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影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因素及对策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影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因素及对策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通过对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发现影响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因素有:教学管理水平;教学指导思想的确定;教学内容的设置和教学模式的使用;体育教学考核与评价体系;体育教师的素质;教学环境等,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以期为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发展提供多一些理论依据,使高校体育教学能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人才。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590(2010)01-0109-04

Abstract:Through problem analysis which exists to Our country University sports teaching development, discovered that the influence university sports teaching development the factor includes: Teaching management level; Teaching guiding principle determination; Course content establishment and educational model use; Sports teaching inspection and appraisal system; Gym instructor′s quality; The teaching environment and so on, and proposed the corresponding development strategy, provides many some theory bases take the time as Our country University sports teaching′s development, causes talented person who the university sports teaching can raise more high qualities.

Key words: University sports; Teaching;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

高校体育是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培养全面发展高素质人才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何充分发挥体育教育的整体功能,是当前高校体育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分析影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因素,并找出相应的策略,使大学生在接受高校体育教学后,不但能巩固和提高中小学阶段体育成果,还可进一步培养独立锻炼的能力和习惯,形成终身体育观,对他们的一生产生积极地影响。高校学生的体育素质直接关系着我国未来国民的体育素质,所以,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研究意义重大。

1 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发展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虽然由以运动技术为中心逐步向以增强体质为中心的思想转变,特别是新《纲要》的颁布实施,有力地推动了普通高校体育课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但现实中高校体育教学实践与“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仍然不容忽视。

1.1 校体育的改革工作未能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高校体育教改工作还是未能改变以技术教学为中心的旧格局,这种传统教学法片面强调以传授体育知识、体育技能的课堂教学为中心,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要任务。结果只能使学生获得模仿动作能力,而不能培养独立锻炼身体的能力。因为忽视了对大学生体育意识、体育能力、体育习惯的培养,同时也轻视了现代大学生的思维能力,导致他们轻视体育课,造成他们走向社会后仍难以形成长期坚持体育锻炼的能力与习惯。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进行了那么多年,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却不尽人意,大学生的体能素质仍需改善。2000年全国第4次学生健康调研显示:体能素质下降较快,2000年与1995年比,我国大中学生的速度、耐力、力量等素质均有所下降,在1995年比1985年下降的基础上,又有所下滑。据叶新新对1985~2005年三次全国大学生体质与健康的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体质健康总体水平进步的同时,存在着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下降,肺活量与肺活量/体重指数呈下降趋势[1]。另据大量的调查研究表明,目前我国有60%以上的大学生体育素质低下,超过20%的学生体质健康不合格,16%~25%的学生有心理问题,更有高达65%以上的大学生处在亚健康状态,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呈普遍下降的趋势[2]。如何解决这些实际存在的与学生身体健康发展有关的问题,是高校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

1.2 高校体育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缺乏创新观念

我国高校课程体系的基本框架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全面学习苏联的时期,尽管几十年来不断进行改革,但原有模式的束缚和影响仍然存在。在高校体育教学课程的设置上与中小学区别不大,而且在教学内容上也没有多大变化,教学内容较为陈旧,重复累赘,缺乏新意。即使通过改革探索,试行了专项课教学和选项课教学,但由于种种原因的限制,一些融健身、兴趣、娱乐等现代养身健体的体育活动内容,因受场地、器材、师资等条件的限制,仍难以进入教学课堂。教学中的体育与生活中的体育锻炼差别很大,使学生无法如愿以偿的从事自己所钟爱的运动项目的学习和锻炼。从而限制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高校的体育教学学科化倾向较浓,教学过程中注入式、填鸭式的现象仍较普遍,教学过程中苛求动作技术的准确与规范,教学实践强制要求学生必须完成某些内容和考试,不能体现以学生为本,从而使学生对上体育课感到无兴趣,无法感受体育运动固有的欢悦和刺激。学生上体育课的目的只是为了一个“分数”及考勤的合格,而强迫自己完成乏味的锻炼。当这样的学生踏入社会,因不再有强迫的锻炼而使得自己的体质明显下降,甚至连当初在学校时打下的健康基础也会随时间的流逝而慢慢消失。

