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分散式”布局的大型会展中心交通流线组织策略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分散式”布局的大型会展中心交通流线组织策略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通过对国内外现有的大型会展中心布局进行分析,总结出集中式和分散式两种布局类型。重点对分散式布局的大型会展中心交通流线组织进行分析,并对不同的组织方式特点进行总结。以襄阳会展中心方案设计为例阐述分散式布局大型会展中心的交通流线组织策略

关键词:分散式 大型会展中心 交通流线

1、大型会展中心概述

1.1 会展中心

现代会展中心是指以展览空间为核心空间,会议空间作为相对独立的组成部分,并结合其他辅助功能空间(包括办公、餐饮、休憩等)的大型展览建筑综合体。作为新型公共建筑,会展建筑与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情势下的城市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很多城市将会展行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会展业中大量的物质和信息的交流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

1.2 大型会展中心

会展中心按照规模可分为小型、中型、大型和特大型(如表1所示),本文讨论的大型会展中心含特大型会展中心。大型会展中心通常拥有展览、会议、酒店、娱乐、餐饮等功能中的全部或多种,规模庞大,功能和流线复杂,一般在10万m2及以上。

目前,欧美会展业相对发达,最典型的当属德国,拥有一批规模巨大的会展中心,如法兰克福展览中心、莱比锡博览中心等。英国、法国和美国等也都是会展大国。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近5年来,国内的一些发达城市也出现了现代化会展中心的建设热潮,上海、广州、深圳、南京、大连等城市先后建造现代化会展中心。出现了广州会展中心、深圳会展中心等大型会展中心(图1,2)。

但与会展中心的建设速度相比,它的理论体系还不够完善。特别是随着各种辅助功能如娱乐、餐饮、酒店等的出现,会展中心的功能和流线更加复杂,它与城市交通的问题也越来越难以解决。已建成的许多会展中心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特别是在流线的组织上,显得比较混乱,没有在展会期间和非展会期间的交通之间找到平衡。在现代讲究高效的社会里,如何通过流线的合理组织使会展中心的运作变得高效有序成为了急需解决的问题。

2、大型会展中心的布局方式

大型会展中心的布局方式大致可分为两种,一是集中式(图3),二是分散式。

2.1 集中式

所谓集中就是所有的功能都安排在一栋建筑中,形成大型展览建筑综合体,功能紧凑,单体之间的联系紧密,存在很多共享的空间或资源,这样能够节约成本、资源,如山东德州会展中心、上海国际会议中心、深圳会展中心等(图4~6)。但是集中式会展中心会造成流线交叉、人流拥挤等情况,对城市交通的压力也不小。

2.2 分散式

分散式布局的会展中心依据不同功能间的分散程度亦可分为半分散式(图7)和全分散式(图8)两种类型。

2.2.1 半分散式

半分散式是指局部两个或多个功能体组合设计,但总体上分散布置。这和场地大小、各功能规模大小等都有关系。这种形式的会展中心既有全分散式大型会展中心的联系自由、互不干扰,也有集中式的集约高效。随着会展建筑的发展,半分散式会展越来越突显出它的优点,如哈尔滨国际会展体育中心(图9)。

全分散式布局会展中心一般由会议中心和展览中心以及其他辅助功能,如酒店、住宅、娱乐等组成,各个功能独立成栋,共同构成一个“会展城”,如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图10)。一般用地比较宽松,功能之间互不干扰,联系自由方便,且可以自行选择对外开放时间。但存在着管理不便、交通流线较长等不足。

3、“分散式”大型会展中心的交通流线组织模式

3.1 影响因素

大型会展中心的交通具有阶段性和集中性的特点,展会期间的交通量大,人流、物流集中,对城市交通以及整个会展中心内部交通的压力较大,容易造成交通瘫痪。非展会期间,会展中心主要是工作人员流线和市民游客流线两部分。设计时不但要考虑展会期间的利用,还要解决会展中心非展会期间的运营,这就要求在保证建筑的尺度、流线、空间舒适的同时,还要具有一定的经济性。

3.2 案例信息

一般经济较发达的城市才会打造大型会展中心,且附属功能较多,如宾馆、餐饮、娱乐等,在“分散式”布局下,这些功能都有可能独立成栋,成为整个“会展中心”的一部分。

笔者对国内一些大型会展中心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出了两种交通流线组织模式,并对其中几个代表性案例进行交通流线分析(表2)。

3.3 交通流线组织模式类型

3.3.1 中心发散式

这种类型的会展中心中,会展广场(或室外展场)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在组织交通时将室外展场作为主导因素。人流汇聚于此后,以广场为中心向各个功能方向发散,目的性明确,且导向性强(图11)。

在长春国际会展中心中。设计师通过东北部的5个展馆与西侧的会议中心和饭店的单体围合,形成开阔的室外展场,成为整个会展中心的最大室外集散场地。以此为中心,通过发散式流线将人流引入各种功能单体。类似的还有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哈尔滨国际会展体育中心等(图12)。

