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学习新课标 掌握新方向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学习新课标 掌握新方向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新课标》对语文课程的重要性有了进一步的阐述:它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下面我浅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新课标强调语文学习的实践性

2011版新课标的描述,“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由此可见,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是“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而不是“学会”

甚或“完全学会”。教学中,我们需合理把握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度”,切忌拔苗助长,以免违背学生成长规律造成学生学习兴趣的丧失。

二、新课标更加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在以前,语文学习可能只要认识字会写字,会阅读文章会写文章就可以了。但是现在语文学习不仅仅是学习语文知识,而且也重视过程与方法的学习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和感悟。我们不仅要教人求知,更加要教人做人。语文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将来学习和今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这种基础,就是一个人的听、说、读、写能力。前几年很多老师的教育依旧是停留在传统教育的模式中,听说读写很重视,但过程方法和情感的体验依然没有重视起来,重视起来的也很难做得好。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这条道路依旧是任重而道远的。

三、语文新课标准突出了“语文味”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而且,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因此,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根据各不同学段的学生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比如,识字与写字的要求有所不同,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实用结合。我国有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能写诗也能吟”的俗语,古圣先贤也早就指出了读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我们都知道,古代私塾的教学方式再简单不过了,熟读成诵,积少成多,然后融会贯通,化为己有。一味的读,一味的背,在硬性的读、背的戒尺下不也培养出了大量儒生。由此可见“读”在语文学习中还是具有相当的作用的。我们有时看到有些语文教师却对“读”束之高阁,在阅读教学中去搞新花样。教师纯粹“为讲而讲”,学生纯粹“为学而学”,方法看似灵活多样,课堂也颇显热闹,可是学生学完一段时间后实质却知之甚少,遗忘很快。正如走马观花而已。

四、语文生活化

将语文教学由课内拓展到课外。首先,要更新理念,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要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让学生成为支配课余时间的主人。教学中要强调“精讲”,使学生能在课内完成大部分作业。为此,要关注儿童的经验和体验,并以儿童的经验、体验为中介,解决语文课程的抽象性、概括性、典型性与儿童生活的具体性、多样性、独特性的矛盾。所以,教师要打破课内课外的界线,树立大语文观,生活处处有语文,把语文课堂延伸到学生五彩斑斓的生活之中,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我在语文教学中及时让学生进行模仿练习,能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从而使语言运用练习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当然只有把别人的东西学好了,才能最终据为己有。如仿写《假如》和《太阳是大家的》这一类结构明显的例文时,一位孩子这样仿写《假如》:“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没有家的动物画许多房子。让动物们不会在寒冷的北风里缩着身子,轻轻哀叫;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沙漠画上一片一片的树林。让沙漠变成绿洲,小动物们都有一个新家;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一定给爷爷画一个好脑袋,还他一个健康的身体。他再也不会只躺在医院里痛苦地叫,而是和我们一起在大夫山里跑步。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孩子们都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即兴创作,笔下生花。这样的仿写不是呆板的死抄,而是灵活的运用。

总之,在教育教学规律的推动之下,在“新课标”的指导之下,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一定会逐步远离偏、繁、难并且向着理解、探究、分析、综合、运用等方面发展。在今后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我将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发现、去感悟语言文字之美、作者情感之美、文章意境之美,努力还学生一个轻松高效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