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书道艰辛亦酬勤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书法对于王志平来说,早已融入到他的生命里了。出身农民世家的他,年幼时就对书法有种别样的情怀,亲近着土地,也亲近着书法。每日一书是他的必修课,书法成为了他成长过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王志平,河北平山人,现任石家庄市国家税务局第一稽查局局长。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石家庄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河北美院客座教授。
王志平酷爱书法,习书始自少年,十余年临池不辍,自汉隶入手,诸体皆学,擅长行草书,其特点是稳中求厚,虚实照映,于飘逸处见遒劲,于厚重处见清秀。公务之余,展墨挥毫,涵养身心,陶冶情操,在书法界获得了广泛的赞誉。
书法作为一门艺术来说,入门不难,深造不易,没有对书法艺术的感悟、没有日积月累的积淀,不下一番苦功是达不到一定境界的。志平先生在刻苦用功的同时,努力从传统经典碑帖里汲取营养,寻求书法艺术真谛。志平先生擅长行草书、隶书等书体,崇尚“人道弥深,所见弥大”的古训,从读帖、人帖到出帖,他在二王碑帖上打过多年的持久战,是踩着二王书法之船,来到当代书坛的。在继承古人的基础上,融入自己对书艺的理解,其书法作品以典雅、秀逸、洒脱、超迈、细腻之审美示人。俊雅、清秀、脱俗是书法圈内行家对志平先生书法的评价。
志平先生的行草书结体稳健,通篇看虽连带少,但字字笔断而意连。因势利导,顺其自然,毫不牵强,以上字之终,连锋为下字之始。作品中相同的字,结体却干变万化,有的似正而斜,有的似斜反正。如王维(《渭城曲》中“青青”两字,用不同结体与字势来表现,或正或斜,或大或小,或长或短,或粗或细,或方或圆,因行而宜,以章法需要来造势,犹如唐太宗所云:“观其点曳之工,裁成之妙,烟凝露结,状若断而还连;凤翥龙蟠,势如斜而反直,玩之不觉为倦,览之莫识其端。”
志平先生的笔法严谨厚重,点画左顾右盼,极有规矩,很少锋芒毕露,大都藏头护尾,骨肉倍匀,线条朴实遒劲,富有立体感。从作品中观赏,笔画俊朗圆润雄强,刚柔相济而变化迭出。尤其线条转折处如:横折、竖弯勾等笔画,或圆中有方,或方中有圆,总是轻提重按,顿挫有致,笔笔送到,决不一滑而过,透过线条的力度看出“屋漏痕”的用笔,王羲之讲“十迟五急,十曲五直,十藏五出,十起五伏”,志平先生在他的作品中对这十六字运用颇有心得。
志平先生的章法布局巧妙,在尺幅之内蕴含着丰富的艺木美,尤重全书气韵,且不断变化书写特点。从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敢于打破和善于打破局部平衡、对称,在局部的不平衡对称求得通篇平衡对称,在不断,运动和变化中求得稳定的效果。特别在横抖、逆出、右仲、右缩之中,求得承应管带,血脉贯通,神满气盈。字体大小、疏密,错落其间,如夜空中闪烁明灭的星辰,妙在各得其所。使字势在章法布局中表现出无穷变化,也彰显出志平先生对各种字法、字势、线条长短、斜正的巧妙安排。从作品气韵中看出点画之间前笔有终、后笔有始的自然承按,行气贯通,笔畅神融。如书王昌龄《从军行》作品中的28个字,只有七处相连,可是,在欣赏整幅作品时如行云流水,字字笔断意连,笔笔承上启下,极耐人寻味。从疏密关系看,可谓疏可走马、密不透风,字形大小错落、线条有轻有重,极富节奏感。形成了行气贯通,神融笔畅,轻重缓急的章法风格。
书法作品的成败,于人的情态关系甚大,唐人孙过庭有“五乖五合”之说,说的是“乖合之际,优劣互差,得时不如得器,得器不如得志”。得志就是作者在执笔创作时,豪情满怀,喜怒哀乐跃然纸上,意蕴表现在作品之中,古有“见其字如见其人”之说。从志平先生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那种豁达随和的云水胸襟、刚正真诚的个性,是以简练安详的笔墨形式实现的。在欣赏他的作品时,不仅从中领会到作品的内在意境美,同时还能让人感受到作者的品行格调和趋美内质,给人以意蕴深长的禅释与体味。观志平先生的书法作品,具有浓重的书卷气。古人说:“书如其才、如其志、如其学总之如其人也”。我们说志平先生的书法就是他的学问、修养、为人的综合反映,是他这个“人”的艺术迹化。正如他的学书心语所云:“文以载道,千秋万载。书以传文,传宗接代。道之无文,载之不远。文之无书,传之无彩”。志平作为当代实力派青年书法家来说,无疑是佼佼者,这自然是他多年辛勤努力的结果。志平先生虽肩负重职,但他能够自甘淡泊,沉潜书道,厚积薄发,我期待他能以更高远的目光与辛勤实践,创作出更加动人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