1.3 高校体育教师各方面的素养仍有待提高

1.3.1 在教学思想方面

在高校体育教学发展中,体育教育思想正从“体质教育思想”向“终身体育与健康”的现代体育思想转变,即从增强体质向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转变,这是对我国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进一步深化。然而,对高校体育教师的教学指导思想现状进行调查显示:目前各高校体育课教学的指导思想大部分仍然以“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和“掌握运动技能”作为体育课教学的首要指导思想,分别占到总比例的20%以上。在体育教育教学中存在一些辩证关系,有一部分教师在教学指导思想上没能把握好“度”,取舍不当,而偏离体育教学改革的轨道,走入误区。如:认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没有必要,认为增强学生体质本身才最能反映体育学科特殊性的目标;认为快乐教育就是“放羊式”教学等等。一些教学观念陈旧,使体育教学片面强调传授体育知识技能和以教师为中心,这就在无形中限制了学生个体的能力发展和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忽略了对学生科学健身提供理论指导和方法指导,忽略了对学生体育能力和终身体育观的培养。

1.3.2 在教学能力方面

体育本来是一门活泼、有趣,让学生天性得以自由张扬的科目,但却因为有些教师教学方法、手段落后,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手段以技术教学为主线,强调技术动作的规范化等原因,是体育课变成了变成了单调而枯燥的训练课,而大学生时代是独立活动能力和创造性相对活跃的时期,陈旧而单一的体育教学对于喜欢接受新鲜事物的大学生群体来讲无疑是一种压抑和束缚,最终使学生对单调枯燥的运动方式产生厌烦情绪。

此外,当前强制性的体育教学仍然主导着高校体育课程的教学,在于以“终身体育与健康”的体育思想和培养学生兴趣、养成运动习惯的教学目标和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严重脱节。一些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过于强调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缺乏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老师讲的任何动作都是正确的,学生只要跟着做就可以了,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导致课堂教学程式化、强制化,教学方法呆板,不利于学生身心发展。

1.3.3 在教学研究方面

在许多非体育专业学校的规划里,体育经常是被排在科研、学术研究,甚至管理之后的,是被忽略与被冷落的。这样就严重地制约了高校体育教师的创新能力的发挥,使不少高校体育教师安于现状,对所教科目没有进行深入研究,缺乏创新的热情,知识、技能陈旧、退化,不能胜任体育新知识、技能的教学和指导。在教学实践中,仍墨守成规,使教学工作于日益快速发展的社会脱节。

1.4 体育教学设施的配置仍有待完善

大家都知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运动场地器材以及体育教学设施的缺乏是体育教学中的一大难题。至今仍有部分学校存在计算体育课工作量打折、体育设施的配备严重不足等现象。直接影响教师的积极性及体育教学、课外活动的正常开展。除少数国家重点高校外,各类高校体育器材设施相对落后,场地比较紧张。特别是随着高校扩招后,学生人数的增加使体育场地更加拥挤,部分体育设施破旧老化,消耗磨损严重,器材、场地远远满足不了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体育教学质量也由此深受影响。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高难度的动作和比赛战术的运用,教师更希望能通过多媒体的信息技术来演示和讲解,以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而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是需要相应的设备,需要相应的软、硬件来支撑的。如何完善体育教学设施以及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是高校体育教学发展必须面临的问题。

1.5 体育教学评价内容与标准过于单一

受学校体育传统教育思想观念的影响,认为体育追求的是跑得快、跳得高、跳得远,忽视了体育的健康性和社会效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中对大学生的学习评价着重强调科学性、量化的客观性和绝对的公平性,忽略了大学生之间由于遗传因素、后天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个体差异;忽视了学习过程努力程度的评价。体育成绩的评定只注重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考核,竞技成分过大,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而且评价的内容标准不科学。这样的评价方式扼杀了不少大学生参与体育课的热情,对体育教学发展的负面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2 影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因素

