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加强高职院校内部会计控制的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内部会计控制是规范高职院校管理行为的重要保障措施之一。本文对目前高职院校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薄弱环节做了简要分析,并从内控制度建设、二级单位财务控制、固定资产控制、风险控制等方面提出了完善措施。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内部会计控制 完善措施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高职院校各类经济活动日益活跃,资产和负债总量大幅度增加,财务工作局面更为复杂。高职院校应根据自身实际,进一步加强内部会计控制,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欺诈和舞弊行为的发生,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促进院校持续稳定地发展。
1、高职院校内部会计控制是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我国实施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战略,给高职院校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使高职院校进入了全面建设、全面提升的重要时期。要抓住这一机遇,就要树立科学发展观,更新观念,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而建立完善的内容会计控制是高职院校提高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
2、内部会计控制是加强高职院校财务管理的基础。高职院校内部会计控制主要包括对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工程项目等经济业务中涉及会计活动的控制,内部会计控制贯穿高职院校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通过制定和执行恰当的业务控制程序,科学合理地划分职责范围,建立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机制,能够确保国家相关政策在高职院校的有效执行,使财务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3、加强内部会计控制可以规范经济作为,预防高职院校违纪违规作为的发生。近年来,随着改革的深入,高职院校形成了多渠道筹资的办学模式,资金的使用也涉及到很多方面,在招生、收费、物资设备采购、工程项目建设等活动中,逐渐暴露出内部管理松弛、经济监督不力、会计控制薄弱等问题。只有强化内部会计控制,才能使大量的资金筹集和使用活动健康有序地进行,才能从源头上预防违纪违规行为的发生。
4、加强内部会计控制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必然要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的会计信息是高职院校管理工作层决策的依据。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可以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业务活动按规定的授权进行,保证所有业务事项以正确的金额,在恰当的会计期间记录于适当的账户,使会计报表的编制符合会计准则的相关要求,保证资产账产相符。
二、高职院校内部会计控制的内容
内部控制是高职院校为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和有效运用,保证会计资产的真实可靠,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益而在学校内部所采取的一系列组织措施、业务处理程序以及其他调节方法的总称,其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组织机构控制。主要是对高职院校组织机构设置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所进行的控制,为保证各项活动有序地协调进行,就必须建立必要的组织机构,实行统一有效的指挥。
2、人员素质控制。目的在于使每个工作人员的能力与所在岗位的要求相适应,完成各自岗位的任务,因此,必须加强人员的培训和考核。
3、授权批准控制。主要是规定学校各职能部门和各级人员在进行各类经济业务的办理过程中,必须遵守批准程序,按权限办事,即所有人员不经合法授权,不能行使批准权,所有活动不经批准,不能执行。
4、职务分离控制。主要根据高职院校内部的经济业务活动情况和不相容职务进行分离控制,重要的经济业务必须由几个人或几个部门分工处理,以达到内部牵制的目的。
5、法规制度控制。指高职院校内部的一切经济活动都要以国家规定的财经政策、法令、规章和制度为标准,以此监督各项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6、业务程序控制。主要是结合高职院校有关业务特点,按客观要求和上级主管部门要求,确定业务处理程序,再统筹安排,制订出业务活动的标准,使业务处理规范化。
7、内部审计控制。通过设置专职的内部审计机构,建立健全有效、规范的内部审计监督制度,以确保高职院校财务收支活动及其有关经济活动的合法、合规、真实,达到目标、计划的合理有效控制。
高职院校会计内部控制的健全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完整性。高职院校会计内部控制以消除隐患、防范风险、规范管理、提高效率为宗旨是一种管理活动,是一种连续性、系统性、综合性最强的控制。
三、高职院校内部会计控制的薄弱环节
1、内控制度薄弱。一些高职院校对内部会计控制建设重视不够,制度制定不严密,控制内容、约束对象、控制范围不全面。有的即使制定了内控制度,也执行不力;有的预算编制不科学,脱离实际;预算下达后,没有实施监控跟踪管理,在预算执行、控制、调整等方面,没有相应的制度和程序,随意性较大。
2、对二级单位经济收支活动控制薄弱。高职院校二级单位资金逐年增加,但对加强二级单位财务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不足,监督机制不健全,缺乏成本效益意识和有效的责任追究机制,致使部分单位资金使用随意性较大,控制乏力。
