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神奇美丽的抚仙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神奇美丽的抚仙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彩云之南,清溪流玉,一湖抚仙。

一镜湖泊可以抚慰或者摸抚仙人,这应该是怎样的景致呢?带着一种神秘感、崇拜感、敬畏感,来到了云贵高原,来到了滇中玉溪,拜谒了我魂牵梦绕的抚仙湖。

抚仙湖的迢荡与旷放不及洞庭湖,但它有着气蒸两百多平方公里境域的大气与豪爽。

抚仙湖的温媚与静婉难赛西子湖,但它饱蕴着一种高天不语的静美和细雨无声的妖柔。

流多浑浊,唯抚仙湖最清

澄江抚仙湖位于云南省玉溪南部,湖面海拔1722.5米,总面积为216.6平方公里,仅次于滇池和大理洱海,是云南省第三大湖。平均深度为87米,最深处有157米,是云南省第一深水湖、我国第二大深水湖,也是云南旅游景点中较为特殊的一个。湖容量达206.2亿立方米,相当于12个滇池的水量,6倍的洱海水量,蓄水量是云南省第一大湖。抚仙湖水清澈纯净,透明度平均为8米,最大可达12.5米,是我国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泊,常年保持Ⅰ类水质,占全国优于Ⅱ类水质淡水湖泊水资源总量的5O%以上。明末徐霞客在他的《滇游记》中写到“滇山唯多土,故土多壅溜成海,而流多浑浊,唯抚仙湖最清。”

澄江抚仙湖名声鹊起是因为1992年在湖底发现“水下古城文明”,“扁形人面图案、类似母系氏族分娩的图腾、类似于阿拉伯数字、古罗马字母的‘0’、‘1’、‘Y’、‘I’的符号,以及那些横七竖八的猜不出功能与用途的刻痕、颇似青铜器一角的金属碎片,高达19米、底长30米的五层世纪坛式建筑”等等古代文明迹象,神秘的澄江抚仙湖水下建筑与古澄江抚仙湖滇文明相距不远,在历史上它们有何关联?为何两处繁华的文明都先后神秘消失?这些“未解之谜”和玛雅文明、百慕大之谜一样,引发着人类永远在追求。但愿通过抚仙湖水下古城遗址的一次次科学和严谨的探秘行动,能早日复原抚仙湖一带在当时的社会环境、社会生活、城镇村落、祭祀活动等,让又一个中华文明千古流芳。

沿澄江抚仙湖山川秀丽,胜景很多。西面的尖山平地拔起,状如玉笋,雄伟峻峭,被称为“玉笋擎天”;东部有温泉,当地叫热水塘,热水塘位于澄江县海口镇,泉口甚多,从山脚一直延伸到湖底,涌水量大,水温一般在40℃左右,水质含硫,是沐浴、疗养的理想之地;东北面的回龙山如大象长鼻,故称象鼻岭;南面山间的海门河,仅长一公里多,隔山连江川的星云湖,河中段有一堵伸到水面的赧色石壁,称“界鱼石”,其旁还有一块石碑。碑上有诗:星云湖栖息之大头鱼,抚仙湖生长的 鱼,以石为界,不相往来。明代云南巡抚姜恩睿留下一首诗,“星云日向抚仙流,独禁鱼虾不共游,岂是长江限天堑,居然尺水割鸿沟”,对这一自然奇观做出了生动的阐述。

抚仙湖的美丽传说

抚仙湖的大名给它赚来了不少人气。但是,真正知道抚仙湖名字由来的人可谓寥寥。在澄江县城的凤山公园,有一个名为“抚仙”的雕塑展现澄江抚仙湖的是肖、石二仙陶醉于抚仙湖的情景。雕塑上有这样的记载:“传说天上有石、肖二仙因慕‘澄江海’的清澈明净,驾云来到湖边,被这瑰丽的湖光山色所陶醉,以至流连忘返。久之,二仙搭手抚肩化为山石。抚仙湖也因此得名。”

相传,深居天宫的玉皇大帝,一日步出宫门,远眺人间,发现一颗状如葫芦的明珠,镶嵌在云雾缭绕的万山丛中,湛蓝明净,波光粼粼,美丽至极。玉皇大帝为之倾倒,急传肖、石二仙立即下凡,描摹这人间美景,带回天宫,装点天堂。