3.3.2 线性分布式

这种模式由其并列式布局所决定,功能单体之间的联系是通过线状流线组织(图13)。一方面是由展览建筑的特性决定,拉长立面对于流线组织等都有利;另一方面也会由地形决定,例如南宁国际会展中心用地狭长,决定了它采用并列式布局和线状式流线,相关案例还有郑州国际会展中心和重庆国际会议展览中心等(图14)。

这里就6个案例的交通流线进行了分析,并比较了各自的特点(表3)。

4、“分散式”大型会展中心交通流线组织特点

4.1 交通流线组织特点

4.1.1 车行流线:人车分流,可达性强

会展中心的车流可以分为会议车流、展览车流以及各个辅助功能车流。从整体来看,以人车分流为原则(图15)。建筑利用四周道路形成环路,各功能单体面对环路设独立出入口,使不同目的的车流分散。同时各功能单体在保证不干扰人流的情况下,可设支路,使车流能直达各功能体。

本文重点对展览车流进行分析,其可以分为参观车流、参展商车流和货运后勤车流。

(1)参观车流:展会期间最主要的车流

对于分散式布局会展中心,其通过城市干道外环交通进入场地,然后从不同的出入口进入各个功能单体。各个单体有独立的内环支路,车流可达性强。单体之间的支路作为衔接二者的主要通道,宜有合适的尺度。

(2)参展商车流:主要出现在展会前

此阶段的车流还有货运车流。由于交通压力不大,所以参展商车流可直接和展会期间的参观车流共用流线,原则是方便安全。

(3)货运后勤车流:布展阶段的最主要车流

原则是直接、隐蔽,不影响其他功能。一般设在展览中心后面,利于配货运货,也比较隐蔽,通常需设置单独出入口。展览中心后面需留有足够空间,以便临时安置大件的展览品、器械。出入口宽、高要满足大型货车自由通过的要求,以便布展(图16)。

4.1.2 人行流线:流线舒缓,指向明确

人流主要有会议人流、展览人流和辅助功能人流。对于分散式布局的会展中心,三股人流相互联系,也有一定独立性,使人流目的更明确,导向性更强。各单体四周都应有环路,一来可作为参观者室外参观路径,二来可作为消防通道。此外,功能分散使流线加长,表面上略显麻烦,实则能舒缓人流,不至拥挤堵塞(图17)。以下重点讨论展览人流。

(1)参观人流:最主要人流

作为最主要的人流,数量巨大,其交通工具为私家车、公交车或地铁。私家车可达性强,因而此股人流能比较明确地直达目的地。而对于坐公交、地铁前来参观的人流来说,并不局限于从展览中心入口进入,而是就近选择某个出入口,从而出现与其它功能人流交叉的情况。可设充足的衔接空间加以舒缓,并做好行人标识,指引人流。

(2)参展商人流:展会前的主要人流,数量小

一般这股人流会在酒店等辅助功能、会议中心以及展览中心间交叉行动。所以各单体之间应该有良好的联系。

(3)货运后勤人流:

一般集中在展览中心后部,宜有足够的操作空间,并能与参观流线互不干扰。

4.1.3 停车场的设置

地面停车场和地下车库入口设置在建筑单体的次要面,最好在用地边缘地带,离城市干道较近。地面停车场占地面积较大,流线较长且复杂,一般布置在基地边缘,与城市干道相连,并通过次支路与会展广场和会展主体建筑分开。

4.1.4 衔接空间:联系方便。有效分隔

衔接空间既是功能之间相互联系的枢纽,也是两者有效分隔保证隐私独立的屏障,所以在各种流线交叉处容易造成混乱的情况。宜在交叉处设置缓冲区,可以是道路分隔,也可以是广场或庭院,以达到舒缓、引导人流的目的。并保证人车之间的和谐。

4.2 “分散式”的优劣

分散式布局会展中心各个功能之间的衔接自由、方便又互不影响。重要功能独立成栋进行空间围合。形成大气、舒适的会展广场,可为参观者提供休憩交流的空间;功能分区明显,使人流的目的性明确,直达性强。此外分散式布局能够有效舒缓人流,解决流线交叉带来的拥挤碰撞;分散式布局的会展中心占地面积大,布局自由,有利于缓解由大量人流带来的城市交通压力。从城市角度来说。分散式布局的会展中心更容易打造成城市区域中心,塑造沉稳、大气、自由、开放的空间形象,和城市经济相辅相成。当然。分散式布局太过自由容易造成流线涣散,而且各功能独立成栋,整体性不够强,容易带来管理难等问题。

5、“分散式”大型会展中心设计案例――襄阳会展中心方案设计

5.1 方案概况

襄阳会展中心位于湖北省襄阳市的东津新区中心地带,即城市轴线上,空间开阔(图18,19)。自然景观良好。规划水系较多,规划总用地面积约200平方公里。建成后将成为襄阳市新的政务中心、金融服务中心和文化中心。

