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试论静脉输液一次排气成功的新方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试论静脉输液一次排气成功的新方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静脉输液;排气;方法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615-01

静脉输液通路的建立,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广泛应用,它是一种常用的给药方法,是治疗病人,更是抢救危重病人的一条生命线。如何顺利的开通这条生命线,输液排气一次成功是关键的第一步,是必不可少的操作步骤。如果在操作过程中因排气方法不当导致输液导管内存在气泡,不仅延误抢救时间,更使患者及家属产生紧张恐惧的心理,容易发生医患纠纷,造成护理质量下降,医患关系紧张。因此,我通过临床试验,摸索出一种较成功的排气方法。现报道如下:

1 资料

选择2012年5月至10月来我院急诊补液室输液的病人共计400人次,均采用百特公司生产的5%葡萄糖注射液500ml,加左克,并使用同样的带黄色橡皮管的一次性输液器(山东威高集团医用高分子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由同一名护士操作完成,前三个月使用常规法进行排气,后三个月使用新型法进行排气。

2 方法

2.1排气方法

①常规法[1],将茂菲式滴管倒置,打开调节器,使液体自然流入滴管,(若液体流不出,可挤压滴管),待滴管内液体达到1/2~2/3时,折叠滴管根部的输液器并迅速转正滴管,而后松开折叠处,同时上提滴管下端的输液管,再慢慢放下,使液平面缓慢下降,直到排尽导管和针头内的空气。②新型法,先关调节器,将针头插入输液袋,理顺输液管,并将输液导管末端与输液针紧密衔接,将茂菲式滴管倒置,打开调节器,使液体自然流入滴管(若液体流不出,挤压滴管),待滴管内液体达到1/2~2/3时,迅速关紧调节器,将茂菲式滴管放下,左手食指、大拇指紧拧住输液导管末端的黄色橡皮管,右手迅速将调节器打开移到导管中央,左手上抬,右手下压,使输液管成“V”字型,右手控制调节器,不要让液体下降过快,避免产生气泡,眼睛目视液体下降快流到调节器时,左手同上住黄色橡皮管控制液体下降,速度不可太快,右手全部打开调节器,使液体顺利通过调节器,这时右手重新掌握控制权,流到过滤器时,速度一定要放慢,使药液均匀通过过滤器(此地是产生小气泡的高发地),最后就是两指压住针头向上,至排尽导管内的空气。

2.2评定方法

目测输液管内、管壁及过滤器、,注射输液针管内有无气泡。

2.3统计学方法

采用X ?检验。

3 结论

常规法一次排气成功162例次,失败38例次,新型法一次排气成功190例次,失败10例次,经X ? 检验,p

4 讨论

4.1导致输液管内气泡的原因

多数因排气方法不当,其他如使用的一次性输液导管在装运中的压痕,是内壁不够光滑等,气候变化使导管夏软冬硬。临床上对茂菲式壶下输液管内小气泡、量少的,一般都通过振动管壁使气泡向上排气法,但很难将其弹出,且浪费护士时间。对于大气泡、量多的,采取排液排气法,但浪费药液,不适用于输液量小的药液。输液过程中导管内有气泡,在临床上不但会引起患者和家属的担忧,而且也影响我们的护理质量,易引出医患矛盾,引起医患纠纷。

4.2新型法的优点

①新型法在排气前关调节器,防止排气前液体自动流入到导管形成气泡。输液导管末端与输液针管衔接紧密,其一防止脱落,其二防止药液在流经接头处时产生气泡。②常规法将倒置的滴管下端折叠,转正滴管时,此时的调节器是打开的,在折叠不紧的情况下,滴管内的液体和空气可同时进入滴管下端的输液器内,导致导管下端有气泡。而新型法由于茂菲式滴管转正时,调节器已关闭,此时药液不会向滴管下流动,滴管内的气泡会自动上浮。③滴管下液体排气时,两手控制液速,不会因茂菲式滴管呈直立,排气过快液体呈直线水柱迅速流入下方,液面产生较大冲劲,形成气旋及飞测的液体而产生较多的气泡,气泡随着气旋被液体带入滴管下导管[2]。而会使液体流速慢,液体可较好地湿润输液导管内壁,避免因液体流速快而导致内壁气泡产生。④“V”字型,使液体朝上流时有一定阻力,可间接的减慢流速,同时可使空气向上,有效防止气泡产生。⑤通过过滤器时放慢速度,使药液均匀通过,可避免因速度过快,未充分湿润过滤器膜而产生小气泡。

参考文献:

[1]崔焱.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2]李燕,郑周鹏,杨颖.介绍一种新的静脉输液排气方法[J].护理学杂志,2002,17(12):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