3、国有资产控制薄弱。一些高职院校国有资产管理体系不完善,资产账实不符,账账不符。资产管理缺乏统一调配使用机制,一方面,设备购置经费紧缺;另一方面资产闲置和重复购置现象时有发生,利用率低下。
4、财务风险控制薄弱。一些高职院校重视学校扩大规模和招生人数,对教育经费、基本建设的投入,缺乏风险防范意识,对建设项目科学论证不够,没有建立相应的风险控制机制,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控制。
四、建立和完善高职院校内部会计控制的原则
针对目前内部会计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高职院校在具体实施内部会计控制中应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1、全面性原则。内部会计控制应约束单位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所有部门及人员,即对一级财务部门(含预算内财务、预算外财务)、二级财务部门、校办产业及后勤实体等部门及其会计人员都按照统一的内部会计控制标准进行控制。
2、合法性原则。指高职院校必须以国家的法律法规为准绳,在国家的规章制度范围内,制定本校切实可行的财务内控制度。
3、针对性原则。指内控制度的建立要根据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针对高职院校财务会计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细节加以有效控制,以提高高职院校的财务会计水平。
4、重要性原则。既要着眼于整体,又要突出重点。抓重要部位,重要环节,重要岗位,要重视对人的风险的控制。
5、内部牵制原则。控制论指出,有效的牵制、制衡能保证决策内容的准确。因此,高职院校应通过建立重大投资决策的集体审议及工程项目投资决策的责任制度、对预算内限额以上资金实行集体审批的内部牵制等方法,对内部会计控制的主体以及内容进行有效的内部牵制。为保证对各项经济业务及相关岗位的有效控制,高职院校应坚持业务控制与业务循环控制相结合的原则,既有对具体业务的控制,也有针对业务循环及关键控制点的控制。为此,高职院校应及时进行内部会计控制的“流程再造”,设置切合自身实际的会计业务处理流程,并将对流程中各关键控制点的控制落实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
6、负责人制原则。《会计法》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内部会计控制规定》则进一步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建立健全及有效实施负责”,因此,高职院校负责人是内部会计控制中的一个重要主体,不能也不应该独立于内部会计控制之外,应对内部会计控制的领导真正落到实处。
五、建立和完善高职院校内部会计控制的措施
1、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为了保证高职院校内部经济活动能够按预期目标稳定有序地进行。应坚持以预防控制为主,事后控制为辅的原则,防止财务工作发生低效率或不法行为。加强程序制约,对主要业务的控制必须经过授权、批准、执行、记录、检查等控制程序,特别是物资采购、基建项目招标等;注重岗位职责牵制,岗位分工时必须明确各自责任范围,并规定追究责任措施和奖惩办法;该制度建立后还要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不断修改和完善。
2、强化预算控制在内部控制中的功能作用。进一步完善预算,力争将学校的全部收支事项均纳入预算的实施范围,并严格预算的调整和追加程序。加强预算的管理,在预算执行中要严格控制各项收支,不得随意改变资金用途和规模,建立预算的跟踪、分析、评价制度,完善预算控制制度,把责任落实到人,并对各项预算指标的执行情况进行考核,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3、加强对二级单位财务的控制。对二级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必须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财务、审计、资产管理等部门统一协调,采取统一规范,抓住源头的措施。要增强二级单位有关人员的法制观念,建立起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通过建章立制加强对资金的统一调配和监控。对事业性收费实行统一核算与管理,保障学校经费来源的完整,从源头上预防账外账和“小金库”的形成。明确学校经费开支的审批权限和程序,规定大额资金支出的限额。完善监督机制,做到财务公开。通过经济责任审计和财务检查等,对物资采购、科技开发等经济活动的重要环节进行监督。
4、加强对固定资产的控制。固定资产和物资采购验收保管、付款等职责应严格分离,限制未经授权的人员对财产的直接接触和处置,采取财产记录、实物保管、定期盘点、账实核对等措施,确保财产的安全完整。建立资产管理台账制度,真实、完整、及时记录学校财产的总量和分面及变动情况,明确专人负责管理国有资产台账工作。建立资产统一调配使用机制,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5、加强对风险的控制。建立有效的风险控制系统,通过风险预警、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分析报告等措施,对风险进行全面预防和和规避。建立贷款监督机制,对贷款项目进行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可行性论证。
【参考文献】
[1] 朱立群:浅谈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J].中国总会计师,2008(10).
[2] 何利平:高校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措施[J].产业与科技论谈,2008(7).
[3] 石小平:浅析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8(9).
[4] 丁志明:浅谈加强高校内部会计控制[J].经济研究导刊,20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