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游牧的杰作――蒙古包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游牧的杰作――蒙古包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蒙古包古称穹庐,又称毡帐、帐幕、毡包等,是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种房子。蒙古包建造和搬迁都很方便,适于牧业生产和游牧生活。蒙古包呈圆形,有大有小,大者,可容纳六百多人;小者,可以容纳20个人。蒙古包的架设很简单,一般是搭建在水草适宜的地方,根据蒙古包的大小先画一个圆圈,然后便可以开始按照圈的大小搭建。蒙古包看起来外形虽小,但包内使用面积却很大,而且室内空气流通,采光条件好,冬暖夏凉,不怕风吹雨打。

蒙古人在寻找适合自己生活的居室的时候,经过千百年来的摸索,终于造出了用木料、毛毡建造的造型独特的蒙古包。蒙古人用羊胃形容自己的毡包。蒙古包顶上圆中有尖,中间宽大浑圆,下面可以算作“准圆”。这种形式特点,使草原上的沙暴和风雪,受到蒙古包的缓冲以后,会在它后面适当的距离,形成一个新月形的缓坡堆积下来。这是因为蒙古包没有菱角,光滑溜圆,呈流线型,包顶是拱形的,承受力最强。大风来了,它能承受巨大的反作用力。上面的沙子流走了,下面的沙子在后面堆积起来。搭盖坚固的蒙古包,可以经受冬春的十级大风。

蒙古包还能经得住草原上的大雨,这归功于它的形态构造。雨季,蒙古包的架木要相对搭得“陡”一些,再把顶毡盖上,雨雪很难侵入。包顶又是圆的,雨水只能从顶毡上顺着流走。雨天,蒙古包承受的压力会增加,两三千斤的压力,是很寻常的事。蒙古包能承受这么大的压力,是因为蒙古人很懂得力学知识,架木制造得十分科学,把压力都分担了。

蒙古人居住的地方自古奇寒,然而蒙古人世世代代居住蒙古包,没听说一个冻坏的。因为其一,包内有火,牛羊的粪就是最好的燃料。其二,冬天毡包外面加厚,里面又绑上一层毡子,隔风性能较好。其三,还可以在包内盘暖炕,加上皮褥皮被怎么会冷呢?

蒙古包冬暖夏凉。因为它系球体,通体发白,有较好的反光作用。其背面还可以开风窗,还可把围毡边撩起来。

蒙古族是游牧民族,从事游牧生产,蒙古包的产生给牧民长距离的自由迁徙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蒙古包主要由架木、苫毡、绳带三大部分组成。制作不用泥水、土坯、砖瓦,原料非木即毛。

搭盖蒙古包不必择址,只要地面平整一些,周围水草好就行。因为是一种组合式的房屋,蒙古包的各个部件都是单独的,一个女人都可以搭起来。到一个新的地方,把那些部件从车上或骆驼身上卸下来,等人生着火熬好茶,一座蒙古包就搭起来了。

拆卸蒙古包,比搭盖还容易几倍。围绳、带子都是活扣,很容易解开。带子一解开,毡子和架木就自动分离。紧急情况下,只需一个人就能很快拆卸完。

蒙古包的各个部件都是分开的、单个的,任何一件,一个力气小的人都可以举起来放在车上。蒙古包用骆驼驮运,用车装载,都特别的适合。

蒙古包的架木大部分是用轻木头做成的,以便搬迁时轻便易行。蒙古包自古以来就是为游牧经济服务的,除了必要的生活用品,没有多余的东西。一般的人家,有两三峰骆驼或两三辆勒勒车就能搬家了。

几千年来,在辽阔的大草原上繁衍生息的蒙古民族形成了独特的生活和生产方式,那就是放牧也好,打仗也好,都是连家一起走的。所以,蒙古语有一个习惯的说法,把“家园”称为――格日特日格(家车)。

蒙古包内的陈设,主要是继承了老祖宗敬奉香火、神佛的传说,同时也跟男女劳动的不同分工有关系。当然,这种陈设形成的固定规矩所以能保持不变,还在于蒙古包的形状几千年来没有改变。

蒙古包的空间分三个圆圈,东西的摆布分八个座次。不仅八方都有安放东西的地方,正中还有安排香火(灶火)的地方,因此也可以说有九个座次。但是南面有门,不能放东西,如果不算座次的话,还是八个座次。 正中央为炉灶,即火撑。火撑在一个家庭占非常重要的位置。火是一个家庭存在和延续的重要标志,是一个家庭兴旺繁荣的象征。蒙古包的西北侧是供奉神像、佛龛、祖先的地方。因为蒙古族一直以西北为尊,古代的神物一直供奉在西北。解放后,经过无神论的教育及广大牧民文化素质的提高,观念的更新,现在包内的供奉大多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收音机、电视机等家用电器。依次往西南主要是摆放男人们放牧、狩猎的用具,如马鞍、马鞭、弓箭、猎枪等。蒙古包北面放置被桌,紧挨被桌的东北方,是放置女人的箱子的地方,东面摆放绘有各种图案的竖柜,盛装碗盏、锅灶、勺子、茶、奶、家具等。东南侧放置炊具、奶具等。

蒙古包是游牧生活的杰作,又是生活对游牧生产的迁就。通过对蒙古包的认识,使我们了解了蒙古族人民更多的生活和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