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绵延不息的宗族传承――徽州祠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绵延不息的宗族传承――徽州祠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徽州宗族的历史源远流长,既有三越土著,亦有外迁客民。历史上有名望的徽州宗族有“新安十五姓”与“徽州姓”,多“聚族而居,最重宗法”。在群山萦绕、溪壑连亘的徽州,宗法制度一直是维系宗族社会的基石,祠堂则成为血脉相承的纽带,尤以明清时期最为发达,呈现出“厅祠林立”的景象。修葺祠堂、编纂族谱、家族祭祀,已然成为徽州宗族必备的社会生活。

宗祠的文化精髓

祠堂作为宗族社会的标志,是徽州历史发展过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其理论渊薮和文化精髓深深地烙刻在徽州的每一处村落。徽州祠堂最初源于华夏民族的“家庙”与“宗庙”礼制,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礼”和“仁”的道义精髓。翻阅徽州宗祠史,儒家文化的斑斑印记镌刻其中,尤以朱熹所著的《家礼》堪称代表。朱熹原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婺源),是儒学的集大成者。徽州宗祠巧妙地融汇了程朱理学思想,秉持经学、儒学一以贯之,兼具巫觋、傩礼、祭祀等远古风尚,凝聚于宗祠文化之中。

“聚族而居”“安土重迁”的意识犹如血脉之源,铭刻在每一个徽州人的心中。徽州宗祠成为游子思归、守望相助的精神寄托,是“崇孝”“尊礼”“祭祖”“寻根”的场所,发挥着劝慰人心、教化宣导、轻利重义的作用。徽州宗祠萃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四维八德”,糅合了逸彩古朴的地域特色,形成了以“忠”“孝”“节”“义”为代表的宗祠文化。

徽州宗祠祭祀中既有外神祭祀,又有主神祭祀,是中国民间信仰的集中展现。每逢元旦吉时,中堂高悬祖先挂像,燃爆竹迎喜神;上元节时,神庙内张灯演剧;二月二,以鸡豕鱼菽迎土地神,祀于中庭;二月十五,祀越国公;清明日,插柳条,蒸粉饼,扫祖坟;立夏日,祀祖荐新;六月六,祀田祖于田坊;中元节,荐新稻,罗列时馐素食,迎城隍;中秋日,聚于宗祠赏月,品西柚,步月达旦;冬至日,焚香告祖。可见,徽州宗祠不仅要祭祀本族先祖,每遇节庆之日,亦需祭文昌、祭灶神、祭门神、祭土地神等。此外,恰逢婚庆、诞子、嫁女、张榜、出殡等人生大事,亦需入祠拜祭先祖,告慰圣贤。

徽州宗祠除有严苛的祭祀名目外,还有祭祀组织、祭祀礼仪、祭祀歌谣、祭祀戏剧等。宗祠祭祀往往是盛大的集体活动,由族长邀集,全村上下共同参与。族长除商榷要事、公告布施、奉祀享祭外,还要安排在祠堂戏台上举行与祭祖有关的曲艺活动,如“七月中元节祀祖,设盂兰盆会;闰岁则于是月演剧,名目连戏”。祁门新安乡洪家村敦化堂古戏台、叶源村聚福堂古戏台等祠堂古戏台,保存完好,遗留至今。

宗祠的瑰宝:女祠与庶母祠

徽州祠堂集徽州文化、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与徽派建筑于一身,用凝重、肃穆的格调诠释了徽州人对“家”与“族”的认知。徽州宗祠品目繁多,既有宗祠、家祠、支祠、房祠等主体祠堂,还有女祠、庶母祠、专祠、行祠等特殊形式的祠堂,从而构成了分类奉祀、布局缜密的格局。

女祠是徽州祠堂系谱中的一大特色。徽州女祠大多坐南朝北或坐东朝西,与宗祠、男祠的朝向恰好相左。较具代表性的有歙县潭渡黄氏宗族的“黄氏享妣专祠”、棠樾鲍氏宗族的“清懿堂”、呈坎前罗氏宗族的“女祠”、休宁县黄村黄氏宗族的“女祠”以及祁门县渚口倪氏宗族的“庶母祠”等。女祠的产生与徽州地域文化有关,徽州社会大多“女主内、男主外”,成年男子婚后需留有子嗣,方可跋涉千里,或考取功名为官,或外出经营为商;女子则留守家中,以孝德侍奉公婆,以耕读传家教育子女。据歙县潭渡黄氏宗族所遗留的《潭渡黄氏族谱》记载,潭渡“黄氏享妣专祠”就是为告慰母慈所立。