肖、石二仙急忙腾云驾雾,飘落在明珠东南方向。走近一看,迷离美景展现在眼前:明珠四周,嶙峋怪石密布,峥嵘多姿,仪态万千;有的如冲天玉笋,有的似文房笔架,有的如大象汲水,有的似猛虎下山;孤山独坐湖中,云雾迷漫时,似一座忽大忽小、忽升忽降、缥缈无常、变化莫测、神奇美丽的仙岛,与明珠交相辉映;烟波浩瀚的湖泊,无波时水平如镜,柔和妩媚,像一位袒胸露怀的少女,在安闲舒适的憩睡。起浪时白浪叠现,如满盘碎玉在晃动,又似朵朵睡莲在竞相开放。

远山近水,州岛错落,好一幅色彩怡人、幽深奇崛的山水画卷!肖、石二仙只顾搭手抚肩地在观看,在赞叹,竟痴痴迷迷地忘了画画,忘了归期。一日复一日,一年复一年,他们定定地站在那里,陶醉在迷离美景之中。久而久之,两位神仙变成了两座石峰。看,在抚仙湖的东南方,果真叠立着两座形似搭手抚肩、俯视明珠的石人山。据说,这就是肖、石二仙变成的,抚仙湖之名便由此而来。

水下探秘活动拉开帷幕

1992年,从小生活在云南澄江抚仙湖边的职业潜水员耿卫,在水下发现了大量人工建筑的遗迹。迄今,他潜入抚仙湖水下探秘人工建筑累计已达60多次。

2001年6月,中国首次湖泊水下考古在抚仙湖进行。

2006年6月17日,第二次抚仙湖水下探秘活动拉开帷幕。

2005年年底,耿卫在云南澄江县披露了近两年来水下考古的最新发现。

澄江抚仙湖张张金色的声纳扫描图显示出水下城市宏伟的轮廓,令人惊诧。耿卫介绍说,目前已经探明的古城遗迹面积达2.4平方公里,规模不逊于上世纪70年代的澄江县城。主要建筑共有8个,其中两个高大阶梯状建筑和一座圆形建筑最为重要。

在这两座建筑中间还有一条长300多米、宽5-7米的石板路面,用不同形状的石板铺成,石板上面有各种各样的几何图案。在另外一片区域里,还发现了一座圆形建筑,底部直径为37米,南面偏高,依稀可以辨别出台阶。该建筑北面倒塌得比较严重,东北面有个缺口,形状类似于古罗马的斗兽场。

在云南晋宁石寨山曾出土大量古滇国时期的青铜器,耿卫仔细观察后发现,很多青铜扣饰(一种青铜质地的圆形小饰品)上都有台阶式建筑的图案,有的上面还有用于祭祀的杆栏式建筑图案。他认为,这表明祭祀活动在古滇人的生活中已经相当重要,那些高大的台阶式建筑就是古滇人祭祀活动的遗存。

更令人称奇的是,刻画在一些青铜扣饰上的环形台阶式建筑图案,几乎与水下发现的圆形建筑形式一模一样。耿卫认为,水下圆形建筑就是扣饰图案描绘的原型。曾有专家认为,圆形建筑是娱乐设施或体育场,耿卫表示不能赞同,“如果是舞台建筑,过于奢华,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是不切实际的。”

耿卫说,和其他的古代文明遗迹相比,抚仙湖水下遗迹的规模绝不逊色,拥有超过21米的高大建筑,这在玛雅文明遗迹中都是不多见的。对它的研究将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困扰考古界多年的古滇文明的谜团,很可能通过抚仙湖水下古迹揭开。

独一无二鱼

抚仙湖算得上是鱼类宝库,鱼种的展览馆了。有江河中出名的四大家鱼,鲭、草、鲢、鳙和湖泊中常见的鲤、鲭、 鳊等三十几个鱼种。它们之中的佼佼者就是鱼,又名白鱼、抗浪鱼,它有较高的食用价值,据查全世界所有的海洋湖泊里,除抚仙湖外,没有哪里再有鱼。这人间绝无仅有的珍贵鱼儿,传说来自天宫王母娘娘的瑶池,连康熙皇帝对它也宠爱有加。

传康熙年间,澄江人赵士麟在京城做史部左侍郎。有一天他在宫里的住所煎抗浪鱼吃,那时还不叫鱼,叫“海蛆”,香飘四溢,挡不住诱惑的皇上偏要尝尝,他吃了鱼后,美得连连叫好,当即降旨,把抗浪鱼定为贡品。康熙皇帝问,是什么鱼?赵士鳞回皇帝的话,叫“海蛆”。康熙皇帝说不雅,听了赵士鳞对“海蛆”的介绍后当即取名叫“鱼”。后来,这两个字收进了《康熙字典》,对此,《康熙字典》里专门列了一个词条对“鱼”作了记载和解释,称这种鱼“干而中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