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性感车 第20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性感车 第20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真正的汽车行家那里,“性感”已经成为对汽车品头论足的新热词。

这一点,可以在前不久举行的全球车坛盛事――第62届法兰克福车展上得到印证。许多外行会在各家推出的展车中迷失,这些新车粗看上去,是如此相似,你几乎分不出是哪个国家、哪家厂商的设计,以往人们习惯的欧、美、日等不同车系之间的分野正在消融。但是,在真正的行家眼中,世界各大汽车流派之间的交融还远没到所有细节都完全一致的程度,如今评车,你得学会用一些模糊而感性的字眼,比如说――性感。

法国车;“露骨”的性感

大约10年前,我第一次从一个出生在巴黎的德裔那里听到有关汽车与性感的高论,当时给我的观念冲击着实不小:

“法国人生性浪漫是出了名的,什么东西都要分‘公’(阳性)、‘母’(阴性),像汽车是公的,轿车是母的。像雷诺汽车,做卡车结实耐用,可和奔驰、沃尔沃、斯堪尼亚卡车等在何一辆顶级卡车媲美,而做轿车便一味强调漂亮,以出人意料的大胆设计见长。雪铁龙与标致在国际汽车拉力赛上表现很不错,标致206与雪铁龙XSARA的跑车也相当出色,但它们大多是2-3升排量,相较法拉利的5升V12引擎,差别实在明显。”

习惯了雪铁龙毕加索式的轿车与小型厢式车不分,看顺了雷诺风景RX4连外挂备胎都融入车身设计,不过感觉上总还有些异样。是的,法国车似乎有一种与生俱来超越时代的味道。无论雷诺、雪铁龙还是作风平稳的标致,除了如女性一般的细腻柔和外,如今在造型上越来越倾向前卫。爱赶时髦的法国人生性开朗,喜欢新颖、漂亮的人与物,轿车更是他们的最爱。不少迷恋于法国车的车迷,试车后才发现,它并不如想象中容易驾驭,总有些引擎声响等诸如此类的小毛病,但一旦适应以后,又会百病皆除,人车两悦。曾经有一位法国车主如此总结:“买辆法国车就像娶了个法国老婆,夫妻吵架不可避免,而两情相悦则是一种境界。”

意大利车:“狡猾”的性感

体会出法国车性感的人只能算是入门汉,只有体会到意大利车性感的人,才算真正读懂了汽车,可以放言天下汽车。这是我的一位同行兼朋友,一位经常为海外专业汽车杂志撰稿的职业汽车评论家英国记者乔的观点。

几年前,上海南京路一家法拉利展示店门口,我偶然碰到来华做专题报道的乔。见我拿着一本概念车图册,乔指着书中那辆出自乔治亚罗(GIROGIARO)之手的宝马NAZCA-C2概念车说:“典型的意大利式性感。”

乔治亚罗是位响当当的人物,从微型的SPARK到较大的中华轿车,他的设计似乎越来越“万能”了,而我和乔一致认为,高尔夫、乌诺以及关于小型轿车的设计理论才是乔治亚罗所长。乔更指出,另一位出道更早的老牌汽车设计师――平尼法瑞纳(Pininfarina)才算得上是意大利设计师的“鼻祖级”人物,从书中的法拉利MYTHOS,到他为罗尔斯・罗伊斯轿车、卡迪拉克与法拉利跑车的设计中,能更直接体会出意大利式的“性感”。

我最感兴趣的是,乔为何能凭着感觉就一口咬定一辆陌生车是出自意大利设计师之手。乔解释说,看车首与车尾的线条就可以了,相对于讲究均衡的德国车与柔软的法国车来说,意大利设计师更擅于驾驭直线,从阿尔法・罗密欧156、166那个招牌式的盾型前首,以及由此放射出的车首线条,人们不难发现初看上去非常漂亮与柔和的整体效果下,其实多少掩盖掉了它的硬气,只有转到车尾,才能更加深刻体会其简洁有力的设计核心。