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教学评价、社会、文化、人际关系、教学资源、现代手段等因素都在影响着教学[3]。对这些因素能起协调作用的,就数体育教学管理工作了。体育教学管理工作作为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优劣。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内容有:人(教师、学生)、物(场地、设施、器材)、财(经费)、资料(教学文件、图书等)、时间(教学进度、课程表、考试等)等,内容中如有一项关系失调,都会影响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例如:高校体育教师普遍感觉到体育教学计划中的授课内容与授课学时之间的矛盾突出,教师要在规定的学时内教授完规定的项目内容,还要保证教学质量。但现实往往事与愿违,因为每个教学班人数多,体育基础参差不齐,教师的讲解、示范以及纠正动作自然就要花费大量时间,学生真正亲身练习的机会就非常少,加上体育课时有限,教学质量就难以保证。可见,体育教学管理的水平是影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首要因素。此外,从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可以看到:教学指导思想的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体育教学考核与评价体系;体育教师的素质;教学环境等都是影响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因素。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出相应的对策,才能更好促进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

3 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策略

3.1 提高学校体育教学管理水平

“管理是对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和调控,以实现预期目标的过程。它是当代人类社会中最常见、最普遍又是最重要的活动之一。管理工作的科学化、现代化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4]体育教学管理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管理工作,工作范围包括协调同学校和其他教学管理部门的工作关系,及时解决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为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保障,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使他们对教学工作充满热情,花更多的心思去研究教学。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内容包括: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质量管理、教学秩序管理、教学档案管理等。由此可以看到,体育教学是一个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动态系统,它应根据反馈原理不断获取各个方面的信息反馈,及时调整各个方面的关系,使整个系统正常地运转,以提高人力、物力、财力以及场地、器材等的利用率和效能。高校扩招后,学生人数急剧增大。体育教学管理工作就应针对体育人数多,器械、场地少,练习机会少的现状,安排好教育的内容和时间,确保学生的运动量。如:将封闭式教学转化为开放式教学,为学生提供开放更多的教学空间和教学时间,改变教师包办一切的教育形式,给学生更大的自由度,用主动式取代“命令式”的管教法,使学生由“依赖型”变为“自主型”。还可以组织、建立校内各种体育项目的俱乐部及兴趣小组或活动团体,举办一些丰富多彩的健身竞赛活动,营造良好的体育学习、活动氛围,促进体育教学的发展。

3.2 确立正确的体育教育观

体育教学观念是体育的社会存在的必然产物,是体育现象的客观现实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抛弃传统的、旧的教学观念,建立新的观念是促进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首要前提。社会的高速发展赋予21世纪高校体育教育观念新的内涵,就是在社会健康观和社会体育观的思想上形成新的体育教育观。现代科学技术文化的发展,提高了社会条件在人的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人们对“健康”的认识有了根本性的变化。从传统的“生物健康”观到“生物―心理―社会”三维健康观的演变.把人的生物学特征与社会特征相结合。体育教育观也应从“生物、体能”的教育观转为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健康教育观。传统教学以技能教学为目标,忽视学生自我锻炼能力及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已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要求。因此,高校体育教学应该把以前以追求体质的发展,转变为“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教学,教学应以人为本,以所有学习对象个体为出发点,追求人的全面发展。一个以知识技能为主体的教学和一个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主体的教学。高校体育教学还应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习惯为主线,以培养和塑造学生的健康素质为主导,重视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和体育能力的培养。将传授健身知识、技能与科学锻炼身体的原则、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树立终生健身的体育观。即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会知识、技术、技能,还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不仅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还要教会学生如何生存。这样的高校体育教学才能立足现实,着眼未来,使学生不光在大学学习期间,在进入社会后同样具有健身意识,养成健身习惯,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能自觉、独立自主地坚持身体锻炼。这样不但可减少因疾病造成的社会负担和对工作、生活的影响,还可以使自己受益终身,享有高质量的生活。

有上述可见,只有树立正确的教育观,高校体育教学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符合社会发展得到要求,从而促进自身的发展。

