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闽东水稻节水灌溉技术探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闽东水稻节水灌溉技术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本文针对福建闽东沿海地区特殊的农业气候,以水稻节水、增产为目的,介绍了6种水稻节水灌溉技术在实际操作中的要点,分析并提出了在这些技术使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矛盾冲突问题,以期为现今乃至今后的水稻种植技术人员提供些许有用的借鉴。

关键词:闽东;水稻种植;节水灌溉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水稻是我国的第一大粮食生产品种,近年来,面对国际社会越来越突出的淡水资源缺失、农业供水效率低下以及水稻供给出口不足等的问题,造成了我国粮食供给以及出口紧缺的问题。为此,国家急需要促进水稻在节水灌溉以增产方面的技术更新来改变这一现状。我国各地都在寻找突破传统水稻节水灌溉模式,许多地区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同时,随着我国农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水稻节水灌溉的机理也日益明晰。其中,福建闽东地区拥有比较适宜的农业气候,通过分析其气候要点,采用不同的节水灌溉技术来促进该地区的水稻种植业的健康、高效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1 闽东地区的农业气候环境

福建闽东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属于中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1]。春夏雨热同期,阳光充足,雨水丰富,四季分明,良好的农业气候给该地区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平台。自古以来,农业与气候有着密切的联系[2],气候对该地农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作物生长状况的影响,包括了繁多的因素。首先,就以气候温度、水分、光照来说,适宜的温度、充足的雨水以及充分的光照时间给农田作物的生长发育提供了必须的生产原料和能量,使得作物将这些能量和原料中活跃的化学能转化为稳定的有机物加以储存,从而左右作物的产量以及质量高低。其次,闽东地区的海洋性季风气候显著,沿海和内陆农田的温差较大,加上四季分明的气候特点,有利于农作物有机物的不断积累,从而获得颗粒饱满、口感较佳的水稻。在有赖于闽东地区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时,由于该地区经济欠发达、技术更新缓慢也因此出现了不少问题,如交通不便、信息流通阻滞、农业技术量低下等都阻碍了该地区水稻种植业以及农业的发展,在水稻种植业这门需水农业中造成了很多资源浪费现象等。综合考虑闽东地区适宜水稻种植的天然气候,以及节水灌溉技术的不断更新是确保该地区水稻生产、外销不受限制的关键。

2 水稻节水灌溉技术

2.1 秧田期

秧田期节水灌溉不仅要考虑早稻、晚稻种类区别,还要考虑温度、杂草等方面的因素。一般早稻下种气温低于15℃以及晚稻下种高于32℃的情况下必须进行深水护秧,即水深高于正常情况下的20mm。水稻早育秧技术是一种具有节水、省田、增产的新兴育种方式,早育秧稻田的节水采用薄露灌溉。薄露灌溉方式较淹田灌溉更节水,但却比淹田灌溉方式更容易滋生杂草[3]。因此,在具体播种管理中,需要做好防虫灭虫工作,避免秧田期水稻不良的生长状况而导致本田期水稻产量、质量的大打折扣。

2.2 本田期

2.2.1 浅水灌溉技术

水稻灌溉水层的深浅是能否做到节水灌溉的关键因素之一,一般来说浅水灌溉技术以及湿润灌溉技术是现今认为既能节约用水又能保障水稻高产的两种方法,适用于各种栽培条件,如早育稀疏栽培以及早育密植。浅水灌溉技术在本田期所采用的水深一般在10cm以上,这种灌溉技术不仅考虑到了水稻分蘖晒田需水减少的情况,而且考虑到了增强水稻抗倒伏以及抗菌的能力。

2.2.2 湿润灌溉技术

湿润灌溉技术就是保持土壤水分的饱和状态,在进行第1次灌溉后,当水分浸透泥土后再进行第2次灌溉,依次类推进行第3、第4次灌溉。农业技术人员在水稻本田生长的早期、中期以及后期要严格注意湿润灌溉技术的运用。早期插秧到拔节期间,稻秧因在此过程中受到了大大小小的机械损伤而导致其根部吸水能力的大大下降,这时应采用浅水插秧的方式保护秧苗并减少二次损伤。几天后则要求进行湿润灌溉,始终保持土壤湿润状态以满足这个期间水稻的需水量。中期孕穗期到抽穗期间,是水稻生长最旺盛的时刻,此时需要充足的水分、营养、光照等物质条件。此时仅仅依靠保持土壤水分饱和已经无法满足水稻的生长需水情况,这时在遇到高温或者低温情况下,兼要采取深水保温或者降温措施。后期乳熟期要求土壤有较高的通透性,因此可以加强露田,田面泥土轻微裂开再进行2次、3次浇灌。