同样的拉丁风情,意大利轿车往往给人以始软终硬,桑媚与硬气合二为一之感,其独特的气质在如女性般纤巧秀丽的法国车的衬托下,尤为彰显。有一个典型的例子,法国的普罗斯特在其F1职业生涯的顶峰时加盟法拉利车队,没想到法拉利“拉丁兄弟”的机械系统,尤其是变速器让这位法国的“车坛博士”极为不适,以至于他对媒体公开说自己是在干开“拖拉机”的力气活而非用技巧开车,惹得意大利人很不开心。更典型的例子还有“车王”舒马赫,其德国式的“硬气”却在贝内通、法拉利这样有着意大利背景的“拉丁车队”里如鱼得水,看来,人与车的气质确有相通之处。

意大利轿车的独特气质往往要多看几次才能体会。一旦上手,开起意大利车来,无论马力大小都会感觉冲劲十足。乔用了一个奇怪的词――“狡猾”来形容意大利车,不过在乔的词典里,“狡猾”没有贬义,只是与多变、难以琢磨有关,意大利式的性感是骨子里的,而不像法国式性感那么外露。

你把汽车当情人还是伙伴?

车如其主几乎成为了爱车人的共识。譬如,驾驶美国车象征着粗犷的牛仔,喜欢英国车代表着脾气古怪的绅士,偏爱德国车意味着结实的运动员,选择法国车一定是位风雅的时尚人士,狂恋意大利车往往是位冲劲十足的斗士,而日本车的忠实车迷经常是难以琢磨的“智者”。简单的一句话,虽有以偏概全之嫌,却揭示出不同国度汽车的独特个性。

2000年年初,我与几位来自不同国度的钟表人(都是40岁上下的男性,当然也都是汽车爱好者,有人还是汽车专家)在日内瓦街头,面对着一辆梅塞德斯奔驰600,各自发出不同的感慨: “这车均衡和谐,只是偏于拘谨中庸。”我的评价十分小心,多少有点掩饰大多数中国车迷对奔驰的推崇。

“坐起来威风,开起来轻松。”香港的林老板是奔驰的忠实买家,说起话来直截了当。

“经久耐用,我的E300用了13年还不用换。”常住新加坡的罗尔夫说。这位德国籍的钟表人把奔驰当作商务车的首选。

“车不错,可惜太大太沉了,我开的是奥迪A4。”瑞士人丹尼尔委婉地评价。

“太贵了,换型实在慢,给X--直在开旧车的感觉。”在纽约开珠宝店的印度裔辛格态度鲜明。

“太丑陋了,就像是大学低年级学生做出来的油泥模型,一点想象力都没有。”法国人佛朗索瓦最偏激。

回国后,屡次将这个故事说给朋友听,也曾说给海外的同行听,一个有意思的评价是:前三者把车当作伙伴来看,视角偏男性;后三者把汽车当作情人,视角偏女性。

一家知名网络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车主与他国司机的一个不同之处在于,中国人更倾向于将他们的汽车看作人,他们通过同汽车对话以及给汽车赋予性别来表达他们对爱车的情感。不过,与以美国人为代表的将汽车视为情人的习惯不同,中国人更倾向于将汽车当作自己亲密无间的伙伴,于是,在男性司机占绝对优势的中国,汽车也常常被当作男人来对待。

回到法兰克福车展,又有哪些车表达出怎样的性感?个人以为,德国车越来越摆脱了“肌肉男”的单调与无趣,变得更加性感动人,无论是奔驰FT00这样的“务实派”概念车,还是大众Tiguan以及奥迪A4之类的量产车,都显得更加精干帅气。另一方面,相对于大体上保持并发挥自己固有风格的法国车与意大利车而言,美国车与日本车在性感路线上走得更远。尤其是力图振兴的凯迪拉克,旗下第一款旅行车BLS不仅昭示了“美式时尚”的回归,还让人对汽车性感有了更新的体会一想象中,那车身上条条的直线让人跑起来更加拉风,依稀有20世纪50年代凯迪拉克的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