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青鸟栖息的地方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青鸟栖息的地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从拉萨市区驶入机场高速,从桑达村出口下去后,就拐上一条唯美的小路,两旁粗壮的柳树长满绿叶,枝干优雅舒展,金色的阳光投射下来,斑驳一路,温暖的调调让人不由地坚信,童话故事中那象征幸福的青鸟一定就栖息在这小路的尽头。

在桑达村里根据指示牌继续前行,到德阳村的山坡上有一座有着900多年的古寺,它的全名叫做巴登桑普奈托显密禅定寺,人们习惯称它为桑普寺。寺庙里生活着8位僧人,其中有一位叫根呷的师父,在这里度过了一个又一个井然有序的日子。

AM06:00

早诵中迎来晨光

每天早上6点,天还没有亮,根呷师父就已经起床,在宿舍里洗漱完毕后,就开始打扫宿舍卫生。爱干净求整洁,是十几年寺庙生活赋予这位年轻人的优秀品质,他见不得一丝凌乱,总是要把自己的房间收拾得清爽利落。

7点钟,所有僧人来到大殿集合做早课,大约念1个多小时的经,来到厨房吃早饭。糌粑、酥油茶,是每天的固定搭配。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用碗,有木碗也有玉石做成的。每天的早饭都在10分钟之内吃完。吃完早饭,僧人们会在厨房里聊会儿天,交流一下感情。他们吃的食物有些是朝拜的人送来的,桑普寺也有一辆自己的皮卡车,其中一位有驾照的僧人会不定期开车到拉萨市去采购。

休息片刻之后,其他僧人有的会在寺院大殿和院落里打扫,有的会为佛像供灯供水,这些事情根呷师父在小的时候做过,后来就不用做了。

上午10点左右,根呷师父有时会应邀到下面的村子里念经做法事,中午就在老百姓家里吃午饭,直到下午5点左右再回来。村里的人都很喜欢他,愿意跟他倾诉,也乐得听他指点。“大概是因为我比较爱笑吧。”说这话时根呷师父再度露出他灿烂的笑容。

做法事很多时候是一个人去,有时也会三四个人一起去。冬天的时候,是农闲时节,每天都会有村民邀请他去做各种法事,不管是结婚生子,还是有亲人去世,甚至连孩子考学都会请根呷师父作法祈福。而在夏天,相对来说就要清闲一些,那时村民们都在忙农活,不过清闲也只是相对的,即使在农忙时节,根呷师父一周也要下去4次做法事。

如果不用去村子里,根呷师父会在宿舍里看书。他看的很多书都是自己买来的,桑普寺也有自己的寺庙书屋,根呷师父不时会去那里看看有什么想要读的书。一看就到中午了。

原本所有僧人都住在寺庙门楼上的一排宿舍里,根呷师父主动申请搬到离主殿不远的另一座大殿去住。他的宿舍就在大殿大门的正上方,一来可以图个清静,二来也可以看守大殿里的文物。“到了晚上,有一点儿动静都听得清清楚楚。”

在根呷师父的宿舍里摆放着一盆怒放的杜鹃花,“那是去年到拉萨,在太阳岛买的,养了一年终于开了”。根呷师父不时也会搭顺风车到拉萨去,见见自己在大昭寺的朋友们,同时采购一些法器。根呷师父到拉萨去,还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去医院看病,他心脏不太好,并且会莫名头疼,还曾经因为低血糖在寺庙里晕倒过。这些很有可能是由于他常年营养不均衡,饮食过于简单导致的营养不良。

PM13:00

书桌上娟秀的“乌坚”

午饭一般在中午1点钟进行,桑普寺专门从下面的村子雇了一位村民来给僧人们做饭,每个月给1000多块钱的工资。他们的午饭不过是煮些土豆或面条,有时是米饭青菜,根呷师父饭量很小,米饭只吃小半碗就饱了,午饭时间也不会超过半个小时。在他看来,吃饭不过是充饥的手段,无需繁琐精致,也不必让自己沉溺于口腹之欲当中。

