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效课堂:农村教师的作与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效课堂:农村教师的作与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如何改革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是近几年来课堂改革的重心。很多地区都在不断地尝试小组合作的高效课堂建设模式,在课堂模式改革上作出了很有价值的探究,然而就目前很多农村中小学的状况来看,课堂教学仍然很难突破教师讲学生听的格局。要有效推进农村中小学高效课堂建设的进程,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是关键。

关键词:高效课堂;课程改革;农村教师素质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24-0032-02高效课堂是在新课程体系要求下对课程的目标、功能、内容、结构、实施、评价、管理等内容进行科学的规划,这种相对于传统课堂的改革和突破最终都要靠教师引导、指导学生在课堂改革的实践中去实现和完善。新课程背景下的高效课堂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农村学校的教师,挑战更大。很多农村中学教师结构不甚合理,老龄化问题较为突出,要在短时间内让他们接受新的教学方法有很大的难度。另外,由于自然条件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农村教师外出学习的机会相对较少,在很大程度上只能依靠自己对高效课堂的理解摸着石头过河。如何在继承和发扬传统课堂优点的前提下,稳步推进农村学校的高效课堂建设,就成为了一个全新的研究课题。

一、明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为高效课堂建设提供有力的理论保障

新课程的教育目标是培养真正全面发展的人,改变传统教育下学生的高分低能、重智轻德、心理素质差的局面。从课程价值上看,高效课堂建设是奠定人的可持续发展的素质基础,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实践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从课程本质上看,高效课堂建设是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构建学习化社会;从课程评价上看,高效课堂建设体现了课程的过程性和发展性,改变了单纯终结性评价甄别与选拔的单一功能,以评价促进发展;从课程资源上看,高效课堂建设的各项资源更加广泛;从课程管理上看,高效课堂建设体现了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自主性。

二、切实转变教师角色,彻底打破传统课堂的“满堂灌”

高效课堂建设的重要任务是转变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法,全力为学生构建一个自主、体验、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平台。学习方法的转变依赖教学模式的改变,教学模式的改变始于教师角色的转变。在高效课堂中,教师要由管理者变为组织者,由知识传授者变为参与者,由控制者变为帮助者,由主导者变为引导者,由仲裁者变为促进者。从教师自身的发展来说,教师要由教书匠变为研究者,由课程的实施者变为开发者,由执行者变为决策者。对教育活动而言,教师要成为教学行动的反思者。

农村高效课堂建设的关键在于教师理念的转变,要能真正地将课堂还给学生,顺利完成从“主角”到“导演”的角色变化。这种变化要求教师的主要功夫用在备课上。精心做好课前准备是课堂高效的基础和根本,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充分预设课堂各种情景,才能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课堂的效率也才会提高。

三、高效课堂建设中的教师要做好“六者”,切实将课堂时间还给学生

1.教师是组织者。传统教育中,教师作为高高在上的管理者,需要的是“听话的好学生”,要求学生绝对地服从管理,在这种“管理”式教育模式下,培养了一批平庸的“标准件”,且这些“标准件”都是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缺陷的不合格产品。高效课堂要求教师成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组织者,就好比一个谈话节目的主持人,为学生营造一个接纳的、支持的、宽容的学习氛围。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是否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成长环境,比自身的学识是否渊博显得更为重要。

然而愉悦宽松的环境不等于“放羊式”教学,更不是不要组织纪律,教师作为组织者,在创设教育情景的同时,还要让学生成为对自己行为负责的人。充分发挥小组在班级建设、管理上的积极作用,引导学生参与制定制度,参与管理过程、参与评定结果,人人都有责任感和使命感,让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从自律走向自觉、走向成熟、走向成功。

2.教师是参与者。在传统的“满堂灌”式的课堂中,教师是传授知识的核心角色,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现代科学知识量变得十分丰富且发展迅速,仅靠教师的传授来获取知识,已不符合时代特征,教师作为学生唯一知识来源的地位已经属于历史。因此,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出发,教会学生学习,为其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才是至关重要的。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要由“教师为中心”、表演式的传授者迅速变为与学生共同构建教学过程的参与者。

作为参与者,教师首先要打破“教师中心”意识,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和谐课堂集体”,创设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自由表达,自主探究。其次,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民主平等、相互尊重,教师作为平等中的首席,与学生交流互动,让学生充分体验作为“学习的主人”所产生的优越感、幸福感。第三,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的过程。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提高,教学相长,教师通过教学活动,培养了学生,也发展了自己。

3.教师是引导者。传统教育受“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学思想的引导,实际上是“主演加导演”式的教学,学生的主体地位从根本上讲得不到落实。在新课程的要求中已明确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必须从主导者变为引导者,成为学生的引路人。要求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有意识地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设置不同的路标,引导他们不断地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自我调适、自我选择、自主发展。

4.教师是促进者。现代教育理论专家肖川认为,教育的本质是传承人类文化,扩展人的经验,增加人的快乐,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才能,提升人的境界,实现人的价值。在这一理论引领下,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不再是知识的传递者和学习活动的主宰者,而应当成为学生知识构建和个性发展的促进者,主要在学生兴趣的激发、心理的支持、过程的帮助、评价的激励、纪律的约束、方法的指导、感情的熏陶上下功夫。

5.教师是研究者。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要不断发展自己的实践智慧,追求教育的合理性。所谓教育的合理性,是教育的合规律性和教育的合目的性的有机统一。一个仅仅有丰富教育经验的教师在满足合目的性的同时,牺牲了合规律性,但若仅仅习得若干公共教育理论的教师在满足合规律性的同时,又牺牲了合目的性,这使得教师在教学中理论和实践相互脱离。

高效课堂建设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从中寻求指导教育实践的理论依据,使自己的教育行为满足教育的合规律性;在教育实践中去发现问题,研究对策,深入反思,不断积累经验,不断完善,形成个性独特的教育思想,使自己的教育行为满足合目的性,从而构建个人教育理论,更有效地指导教师的教学实践,不断提升教师个人的教育实践智慧,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6.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传统教育是教学生学教材,把教材视为唯一的知识来源,而新的课堂模式则是用教材教学生,要求教师改变“唯教材和教参是瞻”的行为,围绕课程标准,合理选用教材,并对教材进行科学的改编、拓展、整合和创新,形成自己的教材,增加教材的适应性。经过整合和创新的教材,使课程具有两个突出的优势:一是课程更贴近学生认知、情感和生活的“最近发展区”,更具有可操作性。二是体现校本特色,增强学生的可选择性,扬学生所长。

高效课堂建设需要的是智慧型教师,而不再需要单纯的知识“搬运工”。对于农村中小学而言,要想在课改深水区能有所突破,完全走出“疲于奔命”的教学困境,高效课堂模式不妨一试, 它赋予了课堂崭新的生命力,也会让课堂从目前教师不知怎么教、学生不知怎么学的沉默中焕发出课堂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