明清以降,“奉男主,不女主”的现象为之一变,徽州宗族祠堂既奉男主,亦奉女主。据歙县《桂溪项氏族谱》的《供奉神主龛室规》所载,“寝室之制,龛座三间,中为正寝,左右昭穆,始祖以下五世考妣,聿开巨族,泽利后人,神主供奉正中,永不迁动”。休宁县《茗洲吴氏家典》的冬至祭始祖图中,左为“始祖考牌位”,右为“始祖妣牌位”。徽州宗祠中亦有单列祭祀的女祠,清懿堂就是国内现存最完整的女祠。清懿堂修筑于清嘉庆年间,是棠樾鲍氏家族为祭祀本族女辈先祖所建,与祭祀本族男辈先祖的敦本堂迎面相对,可谓是“乾坤相对、天地相合”,堪称棠樾“双璧”。清懿堂由棠樾盐商巨子鲍启运建造,祠宇架构宏大,装饰炫美典雅,与男祠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庶母祠亦是徽州祠堂系谱中的瑰宝。众所周知,封建礼法极重嫡庶之辨,以正名分。程颐有云“庶母不可祠堂,其子当祀私室”,这一原则被徽州世族奉为准则。然而,徽州望族大户之家“三妻四妾”极为普遍,倘若庶母不祠堂,子嗣则祀私室,无异于“孤魂野鬼”。每当蒸尝时祭,庶母之子虽大富大贵,却不能在祠堂中祭祀母亲,甚感悲戚。为纾解庶子孝心,徽州有不成文之例规,倘若庶母之子或博取功名、或致富财阔、或嫡母无子,可由庶母之子向祠堂缴纳一定的“入主费”,其母神主即可入祠享祀。尽管徽州各地的诸多宗族家规中,专列有庶母神主“不可祠堂”的规定,但休宁县的《茗洲吴氏家典》就载有“庶母不可入祠堂,若嫡母无子而庶母之子主宗祀,亦当嫡母之侧”。由此观之,嫡母神主与男祖先的神主一样,共同奉祀在祠堂内;而庶母神主亦可入祠祭祀,但必须居嫡母之侧。

虽然在几近苛刻的条件下,庶母享有了入主祭祀的“权利”,但却仅能享受一代,庶子亡故后,其后人便须将庶母牌位迁出。

祁门渚口倪氏庶母祠是目前可见的庶母祠之一。贞一堂本为倪氏宗祠,庶母祠旁及其右,它的修造与一段尘封往事有关。清宣统二年(1910年)元宵节,倪氏宗祠因舞龙燃放鞭炮惨遭烈火而焚,“柱折梁倾,玉石俱碎,付之一炬”。族人见此,面面相觑,惊愕不已。富商大贾倪尚荣向全族倡言,“吾族虽贫,而子孙繁衍,众志成城,出资出力,各尽乃心”,遂首捐巨赀,议复重建,族众翕然。倪尚荣携全族之力,两阅寒暑,未待大局甫成之日,却不幸作古。其侧室金、王二氏承夫遗愿,以纺织资独担两廊、石池工程,竟成亡夫遗愿。金、王二氏之举,全族敬佩至深,倪氏家长撰有颂扬碑,立于贞一堂天池左右。即便如此,按族规,二氏亡故后,仍不能进贞一堂。倪氏宗族为旌表其功,遂在侧旁建庶母祠,以奉祀金、王二氏神主。

宗祠的臻品:呈坎宝纶阁

“祠堂高耸郁云烟,松柏苍苍不记年。最爱土风犹近古,苏公族谱范公田。”祠堂的伟岸雄风、恢弘气势,令人赞叹。徽州呈坎村的宝纶阁堪称是徽州祠堂建筑的臻品,也是迄今为止保存最为完整的明代宗祠建筑。

呈坎罗氏源出江西豫章(今江西南昌)罗秋隐和罗文昌一脉,唐末迁至龙溪,遂易名呈坎,乃是呈坎始迁祖。明万历年间的罗应鹤,历任御史、大理寺丞、保定巡抚等要职,深得万历皇帝赏识。罗应鹤为供奉圣旨及收藏御赐珍品,扩建罗氏宗祠,置宝纶阁。

罗氏祠堂处于呈坎村的中心,居于最高处,选址完全遵从“龙脉”“水口”“明堂”等风水因素的要求,将人、自然与宗法联系起来,体现了“天人合一”“人法自然”的思想。罗氏祠堂的建造呈现出内繁外简、格局规整的特点,主体分为三进:第一进为仪门,第二进为大堂,第三进为寝殿,两进之间则为天井。宝纶阁位于罗东舒祠(罗东舒,罗氏宗族先贤,宋末元初著名学者、诗人)的后寝,可谓是整个祠堂建筑的精华部分。跨过第二个天井,映入眼帘的便是宝纶阁。宝纶阁的主体建筑和第二个天井之间以青石板栏杆相隔,青石板上刻有各种花纹,多以几何图案为主。在纵长的青石板栏杆之间,附有4道短台阶,每道台阶的望柱头上均刻有浮雕石狮,其森严气势不言而喻。站在青石板上,厚重、壮观的宝纶阁建筑尽在眼前。

宝纶阁的阁顶和屋檐均采用徽派建筑手法,两层圆弧形屋顶、向上飞扬的檐角饰以青砖,体现出丰富的空间感。与其他古村落建筑不同的是,宝纶阁的木质外檐之下是几十根方形石柱;而在方形石柱之后,又有几十根木质圆柱屹立,两层柱子共同支撑起纵横交错的横梁。这些纵横交错的横梁之上均有彩绘图饰,图案似波斯地毯,又似中式花格子布,虽然历经百年,光彩依旧绚丽夺目。在横梁与柱子的榫卯接口处,附有精雕细琢的莲花木雕、镂空替木和斗拱雀替。值得一提的是,斗拱雀替上面有数个如盛开莲花般的木质花雕,其底部则刻有“似龙非龙”的纹饰。

宝纶阁除了正殿中间的9个开间之外,两侧还有两个楼梯间。透过楼梯间不仅可以俯瞰整个宝纶阁的精美构造,还可以眺望呈坎村的全景,山、水、人融为一体,构成一幅柔和的山水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