吃过午饭,没有什么事情的话,根呷师父还是会回到自己的宿舍里继续看书念经。累了就放松一下,他有自己独特的调节方式——练字。根呷师父说他就喜欢写字,在他的书桌上,还摆放着一张写了一半的纸,纯蓝色的墨水写出来的娟秀藏文给人一种莫名的愉悦感觉。根呷师父介绍,他写的这种藏文字体名叫“乌坚”。根呷师父练字用的竹笔是他自己亲手做的,原材料是在拉萨街头清洁工挥舞的扫帚上摘下的一节细竹杆,把头削尖就成了一根用起来极顺手的竹笔。

写诗同样是根呷师父读书念经之余的休闲方式。10岁进入桑普寺白勺根呷师父,在12岁的时候,主动申请到条件比较艰苦的萨迦佛学院学习,他一直渴望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渴望去接受一些磨炼,那些苦在根呷师父看来都是财富,它们让他在很小的时候就学会了坚强。也是从那时起,他就有了写诗的灵感,在萨迦的5年,根呷师父写了满满一大包的诗歌,粗略算一下差不多有1000多首,可惜后来那个包丢掉了,所有的诗篇也随之消失。说到这些,根呷师父倒并没有什么遗憾,出家13年,他对很多事情都早已看淡。

根呷师父写的诗内容很丰富,除了赞美寺庙、歌颂上师这些宗教内容之外,还有很多自己的内心感受,比如对城市的感觉,对朋友的感受。根呷师父还会写一些描述寺庙生活的小小说,而他写的歌词还曾被人拿去出过唱片,他并没有听过那首歌,只记得自己写的是一年四季的变化。平时写作,根呷师父主要还是使用自己的母语一藏语,汉语诗也写过一些,不过全靠自学掌握汉语的根呷对一些词语的使用和语法的运用显然还不太娴熟。

PM22:30

雷打不动的读书时间

每天下午5点多,根呷师父又会和其他僧人一起在大殿里做晚课,念诵《护法神经》。1个多小时的晚课结束后,他们会在大殿里转转经。晚上9点钟是晚饭时间,内容同样简单,不过一人一碗面条。厨房里的电视偶尔会被打开,也都是锁定在新闻频道。

根呷师父也有手机,并且是目前最新款的大屏智能手机,也是一位俗家弟子赠送的。白天他大多不会去理会自己的手机,只有在晚上睡觉前,会用手机上会儿网,搜索关于桑普寺的信息:

“我就是想多了解一下外面的人是怎么看待桑普寺的。”根呷师父也有自己的微信群,里面全都是他的俗家弟子,有60多人,每天晚上在固定的时间与他们交流半个小时,弘扬佛法。他的手机里没有任何游戏:“那些花时间的东西我不喜欢。”他更喜欢把时间用在看书念经上,提高自己的修为。

在临睡前,依然是雷打不动的读书时间。“我还年轻,正是学习的时候。”这是根呷师父经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他不光是这么说的,也是如此践行的。阅读了大量经书和其他书籍之后,他反而觉得自己需要学习补充的知识越来越多。正如画圆,半径越长,所接触的周遭就越广泛。

桑普寺的心灵“导游”

作为桑普寺唯一一个到佛学院学习过,并且唯一会汉语的僧人,根呷师父有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担当寺庙的讲解员。每当有游客来参观,根呷师父都会带着他们走遍寺庙的各个角落,耐心讲解寺庙的历史。建于公元1073年的桑普寺比“三大寺”(哲蚌寺、甘丹寺、色拉寺)的历史还要悠久。而“桑普”在藏语中意为“秘密山洞”。在桑普寺这个“秘密山洞”中,蕴藏着诸多神奇的传说,就连周围的山上都长满故事。这些传说故事全都被根呷师父牢牢记在心间,不管何时需要,都可信手拈来,讲得引人入胜。

“这座白度母像是我们桑普寺的镇寺之宝,这里就有一个古老的传说。”从度母殿开始,跟随根呷师父开始了传说之旅一五六百年前,著名商人罗布桑布知道桑普寺有法会,就装上行李牵着马赶过来,途中向路人问路,结果那个路人是魔鬼的化身,故意指错路骗了罗布桑布,而他的马和全部行李也都滚落到山下。魔鬼带着罗布桑布的行李来到桑普寺,在当时7000多个僧人的碗里下了毒。僧人们剖贯例念完经后正准备喝茶,面前的白度母像突然开口,反复说着“一定要念白度母经,一定要念白度母经”。僧人们也诧异,平时喝茶前并不用念这个经的,虽然心存疑惑,却也顺从地念了,经念完后,所有杯子里茶都变成了血。白度母救了全寺人的性命。

