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梵高奶奶”办雕塑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梵高奶奶”――邬良英带着她的雕塑作品进城了!当这位自称“丑女子”的半文盲神奇老太,把其反映朴实生活的数十幅雕塑和绘画作品摆上乡村嘉年华公园时,随即成为众多游客追逐的明星。
奇:雕刻靠观察和想象
每天同样是在家喂猪、煮饭、干农活,但和其他农妇不同的是,邬良英老人,却在2年前偶然发现了自己生活的另外一种追求――雕刻。“两年前,我无意之间在电视上看到法国巴黎卢浮宫内雄伟的艺术作品,被深深地震撼,当即决定自己做雕像。”邬良英说。
邬老居住在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买一包盐都要走近2个小时山路的地方,在这样偏僻的山村一隅,老人却能创作出让艺术家都称奇的作品,其难度可想而知。
老人雕刻的数十件雕刻作品中,大多作品都是英雄人物,如刘胡兰、江姐、雷锋、花木兰等以及家禽动物类,如狗、猫、鸟、鱼、大象等。但我们发现一个细节,就是作品中,除了猫和狗等常见家禽外,其他的大多作品都与常规形象不太符合。如大象,我们看到的大象应该有大大的耳朵长长的象鼻,但老人雕刻的大象除了鼻子以外,却和猪有几分相似。
“我从来没有见过大象长什么样,那段时间想在《人与自然》频道看一看有没有大象的节目,却常常因为农活耽搁或总是记不住播放时间,这样就一直没看见大象,但我听别人说,大象有长长的象鼻,和猪长得很像,就想象着雕刻了出来。”邬良英说。自从迷上雕刻以后,老人就开始观察周边事物,一段时间后,猫狗花鸟等都雕刻了一通,可老人并不甘心于此,她真正最想雕刻的是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如刘胡兰、雷锋等。但在那样的环境里,没有英雄人物的照片对比,老人靠的却是想象。
“我在小学课本里读到过很多英雄人物”老人说,边说还边背诵起小学课本里对英雄人物形象的描绘,如江姐是方形脸,是一个坚强的革命女烈士等等。最让我们感到诧异的是刘胡兰衣服的纽扣,它不是普通的扣子形状,而是一枚鲜艳的五角星型纽扣。“刘胡兰牺牲的时候还是一个学生,人民解放是她的希望,用五角星就代表五星红旗时刻围绕着她,她的目标也一定会实现。”老人说。
真:雕刻用料从不含糊
当喜马拉雅美术馆馆长、雕塑家刘景活听说了邬良英的传奇艺术经历后,曾一度担心是另一个“周老虎”,在他看来一个没有任何美术基础的农妇,要在两年内完成数十件雕塑作品和数十件绘画几乎完全不可能。于是一个人悄悄来到邬良英的村子“暗访”,结果被老人门前院子里的“宝贝们”震撼了。
“那是专业雕塑都做不出来的艺术”,刘景活说,看到老人院子里摆放着的大小不一的作品,他从惊奇到佩服,甚至说,老人的作品如果称之为“俗”,即大俗大雅,那自己再看看自己的那些作品,只能称为“恶俗”。正如许多和自己一样做雕塑的人,早已经习惯那些潜意识里的模板,反复的按着常规的思路做,却往往忽视了生活中最朴实最纯净的东西。我们发现老人的雕塑材质大多是水泥,当被问起为什么用水泥做雕塑时,邬良英的回答是反问句:“水泥能够修高速路、高楼,为什么就不能做雕塑?”刘景活说,他在老人家里看到老人制作雕刻的全部过程,那是一种比自己雕刻还要难的制作。
“首先她要把石膏和水泥混合,用木板将周边固定成方形,再进行雕刻。”刘景活说,时间把握上有很多考究,老人总是一遍一遍的尝试,失败了重新再来,这样的雕刻比自己现在的雕刻要难许多。“她的每一个雕塑都有一个寓意”,刘景活说,老人给自己雕刻的作品均取了名,如“丰收”、“年年有鱼”等,她说,王昭君出塞的原因是藩王看上了王昭君的美貌,想娶她,于是经常对汉朝动武,王昭君为了避免血流成河,才出塞的。在介绍一个名为“鱼水情”的作品时,老人激动地说,鱼离不开水,水离不开鱼,它们是一体的。在不大的盆子里,两条肥肥的鱼盘在里面,最特别的是,老人每天都会往盆里加水,让雕刻顿时有了灵气。刘景活说,“老人的作品奇就奇在这里,她所展现出来的作品寓意是世人都明白的道理,但是她却能把这些简单的道理融入到自己的雕刻中,这是很多专业人士都应该学习的地方。”
痴:吃饭都困难还要创作
“我不想每天的生活都是‘茄子海椒’,我想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老人说,自己最初的创作并不顺利,首先是老伴不支持,认为吃饭都成困难的家庭,哪里有那么多闲钱给自己做这些事情。其次是村里的人大多抱着讥讽的态度看自己。
但是所有的困难并没有阻止老人创作的角度,她花了300元买来雕刻用的切割机,为了凑齐原材料钱,10元、20元不等的积攒,一个雕刻作品成本大约在50元左右,2年来前后也用去她千余元,对于那样的家庭条件,是一笔巨大的开销。老人说,最困难的时候是去年2月份,家里要买种子买米以及买油等日用品,当时真的是吃饭都很困难,唯一能保证的只有自己4个月大孙女的奶粉钱了,想要继续雕刻简直是天方夜谭。可是自己热爱的雕刻也不能丢啊!在这样的情况下,老人想到了一个可以继续创作的办法,那就是用泥土来创作。“一次背60斤,差不多要背3次才够雕刻一幅作品”老人说,虽然泥制的雕像要粗糙很多,但只要不风吹雨打,放在家里也能保存上百年。水泥石膏制的成品可以保存上千年。
不仅如此,老人对雕塑的热情已经到了痴迷的境界,家门前的菜地就是她创作的“工作室”,平时白天务农没有时间雕刻,常常都只有晚上工作,很多时候为了制作一件雕塑忙个通宵。“有一次夜里下雨,我就看见她左手撑伞,手臂里夹着手电筒,用右手继续雕刻”,刘景活说。
善:只雕刻英雄和好人
对于专刻英雄人物,老人有自己的看法。她说,我觉得只要是英雄,是好人,只要是能够劳作的牲畜,都会雕刻。除了雕刻,老人每天都会坚持画画、写作,新近画了雾都重庆、刘景活雕像、田园生活……看到她的文字以及字体,简直无法让人相信这是出自一个农妇的手,她在家中梁柱上写下“对联”:“千辛万苦雕雕塑,丑女子遭人嫌也见光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