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一个需要CSO起跑的时代等6则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一个需要CSO起跑的时代等6则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个需要cso起跑时代

看了贵刊上期《走都不会,就想跑》一文,想谈谈自己的看法。文章中提供了对CSO截然不同的两种观点,一种认为中国的CSO阶层已经形成,并且发展势头很好;另一种则认为中国目前没太大必要设立CSO这一职位,概是因为中国的信息化建设都还只是在摸索中,设立专门的信息安全官则是无从谈起。相对来讲,我比较认同第一种观点。

首先,中国目前很有必要设立CSO。尤其像政府、金融、电信等关键部门,信息安全已经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目前的企业安全正受到越来越严峻的威胁,安全问题的日益严重促使了CSO的闪亮登场。其次,CSO不应该仅出现在IT领域,制造业、零售业等其他行业也应该有CSO的身影。制造业是中国的基础产业,其信息化建设正如火如荼,因此,信息安全也应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另外,我们目前的重点还是CIO(信息主管)。其实,国外CSO的职责远非如此。它是一个宏观的概念,CSO不仅要处理IT安全方面的事务,应该涵盖整个企业的安全领域,包括整个政策的制定,甚至进出公司大门等全方面的问题。

总之,我认为中国的CSO该是到了起跑的时候了。

河北大学教授 吴庚振

我看SCO

近来各大媒体以及网络上似乎对于SCO都是喊杀声一片。对于SCO居然敢冒天下之大不讳,与Linux公然作对,很多人的反应都是―忒财迷心窍!但实际上,在这种一边倒的论调之下,我们作为普通的读者,却很少有机会听到被作为“被告”的SCO的声音。上一期贵刊的“对话”栏目中有一篇《SCO:不得不说的话》,终于让我可以从另外一个方面,另一个角度看待了这件事。的确,作为一个企业来说,盈利与生存是第一位的,SCO也不例外。通过这一场,SCO虽然被各种论调围追堵截,但的确得到了实惠的利益,最起码又重新唤起了整个业界对SCO的关注,而且SCO公司也从微软和Sun那里拿到了最实实在在的东西―钱。

再谈谈现在所有人都趋之若骛的开放源代码运动。作为个人用户,我当然是对免费的东西来者不拒,多多益善。但对于公司和企业来说,的确如SCO的总经理所言,开源运动一旦扩展到整个软件行业,到时候被威胁的就不仅仅是微软了,像Oracle等现在正在支持Linux的公司,也会面对类似于“开源数据库”软件的有力挑战。到那个时候,他们还会对开源运动给予像Linux这样的支持吗?这个问题倒真是值得所有软件人士思考。

北京读者 李芳

走人未必是坏事吗?

最近看了贵刊“特别报道”里的一篇文章《人才流失冷眼观潮》,很有感触。作为一个IT中人,我对文中所说的“哪家企业人不‘走’,哪家企业不走‘人’”有特别深的切身感受。我为现在的公司工作了两年,就已经算是部门里的“老人”了。两年来,我身边的座位空了又满,满了又空,面孔也换了一茬又一茬。每次和IT圈的朋友们出去吃饭,席间最流行的问候语都是:“那谁谁,你换工作了吗?”的确,做我们这一行的,跳槽似乎已是家常便饭。当然有很大一部分人换工作的主要原因是工资。

该文中最后提到的忠诚度问题,确实被考虑的很少,最起码在我的朋友圈中情况是如此。当跳槽成为这个圈子里的一种习惯的时候,你很难要求员工在面对更高的工资诱惑的时考虑到对原公司的忠诚。文中还提到,人员流动过于频繁会造成公司员工队伍的不稳定,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员工队伍的不稳定会导致员工对公司的归属感减弱,自然更不会在跳槽的当口考虑到“忠诚”二字。长此以往,其结果就是IT企业内部的企业文化难以成形,员工凝聚力越来越差,公司也就成了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文中说,走人未必是坏事,但仅以我的角度来看,身边的同事面孔还是不要换得太频繁好。

甘肃读者 马楠

该出手时就出手

山东省去年在扶持企业信息化方面,共向企业发放贴息贷款400万元,加上国家投入的200万元,一共是600万元。相比起当年100多个信息化项目,十几亿的投资规模,这点钱摊到每一个企业其实并没有多少。但根据我们到企业中了解的情况,许多企业老总反而对此纷纷表示:钱不在多少,关键是政府在主导,有了这个主旋律,我们就放心。

当然,老板们所说的“放心”主要集中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三个关键点:一是立项时政府组织的专家论证,二是在实施过程中对软件公司方案的修改,三是项目实施完毕的专家验收。

