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机械通气患者并发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预后影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机械通气患者并发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预后影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 对机械通气患者并发肺部真菌感染危险因素及其预后影响进行探讨分析。方法 将我院自2011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36例机械通气患者并发肺部真菌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36例同期机械通气未发生肺部真菌感染患者作为参考组,观察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合并症、治疗及预后情况,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对肺部真菌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长期使用抗生素、低蛋白血症、机械通气、合并糖尿病、长期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人数明显多于参考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导致机械通气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因此要针对性给予抗生素治疗,充分进行营养支持、控制血糖等对症治疗,降低病死率。

关键词:机械通气;肺部真菌感染;危险因素;预后

机械通气是抢救危重疾病患者的重要手段,能够最大程度改善患者呼吸状况,满足机体需氧量,为临床抢救提供有效条件,然而患者机体抵抗力下降,而侵入性治疗等均会导致外界感染的发生[1],临床研究显示伴随恶性肿瘤、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基础疾病患者肺部真菌感染发生率更高。肺部真菌感染是机械通气常见严重并发症,致死率极高,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因此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观察其对预后的影响有着重要的作用,笔者对我院收治的36例机械通气患者并发肺部真菌感染患者进行研究,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自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36例机械通气合并肺部真菌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36例同期行机械通气未合并肺部真菌感染患者作为参考组,所有患者均经实验室检查及临床症状等确诊为院内肺部真菌感染,其中观察组男19例,女17例,参考组男18例,女18例,患者伴随呼吸困难、黄痰、碳量增加及血气分析检查等,排除肝肾功能障碍、慢性心功能不全等合并症患者,两组患者性别、临床症状、病情等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①肺内真菌感染均符合2007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感染学组制定的肺真菌病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②年龄≥16岁;③需要气管切开、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时间>48h。排除标准:排除中途转院或未愈自动出院患者;机械通气前即已出现肺部真菌感染患者;不愿参与本次研究患者。

1.3方法 观察组患者:取其痰液,使用培养液为法国科玛嘉培养基,全自动分析仪鉴定。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观察,观察其年龄、抗生素使用时间、糖皮质激素使用情况、机械通气时间、是否合并糖尿病、低蛋白血症及器官功能等因素,给予患者抗生素、补充营养、控制血糖、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对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与转归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观察组年龄17~86岁,其中≤60岁11例,>60岁25例,参考组年龄17~85岁,其中≤60岁24例,>60岁12例,观察组60岁以上患者明显大于参考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2.2单因素结果显示,长期使用抗生素、低蛋白血症、机械通气时间较长、合并糖尿病、长期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等与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生有相关性,两组患者数据比较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抗生素使用时间过长、合并糖尿病、机械通气时间过长、两个以上器官功能不全、高血糖、免疫抑制剂等是导致机械通气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P

2.4中经积极治疗,观察组36例患者死亡6例,存活30例,存活率为83.3%;其中≥60岁患者5例,≥2个器官功能不全患者4例,高血糖5例;参考组患者死亡1例,存活35例,存活率为97.2%,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真菌是条件致病菌,是机械通气患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主要病菌,然而真菌在发病中仍然有着较大作用,真菌主要存在于黏膜、皮肤等,临床认为宿主免疫状态、真菌数量、致病真菌毒力、宿主内机体内环境等因素对疾病的发生有着决定作用[2]。当机体处于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某些基础疾病及介入操作等状态时,患者极易受到真菌感染,而所有真菌感染中,呼吸系统真菌病在所有内脏真菌疾病的发生中占据首位,而呼吸机导致的肺部真菌感染最为常见[3]。机械通气需要气管切开等侵入性操作,长期插管可导致真菌通过呼吸道进入肺部,从而导致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生[4]。导致机械通气患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因素较多,本次研究显示,患者年龄、合并糖尿病、低蛋白血症等自身因素与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生有着较大关系(P

为降低机械通气患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生率,及时给予患者营养支持、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治疗、严格控制血糖及尽早脱机有着重要的作用。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对于疾病的控制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无病原学诊断时,医护人员可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年龄及体征等,同时结合患者既往用药、影响特征等给予患者抗生素药物治疗,在治疗中要及时对患者进行药敏试验及病原学检查,对治疗方案进行灵活调整[7]。在抗生素的使用时要严格控制抗生素使用,尽量减少多种药物连用,尽量避免广谱抗生素,多用窄谱药物,同时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基础上尽量缩短抗生素使用时间;对于治疗效果较差患者尽量采用病原学诊断,避免抗生素更换频繁所导致的不良事件。机械通气患者病症严重,患者多存在营养状况差现象,同时患者存在食欲减退等现象,因此在治疗时医护人员要同时给予患者营养支持治疗,增加能量供给,维持电解质、水、酸碱平衡,而对于低脂低蛋白血症及体质量指数明显下降患者,需要增加重视,促进患者营养状况的改善,增加其免疫力,减少机会性感染的发生。糖尿病患者多伴随白细胞功能障碍、过氧化物酶缺乏症、巨噬细胞功能下降、血清补体缺陷等低免疫状况,因此在治疗时,要改善患者体内环境,减少肺部真菌的发生。

综上所述,导致机械通气并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因此针对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是提高机械通气患者生存率的重要手段,临床治疗时,要严格控制抗生素使用,同时对患者的基础性疾病积极治疗控制,避免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生,从而减少死亡率。

参考文献:

[1]秦和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并发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2011,04(12C):35.

[2]中华内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草案)[J].中华内科杂志,2006,45(8):697-700.

[3]刘清,李开龙.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并发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0,26(21):3934-3935.

[4]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感染学组.肺真菌病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11):821-834.

[5]唐小葵,罗永艾.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院内肺部真菌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内科杂志,2005,25(6):516-517.

[6]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感染学组.肺真菌病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11):821-824.

[7]高莉.蕾骋蓉.老年肺部其菌感染62例临床分析[J].四川医学,2009.30(2):171-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