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幸福中国”轮廓不断清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幸福中国”轮廓不断清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从“幸福广东”口号的提出,到北京“十二五”规划写入“让人民生活得更幸福”,及至2月27日,总理在与网民交流时将“幸福”解读为“让人们生活得舒心、安心、放心,对未来有信心”,中国各级政府满溢的“幸福”热度,令全国乃至世界倍加注目。

通过今年“两会”的热议和媒体讨论的发酵,“幸福指数”跃居今年全国“两会”热词之首。有分析人士认为,“十二五”期间建设“幸福中国”的政治导向已经呼之欲出,幸福指数或被视为中国转型时期摆脱GDP崇拜的“密钥”。

在中国,什么是幸福?温总理在回答网友提问时提出观点──幸福定义的“四心论”,即“让人们生活得舒心、安心、放心,对未来有信心”。哪些因素影响幸福感?人民网就此推出调查,结果,有超过3成的网友分别选择“经济状况、生活质量”和“权力规范、公共服务”。可见,规范权力运行已与增加经济收入一样影响着幸福感。

中国网对1350名网友进行“幸福”调查,仅有6%认为自己幸福,36%认为生活在最近五年得到改善,40%相信幸福由个人财富决定。调查还发现,大城市即一线城市的居民最不幸福,他们比小城市居民承受更多房价和交通堵塞等问题带来的压力。盖洛普民调2005至2009年间对全球155个国家进行调查,并且通过计算人们对生活和日常经历的总体满意度后发现,丹麦位居全球幸福榜之首,82%的居民认为自己幸福,而中国则排在第125位。

经济学家、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在“中外对话”网站发表题为《构建中国国民幸福指数》的文章,文中表示,我们提出构建国民幸福指数,不仅为了更全面地衡量中国小康社会发展,也是提出一种新型的政绩观,即“发展旨在提高国民幸福水平”的政绩观。胡鞍钢认为,国民幸福指数指标体系不仅要包括人类发展指数HDI所反映的内容(人均GDP、预期寿命、教育成就),同时也应该把政府治理、环境适宜度、安全感、社会资本、收入分配等衡量发展的重要指标纳入其中。

从去年底开始,一股“幸福”浪潮悄然在全球范围兴起,欧洲和中国正是这股潮流的积极推动者。荷兰、瑞典、丹麦和挪威等欧洲国家已开始对儿童进行“幸福教育”,并将其纳入国家研究计划。英国和法国也正在通过衡量幸福指数来调整公共政策。英国国家统计局去年年底在卡梅伦首相的委托下开始对英国人的幸福指数进行调查,而法国总统萨科齐也责成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就该问题展开研究。

在著名学者、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俞可平看来,在当今世界,政府应当为公民的幸福生活提供的最重要条件就是善治。善治就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和管理活动,是国家与公民社会的良好合作,是两者关系的最佳状态。公民的幸福指数,应当成为评价政府民主治理的一个重要指标。政府应当建立一系列的制度和机制,履行对人民幸福生活的承诺和责任。

“幸福指数”与善治的研究一直在官学界进行。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幸福指数”之所以大热,是与中国社会转型大局相契合,并且在民间得到强烈共鸣的顺势而为。中国要进行主动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已经提出一段时间,然而,地方上的GDP依赖惯性思维难以扭转,政绩考核的调整也遭遇现实困难。要想突破,必须找到一个具有导向性和操作性的新指标,让GDP的增长更加科学、更加以人为本。

“幸福指数”作为这一背景下的重要话语,已经到了付诸实践的阶段。在全社会的热切关注下,“幸福中国”作为一种施政导向的轮廓不断清晰,通过全国“两会”转化为“十二五”期间的国家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