桑普寺旁边的迦玛那日山是整个拉萨唯一一座长树的山,它是桑普寺的护法山,而山上的这些树同样也在传说中。900多年前,护法丝中笆从印度被邀请至桑普寺,可呆了没多久,他就觉得这里看不到家乡的树,听不到家乡的大象叫声。为了挽留住护法丝中笆,桑普寺的高僧哦·洛丹西热大师就把自己的头发种在山上,变成一棵棵绿叶繁茂的树。“桑普寺的法号也有自己独特的吹法,专门模拟大象的叫声,也是当年用来挽留护法丝中笆的。”根呷师父一边介绍一边学起法号的吹奏声。

在桑普寺最初遗址的废墟前,根呷师父手指着不远处的山脉,娓娓道出桑普寺建寺的传说。“这是度母山,山上21个山包就是二十一度母,那是释迦牟尼神山,是不是很像佛的样子?”据藏地的经书上记载,在还未创建桑普寺之前,智者阿底峡尊者就用手指着现在坐落着桑普寺的地方,告诉他的大弟子沃·勒贝西热说,此处地势呈现八吉祥的形状,中间犹如右旋海螺,地势所处的上空经常呈现金色的瑞相,还有这些神山护佑,可谓是一处非常难得的圣地。但又因要等待时机的成熟,阿底峡尊者没有立即让他的大弟子把这个好消息去告诉其他人,就如这个寺庙的名字,“桑普寺”中的“桑”字在藏文里就是“秘密”的意思。以后在缘分具足之后,沃·勒贝西热才在此地建造了这座著名的桑普寺。

每当有游客过来参观,根呷师父就像一个专业的导游一般,滴水不漏地一一介绍着桑普寺的前世今生。在寺庙生活了近十年,他熟悉这里的一切,也懂得如何将重要看点推荐给参观者。除了桑普寺里流传的诸多历史传说,根呷师父还会重点介绍寺庙里唯一保留原貌的护法殿,以及整个只有哲蚌寺、色拉寺、甘丹寺和桑普寺才有的银制印度金刚法座,镇守在拉萨的四个方向,护佑着这里的人们。正是由于根呷师父出色的讲解,桑普寺开始为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而这或许也是根呷师父被评为“2012年拉萨市先进僧尼”的重要原因。

不久前,一位俗家弟子送上来一部单反相机,以供根呷师父记录下桑普寺的一些图片资料。生性聪颖的根呷师父在弟子的简单介绍下,拿到相机的第一天,没用多久就可以自如拍摄了。从那以后,根呷师父每天都会抽出一点时间,在寺庙的各个角落拍照记录,再将这些图片进行整理,配上一些文字,留作寺庙的资料。“我很庆幸自己一出家,就来到桑普寺这座非常有底蕴的寺庙,它给予我很多。”就像是一种回报,根呷师父希望能尽自己的力量,让更多的人了解桑普寺的历史。

很多到桑普寺参观朝拜的人都是慕根呷师父之名而来,而几乎所有人见到他,都要感慨他的年轻。今年只有23岁的根呷师父,尽管年纪不大,通过研习佛法,对人生对世间万物的看法要远高于平常人的境界。那些与根呷师父的父母年龄相当的参观者总是会极其信任地向他倾吐各种烦恼与困惑,此时,根呷师父又像一位心理医生一般,循循善诱,为他们疏解烦闷。一些与根呷师父有机缘的参观者,对于他的教诲和引导非常崇敬,从而成为了他的俗家弟子。

根呷师父的一天在他的安排下显得忙碌而又井然有序。外人眼中的清苦生活在根呷师父看来已经非常幸福了,发自肺腑的知足心态让他对于一切都充满感恩,也使得他的身上随时散发着一种淡然超脱的气质,而他深邃的眼神中流露出的永远都是坚定却又和善的光芒,给人莫名的温暖和力量。

阳光一直洒在通往桑普寺的小道上,有一只象征幸福的青鸟引领着到访者寻找到自己心灵的安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