2.2.3 流通灌溉技术

流通灌溉技术是一种兼具浅水灌溉、湿润灌溉特点的综合性灌溉技术[4],灌溉过程要求次数少、周期长。此灌溉技术很好的解决了传统连续灌溉灌水不均衡、水源浪费的问题,它要求农业技术人员以间歇性的灌溉方式而不是连续不断的形式进行水稻田间供水过程。流通灌溉有着良好的节水功能,大大提高了田间灌溉效率,其水流流通速度是传统连续灌溉技术的1倍还多,同时,在节水的同时还大大提高了灌溉面积。

2.2.4 浅湿综合灌溉技术

不同于流通灌溉技术,浅湿灌溉技术是间替进行浅水灌溉和湿润灌溉的技术手段。本田期分蘖、孕穗采用浅水灌溉,其余生长期间可以采用浅湿综合灌溉技术。间替性灌溉中,浅水灌溉要求水深3~5cm不等,待土壤落水饱和呈湿润状态过后再进行下一次供水,依次交替进行。在灌溉过程中应注意适度晒田,保持泥土通透性。

2.2.5 控制灌溉技术

本田期秧苗刚刚移栽后,水稻稻田保持10mm的水深,返青阶段则保持25~50mm的水层。在返青阶段之后,田间不再保留水层,而是以通过确定根部水分情况控制灌溉额度。在初期人为供水,因作物本身的自我调节能力以及适应能力下对其部分器官的生长发育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同时却引起了水稻有机物质在所有器官中的重新配置,从而降低了营养器官的有机物供给来提高作物的经济系数。水稻控制灌溉技术在促进水稻生长发育的同时,通过影响植物内部的生化性质提高了作物的额产量以及品质。

2.2.6 后期灌溉技术

水稻叶龄灌溉技术要求水稻种植人员采取浅水插秧、深水活根;浅水分蘖,适当晒田;够苗搁田,先轻后重;间歇灌溉的方式达到节水、增产的目的。

3 水稻节水灌溉技术推广中的问题

水稻灌溉技术在达到节水目的的同时,还应考虑到在此过程中涉及的一些问题。

3.1 治虫与晒田冲突的问题

螟虫是侵蚀水稻的主要害虫,螟虫通过咬破水稻根部的茎进入其中损坏水稻。在晒田过程中应尤其注意螟虫防治。田间水层需达到30cm同时施药保持3d方可治虫。

3.2 前期灌溉与杂草生发的冲突问题

采用浅水灌溉、湿润灌溉等较传统的淹水灌溉,有效的提高了水稻的产量以及质量,但同时田间杂草生发率也大大的升高。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地区,应妥善处理好除草剂的喷洒量以及喷洒时间。

3.3 灌溉时期的正确把握

水稻生长发育的几个阶段需要不同程度的灌溉计量,如何掌握好灌溉时间是确保水稻增产的关键,这就需要专业技术人员丰富的经验技术以及细心的观察。

解决好以上几个主要问题,方能辅助闽东地区节水灌溉技术的高效率发挥。

4 结语

总之,水稻节水灌溉技术的更新需要广大农业技术人员广泛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水稻灌溉技术,使之转化为具有本国特色、本地区特色的节水灌溉系统。这种系统的形成需要以本地区的气候、地理等自然条件为参考,根据稻田实际情况,制定适宜的水稻种植、稻田节水灌溉措施,以达到节水增产的目标。总体来看,我国国内的水稻节水灌溉技术近些年来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尤其在节水、治虫、除草等方面,依然阻碍着该行业的向前发展。希望闽东地区水稻灌溉技术随着时代进步而不断发展,在今后能够给全国的节水灌溉理论增添一笔新亮的色彩。

参考文献

[1] 雷霆,陈芦根,魏小红,等.闽东农业信息平台的建设与探讨[J].闽东农业科技,2011(02).

[2] 顾恒岳,艾南山.农业气候系统及其动态模型[J].大自然探索,1984(01):44-56.

[3] 穆雅,李学中,毛国忠.水稻节水灌溉技术推广中的几个问题探讨[J].宁波农业科技,2006(01):23.

[4] 崔桂官,吴悦琴.水稻节水灌溉技术探讨[J].农业与技术,2000,12(20):24-28.

作者简介:陈鹏(1978-),男,汉族 ,大专学历 ,助理农艺师,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