在这三个关键点上,由政府集合专家资源为企业进行把关,也是政府职能由管理向服务转变的一种体现。话说回来,如果没有这点资金政府如何参与到企业的信息化中来?因此,贴息贷款也是一块“敲门砖”―这就从根本上体现了政府“该出手时就要出手”的道理。

山东省信息产业厅信息化推进处处长 陆平

2004年的虚拟存储趋势

随着我所在的公司IBM最近连续推出了一系列的虚拟存储管理软件产品,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开始与我探讨未来有关存储的话题。我知道中国刚刚经历了一轮非常重要的“银行业数据大集中”,也了解了中国许多企业正面临着信息化改造的挑战,而在这新一轮的IT建设过程中,他们也势必会面对IT采购的难题。借助这个机会我想发表一些观点和意见。通常来说,IT应用较好的单位(如银行)往往需要对自身的IT系统进行调节,因为他们需要面对两种不同的IT资源占用高峰,一是业务大量产生的时候(如在白天遇到交易量的巨大),二是在内部需求大量产生的时候(如晚上对系统资料的存储和整理),这两种情况都需要大量IT资源和IT系统建设。这些单位的IT部门往往就要面临是否需要同时建设两套昂贵系统的尴尬―因为决策层不会追加更多的IT投资。再来看看一些统计数字:在分布式系统中,存储设备的利用率仅仅为40%左右,而在大型机系统中该数值也只达到了80%。由此可见,某些机构预测的企业级存储硬件设备,将以每年近乎翻一番的需求量增长其实是很值得商榷的。

那么,解决的途径是什么呢?存储的虚拟化―也就是存储的软件化将是一个很好思路。因为有效利用存储管理和控制软件,完全可以优化并充分利用目前的IT资源,进而降低IT设备,尤其是存储设备的采购需求。由此,我想说的是,对于中国乃至全球而言,2004年的存储市场必然会出现如下趋势:一、存储向自动化方向发展;二、存储设备将出现大量新的品牌,通常它们的价格较低,但同时会带来系统异构的问题;三、网络的普及会加快存储虚拟化的速度;四、存储领域急需领导型供应商来引领标准。

IBM公司Tivoli优化和恢复开发部副总裁 劳拉・桑德斯

为什么他们不倒?

中国的软件行业现在正处于准备大发展的阶段,但是盈利的企业很少,除了少数以拳头产品占领市场的公司以外,大多数企业都在苦苦挣扎。那么,为什么大部分软件企业都很难盈利,而又还有这么多仍能够存在而不倒闭呢?经过研究和分析,笔者发现目前中国有许多软件企业是属于成本单位而不是盈利单位,例如高校、研究机构所属的企业,以及行业研究部门所挂牌的企业。他们得以生存的原因有三。

首先,部分软件开发成本比较低。例如高校、研究所可以有许多学生参与软件开发,而老师开给学生的报酬往往只是市场上程序员工资的十分之一。但是由于学生不能自由到市场上竞争,必须为学校、研究所和导师工作,不能获得正常的报酬,使高校、研究所的开发机构成本极低,这就保证了这些开发机构的生存。其次,另有收入来源。例如电信行业的研发部门,其主要目的是为电信行业提供技术支撑,开发的软件也主要给本行业使用,上级主管单位并没有给其盈利的任务和压力,而是每年给予一定的研发经费。虽然单个软件开发项目多数是亏本,但是总的来说是可以维持的。而像大公司的研发部门,例如2001年软件收入居全国前列的某公司H,其总收入162亿元,软件收入(16亿元)只占其很小的一部分。它有研发人员11000人,80%是软件人员,如果按照平均年收入10万元计算,光是工资就需要支付大约10亿元―还不算其它成本。但是由于整个公司在硬件方面收入丰厚,而硬件又需要软件来支持,所以公司还是大力扶持软件部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国外,同一个集成系统里软件与硬件的价格比可以是1:1甚至是2:1,所以软件企业的获利十分丰厚,软件的价值得到广泛的认同,而中国的软件与硬件价格比大约是1:10,软件只是从属地位。光靠软件收入,很难有企业可以生存,许多企业都以硬件产品为主,或是先发展集成业务,再逐渐向以软件产品为主过渡。第三,软件开发只是练兵。一些公司的软件部门是作为象征性质存在的,目的是给公司培训人才,为今后发展软件产品业务做准备。这些成本单位,如果推向市场,完全按照市场规律参与竞争,是很难生存的。

因此,必须使中国软件企业尽早规范化,按照市场规律优胜劣汰,使生命力强的企业得到生存和发展,而政府也在外部采取各种政策大力扶持,才能彻底改变软件行业低迷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