建筑用地西临城市重要水系景观的终点――日湖,东临城市绿化用地,南北两侧均为商业用地,区域位置极为重要。用地四周有规划道路环绕,总用地面积为13万m2。基地目前为农田,地势平坦,规划中的轨道交通1号线在用地东北角设有站点。规划总建筑面积10万m2,分四大功能:1)不少于12000m2的国际会议中心(图20);2)不少于3万m2的展览中心(图21);3)不小于34400m2的五星级酒店(图22);4)商住等配套设施(图23)。

5.2 布局方式

总体布局上,会议中心和展览中心布置在城市轴线上,利于延续城市景观。维护城市规划的完整性(图24,25)。其中展览中心沿用地西侧城市次干道南北向展开,在道路与建筑间的空地上设室外广场,便于展会期间的人流组织和疏散。会议中心面向东面城市绿地延伸景观轴线。也便于联系展览中心和酒店。酒店位于场地东北角,与会议和展览中心均有便捷联系,既方便与会者使用,也便于独立对外营业。配套商住楼位于场地东南角,满足住宅对朝向的高品质需求,也避免公共建筑对其造成噪音和人流干扰。

建筑单体之间辅以绿化庭院、交流平台或者“内街”,衔接自然(图26~28)。展览中心一字排开,形成了整个西立面,恢宏大气。建筑群总体形成了中间低、两边高的空间格局,再度强化了城市东西向景观轴线,也突出了会议中心和展览中心作为“会展中心”核心功能的重要性。

5.3 交通流线组织

5.3.1 车行流线:设计,远离人流(图29)

设置多个独立出入口以满足展会期间的巨大人流量。展览中心车流主要由南北两侧进入用地,会议中心、酒店和商住楼车流由东侧进入。展览中心西侧为室外展场,人流集中,视野开阔,不设普通车流出入口,以免扰乱室外展场秩序。

地块内基于“人车分流”原则,大部分车辆都停在地下车库,各功能地下车库独立设置,互不干扰,有各自出入口,且都设置在用地较偏僻、较接近城市干道的位置。会议中心东侧小广场及酒店外面设少量地面停车位。场地内不另设支路,会议中心和展览中心之间的道路只作为消防车辆和货运车辆所用,普通车辆不得入内。

5.3.2 人行流线:人流分股,目的明确,互不干扰(图30)

人流以环路的形式覆盖了功能单体。为充分利用轨道交通,及时疏散人流,场地南北设有宽敞的休闲小广场。参观人流主要出入口结合室外展场设于场地西侧,容量比较大。会议中心东广场为其人流主出入口,贵宾出入口设于西侧庭院内,两者互不影响。酒店人流主入口设于东侧市政道路上,后勤人流入口设于西侧,中餐厅和大宴会厅与酒店大堂有方便的联系,也各自设有独立出入口。配套住宅相对独立,设出入口于东面市政道路上,既保证了机动交通的顺畅。也创造了宁静、安全的居住环境。

5.3.3 货物流线:方便直接,相对隐蔽(图31)

货流安排在展览中心后面,南北各有一个出入口,装卸货在展览中心的东部内街,内街宽26m,空间大。同时为解决大型展览品或展览器械移动难的问题,设计了能让货车直接开进展览厅的出入口,方便快捷。室外展场在展会期间的货流则从展览中心的西侧直接进入。

5.3.4 交通衔接:空间轴线,二层平台(图32)

各单体都有比较大的前广场,利于人流集散。单体建筑之间,除直接联系的廊道外,还设有衔接彼此的集散交流空间,供参观者休憩、互动。另在展览中心和会议中心之间有空中连廊,这一内街是设计中最重要的过渡空间,其地面层为后勤工作空间、装卸货、会议贵宾出入口等;二层(8.4m标高)为会议和展览的直接联系走廊和休闲平台。同时,酒店和会议中心在二层也有相连的通道。考虑到人流集中量大,在轴线上依次设置了三处主要的集散休闲广场,其中会议中心和展览中心连接处的空间节点上,人流主要集中在二层步行平台上,为参观者提供相互交流、休憩的空间(图33~35)。

5.4 方案总结

襄阳会展中心方案设计采用并列分散式布局,各功能单体间相互独立,又通过各种过渡空间加以联系,做到分合有序。展览中心和会议中心都在城市轴线上,有良好的空间视野和景观,通过城市轴线的延伸营造出大气、端庄的形象,成为东津新区新地标。酒店和商住区,在保证其与会议、展览中心相互联系的同时,做到自我独立。

会展中心流线清晰明朗,自由舒展便捷,能缓解用地交通压力,人流、车流和货流之间互不干扰。各功能可独立管理,避免人流过分集中。地下车库将大量车辆引入地下,使地上交通情况大大改善,形成地面主要为人流的格局,让参观者安全、舒适地参观。各种流线相互衔接又彼此分离,分合有序,为参观者提供舒适的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