3.3 重视体育课程的更新与教学模式的创新

3.3.1 高校体育课程的建设和教材体系的构建要符合终身体育理念

体育课作为高校大学生的必修基础课程,其目的是使学生有强健的体魄,能更好的学习,并形成终身体育观,将来做到身体好,工作好。可见,培养大学生的体育兴趣,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应是高校体育教学的目标。任何课程包括高校体育都是以教材为中介,所以,改革体育课程体系首先要改革教材,避免教材的老化、重复,教材要适合时代要求,同时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适应终身体育的需要。目前我国教育部已建立了由国家、地方、学校三级构成的分级课程管理体制,加强了地方和学校在课程管理中的作用,使学校有了一定的课程裁量权。回归生活是体育课程改革的必由之路,以竞技化为主的体育教学大纲、教材内容已不能适应新时代的教学需要。新的教材体系的建立,应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从人的全面发展出发,以强身育人为目标,在追求教堂内容的科学性、实用性、娱乐性、健身性、文化性的同时,应立足系统设计、科学选择和整体推进;在追求普遍意义的基础上,推崇教材建设中的不同特色,将终身体育思想贯穿于整个体育教育之中。因此,大学体育应该加强非竞技运动项目,个人运动项目:毕业后易于坚持锻炼的运动项目(即不受年龄,运动负荷限制的运动项目)特别是适宜职业需要的体能项目,使学生掌握一两项形成专长的健身手段,内容突出健身性,娱乐性,终身性。让“体育是一种习惯,不是仪式,体育在体育课中,更在生活中” [5]。如开设设健身、健美、形体健美操、街舞、交际舞、太极拳、游泳、女子防身术和球类等学生喜欢的内容。而对于一些一时无法普及的运动,如高尔夫球、保龄球、攀岩等,则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介绍给大学生,以丰富他们的视野;对于一些益心增智的项目,如围棋、中国象棋等项目,也可利用下雨、刮风天不能上室外课的时间或课余时间进行。而因为传统的竞技项目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有一定的要求,如篮球、田径、体操,这些项目可以作为选修内容,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教学。

总之,高校体育教学教材的选择,既要考虑高素质人才知识的需要,有一定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又要考虑学生将来的职业特点和生活的需要,以在社会生活中体育健身的可操作性作为出发点,确立以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培养终身体育锻炼能力为高校体育的根本目的。高校体育应对现有课程设置和教材体系进行调整,要扩大选修课的比例,延长体育课程年限,删除陈旧的内容,科学地设置和选择符合学生身体需要的健身课程、教材内容、形式及相应的教学体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挖掘潜能,突出对学生终身受用的健身知识、技能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环境变换的条件下,学生依然能够进行健身锻炼。

3.3.2 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选择要创新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那种传习式教学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体育的多种要求。体育教学应根据教学目标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目前 在我国的普通高校中,有三种典型的体育教学模式: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也叫基础课教学模式)、专项选项体育教学模式、俱乐部体育教学模式,不论何种教学模式都是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因为体育教学是一个多目标、多功能十分复杂的体系。任何一种教学模式的作用都不是万能的也不是永恒不变的,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模式。可综合各种教学模式的优缺点,结合普通高校的特性,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将三种典型的体育教学模式有机组合结合使用。比如对于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可以把他们纳入到高校体育俱乐部和各个体育协会当中,适当增加教学难度和对器械要求较高的项目,使他们的体育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现。这部分学生一方面可继续提高专项竞技水平,代表学校参加各种比赛;另一方面,通过学习专项教学方法和组织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提高自身能力,担任专项俱乐部不同水平锻炼课程的指导员。另外,除使用单项分类的教学形式以外,仍应保留综合类的体育教学形式,以满足部分无专项爱好学生的锻炼需要。如对于身体素质一般的学生,可把调动他们的兴趣作为首要任务,根据具体兴趣简化一些竞技体育项目或引进一些传统体育项目,如健身跑、太极拳、羽毛球等,采取选修制或兴趣班制的教学模式。

