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每个阶段都要有一个突破!”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每个阶段都要有一个突破!”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逼着自己做事,一条路看准了走下去!”

《文化月刊》:北京中国美术馆的展览特别成功。有的艺术家为这样的展览要筹备好几年,您是怎么筹备这次展览的?

许鸿飞:筹备期短得难以想象,原定今年六月办这个展览,但是突然说只有4月18号这一天了,我想这样太急了,没同意,又过了一周,我接到电话,说只剩3月28号这一天能“挤”进去,否则今年可能插不进去,展览就要到明年了。一算时间,只剩二十多天了,没办法,赶紧准备吧,就这样紧锣密鼓地筹办了这次展览。现在想来真是不可想象。

办这次中国美术馆的展览,虽然忙,但我没什么压力。做事情嘛,有什么大不了的?我自己都想看看那些新的作品。有些我还真的没有认真品味,也很期待,告诉自己:明天就能看到了。其实放在展场里,跟观众一起欣赏,那种享受,绝不同于展示在露天工作场上的那种享受。

《文化月刊》:大家都有这种疑问,你创作的胖女人、肥女人系列雕塑,就一类题材来说,有没有艺术灵感感觉不够的时候?你怎么样保持让人惊喜的激情?

许鸿飞:如果做得不好的或是老重复以前的,大家都会说:怎么又做这个?这样一说,你自己都不好意思,所以要不断有新的作品,比如说以前到连南办展,是与大山的互动,这次到悉尼办展就要跟大海互动。以前在广州、香港、巴黎办展,这次就想到海边,到澳洲的悉尼广场,我在各地考察,一下就看中了这个地方,一定要选这个地方。

为了办这个展,我又多做了几件雕塑,跟海有关的,比如“海啸”,是肥女冲浪的画面;比如大提琴系列、海豚和渔女系列,让肥女与浪花起舞。我就是要表达一下,时间短,必须冲一下,有这种状态,才能拿出好作品。

《文化月刊》:在短时间内创作出与众不同的肥女雕塑,与以前的题材和手法还要有突破,这是一种炉火纯青的创作表达,你是怎么做到这种创作自如的?

许鸿飞:很多作品,连我自己都被打动了。有想象力,想要随心所欲去做,必须有相当的基础才可以。中国美术馆的展览做成了,再做澳洲展,不会感到很困难。做事情一定要果断,想好了就要实施,只要做了,就已成功了一半。如果说六十岁、八十岁了再去创作,我不知道是否有现在的状态。所以,我现在要逼着自己做事,一条路看准了走下去。

《文化月刊》:您带给大家的是一次次惊喜,在创作方面似乎有不尽的艺术源泉,您有感到困惑的时候吗?

许鸿飞:我自己精彩的东西,有时候会让我有难以抑制的惊喜,那种艺术感觉,会产生意外的效果。而且,好的东西也会在后面跟上来,所以很多时候你要往前跑。有很多朋友来我这儿,来石磨坊,可能昨天没来,就失去一些瞬间的精彩,要是一个月没来,可能错过了更多的精彩。

“干嘛不再多挖几下?”

《文化月刊》:你总是不断鞭策自己,在短时期内就要达到创作的效果。你在时间紧张和创作淡定方面,怎么样巧妙处理两者的矛盾?又处理得那么好,外人根本都看不出来?

许鸿飞:时间越紧张,你就要越镇定。自己乱了大家就会全乱。要淡定地处理一些事情,将所有事情调整到自己掌控的步调上来,你就可以应付自如了。

中国美术馆的展览对我来说,是前进的风,吹到北京——我有这么一批作品,要让大家知道。

《文化月刊》:我们注意到你对女人的肥与胖的表达,肥美的体型好像是西方式的,您的作品的整体感觉又是中国式的,这种完美的结合是怎么做到的?

许鸿飞:其实我的作品也在体现这种国际性,但是我认为这种艺术的国际性还没有完全在我的作品里开启。比方说挖一口井,别人认为挖的深度行了,我是觉得越挖越有味道。我问你:干嘛不再多挖几下?这样挖出的水冲茶也好,分享一下给大家,喝了一杯你还想喝。鬼佬也想来喝一下。

《文化月刊》:胖女人雕塑系列总是带来不同的视觉感受。有一个现象,就是胖女人怎么和中国元素、中国传统文化结合?在这方面其实你也做了很多尝试,下一步你会怎么做?

许鸿飞:胖女人的中国元素其实已经有了一些,比如一个胖女人坐在太师椅上,跟大家是一种很好的互动。在生活中只要观察,很多方面都有这种灵感,综合起来,把这些想法表达出来就可以了。其实每个作品都是我长久以来的想法,借助这种想法,雕出来的就是身边的事、生活中的事,都是生活中可信的细节。不会离这个太远。所以每件作品都很真实。

《文化月刊》:您的作品表面看带着一种幽默,实际上带着很强的审美张力。您是怎么达到这种效果的?

许鸿飞:我的作品给人一种反响,有些不是正面表达,是反面来表达,比如胖女人举重,是用幽默的眼光来看世界的,所以很多人觉得特别精彩。北京展出时,一位全运会冠军也来参观,这个场面对他太熟悉了,他就觉得特别好。因为用群众来表现不专业的体育项目,不按常规出牌,所以这种张力就很强,举重属于一种竞技,但雕塑带来的是轻松。

学术界往往认为,题材和表达越玄越好,这把审美带入另外一种搞不懂的方向。所以好的作品,最好能让参观者找到各自的切入点,否则展览就会没人看,这就跟大家有距离,脱离生活了。细心观察生活中的细节,就会发现生活中有很多表现美的素材。

《文化月刊》:你会在意别人对你创作的胖女人系列的看法吗?

许鸿飞:我会观察大家参展的反应,也会注意大家的感受。

《文化月刊》:接下来您会带给大家什么样的作品?

许鸿飞:其实这个问题不止你在问,别人也在问,我也在期待。我只能说,肯定是更有冲击力的,群体性的雕塑肯定会有,比如十几、二十几个组合这类题材。我还会有新的想法,不久你会看到的。

“每个阶段都要有一个突破!”

《文化月刊》:现在国家搞文化产业,把它定为支柱产业,广东也是文化大省,文化产业全国排名在前五位,你对广东该怎么搞文化和文化产业有什么看法?

许鸿飞:这是好事,但是好事也要切切实实地去做,不能耍耍嘴皮子就完事了。还有一个怎样做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我在省、市政协会议上也提过一些看法,也有媒体刊登过,在这里就不多说了。

搞文化和文化产业,首先要有几个为世人所熟知的标志性人物作为亮点,这样才能带动整个文化产业的拓展。还有对本土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等问题。但是广东的文化传统现在已渐渐式微了。现在有些文化大省看不起我们广东的艺术家,比如江浙的,人家看不上你。这个问题非常严重,很值得我们反思。

其实广东的政治氛围很开明,尤其是临近港澳,所以广东这块地方更应该出一些文化大家,但现状却让我们扼腕叹息,广东应该好好地思考这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