就我们党员一起上!”在党员大会上,村支书李明珠表了态,带头种植10亩,村主任李正培种植5亩……几乎所有党员都领了任务。考虑到73岁的老党员李正建年事已高,支部没有安排他上工地,可老李听说后,主动找到李明珠,坚持要参加青花椒义务种植。“党员做示范,群众跟着干”,看到党员在撂荒地没日没夜地干,群众也跟了上来,10名党员和20多名群众奋战10天,完成了500亩青花椒的规范种植,其中利用撂荒地300余亩。

土地入股,农民变股民

如何把500亩青花椒管好,让产业真正发挥效益,村党支部综合村民意见,提出了“支部代管+农户入股”的管理模式,即农户以1亩土地为1股入股,青花椒栽植的前两年由党支部统一管理,后期则由农户管理,效益实行二八分成。在管理上,成立了党员管理服务队,将地块落实到每个人头上。

村民李绪条家有12亩地,以前以种植玉米等农作物为主,每亩地也就收入350元左右,一年到头累死累活也只能挣4200多元钱。他以土地入股后,不操心不费力,年底1亩地就可分红800多元。

“土地变股权,农民变股民,有地不用种,到秋就分红,收入成倍增。”这是农民土地入股后常说的一句顺口溜。村支书李明珠算了一笔账:土地入股前,农民自己种地每亩收入也就300多元;入股后,农民省时、省力、省心,在外打工就能分到比种地还高出1倍的收入。胡沛琼等10多名农民将土地入股后,常年在企业打工种水稻,每月工资1200元,一年就收入1.4万元,这还不算年底的土地分红。

实行“支部代管+农户入股”管理模式后,学堂湾村村民以土地入股,“股民”收入成倍增加,日子越过越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