3.4 考核评价方式的构建要起到激发体育兴趣的作用

“没有评价便没有教育”。教学评价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现代教育评价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对评价对象进行整体的、全方位的、动态的评价,而不仅仅是对某一方面、某一结果的评价。恰当的考评不仅是一种评价方法,还是一种激励因素。教学评价应包括个体差异和学习过程的努力程度,高校体育教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应包括显性指标(高度、远度、时间等)与隐性指标(意识、兴趣、态度等)两部分。评价体育学习的绝对公平以及强调量化的身体素质标准,不利于大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也是造成大学生在体育课程学习中始终围绕考试内容和考核标准学习的根源。因此,考核评价方式的构建应重视学生努力的程度、进步的幅度、提高的难度等因素,应全面衡量学生自身的素质情况,还要想办法科学地测定出学生掌握体育技术、技能的水平以及实际参与锻炼的能力。只有通过综合性的评价体系,正确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将运动考评重心转向对教学项目的技术原理、运动价值、动作效用的知识水平和体育综合能力的考评。只有能激发学生体育兴趣的考核评价方式才能充分发挥它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指导作用,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体育以及体育对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才能促进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评价不仅要重视最后的结果,而且要重视参与的过程,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多种收获与体验,此外,还应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

3.5 提高高校体育教师的综合素养

为适应21世纪现代高校体育教育的需要,必须对教师进行继续教育,使教师的学历层次不断得到提高,知识得到不断补充和发展。只有不断提高体育教师专业基础理论和交叉学科的知识水平,建设一支教学、科研相结合的队伍,才能为未来体育教育的发展积蓄力量。体育师资是保证体育教学的重要因素,师资本身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体育教学的质量。一个素质高、德才兼备的体育教师,了解体育教育目标和教育规律,懂得教学理论方法,了解不同的教学内容的作用价值和特征,懂得尊重学生发展的权利和需要,与学生在人格上保持平等,教学会以健身育人为中心,引导学生求知创新,让学生在自主和谐的课堂组织管理中进行学习锻炼,发展个性,愉悦身心,掌握锻炼身体的方法和技能。有关专家根据日本的调查报告发现:学生终身热爱体育锻炼的三个条件之一就是“遇见过一位好的体育教师”。教师若只有狭隘的视野和残缺的知识结构,则很难胜任教学工作,难以担负起“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所以说培养具有改革创新精神和意识的教师,提高高校体育教师的综合素养是当前高等体育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因此各高校必须逐渐加大投入培养经费,制订教师进修计划,制定体育师资培训计划,鼓励支持体育教师进修、考研。随着校内外及国内外交流机会的增多,许多新的体育教育观念和体育教育方法还有待高校教师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所以高校师资队伍的建设也要注重教师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3.6 优化高校体育教学环境

体育教学环境是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客观条件,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进行一刻也离不开环境的依托。其中,体育教学的硬环境即教学所需要的场馆、器材等,是影响教学的一个重要环境因素。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所以,在学校体育教学中要根据教学的规模和学生人数的需要,加大对体育经费的投入,加强硬件设施的建设。特别是在目前高校扩大招生的情况下,为了保证教学的质量,必须加强场地、器材的建设,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适应教学的需要。由于场馆设施落后而影响到选项课合理开展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各院校应设置更多的体育选项课项目为发展战略,以扶持热门项目为重点,对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武术、健美操等项目要有发展规划,并优先对待。此外还应配备相应的现代信息技术设备,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在不同因素的刺激下,保持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掌握体育技能,培养浓厚的体育兴趣。另外,体育教学的软环境即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人文环境,括校风、班风、课堂教学气氛、人际关系、校园文化氛围等,虽然它不是构成教学系统的组成因素,但是它对高校体育教学发展有潜在性的影响。所以,优化高校体育教学的软硬环境,能使高校体育教学得到更好的发展,这是不容质疑的。

参考文献:

[1] 毛振明.体育教学改革新视野[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2] 肖新桥,刘虹.高职高专院校体育教学的改革[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8,24(6):83-84.

[3] 孙平华.论英语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J].课程.教材.教法,2008,28(7):53-57 .

[4] 李品媛.管理学原理[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5] 周登蒿.学校体育探索[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