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糖尿病友健足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糖尿病发病率在成倍增加。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据世界糖尿病组织预计,2005年全世界糖尿病患者有2亿左右,中国糖尿病患者的数量仅次于印度,居世界第二。据统计现在我国有糖尿病患者4000多万,糖耐量减低者不少于3000万,每年将有8%~10%转化为糖尿病。
一、糖尿病基础知识篇
糖尿病是一组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临床综合征,以高血糖为主要共同标志,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和)作用缺陷,靶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以致糖,蛋白质、脂肪、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久病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的慢性进行性病变,引起功能缺陷及衰竭。病情严重或应急时可发生急性代谢紊乱,例如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
1、什么人容易患糖尿病
与糖尿病患者有血缘关系的家庭成员。
女性有分娩巨大胎儿史(即新生儿出生体重大于4公斤)者或曾患妊娠期糖尿病者。
肥胖者包括肥胖儿童。
高血压、高脂血症(主要指高甘油三酯血症者)。
曾有过高血糖或尿糖阳性病史者。
40岁以后,体力活动少,营养状况好,工作负担重或精神紧张者。
2、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和过程
糖尿病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1型和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不尽相同。2型糖尿病的发病主要由以下几个阶段:
1.遗传易感性 和1型糖尿病类似,2型糖尿病也有家族发病的特点。这种遗传特性2型糖尿病比1型糖尿病更为明显。例如:双胞胎中的一个患了1型糖尿病,另一个有 40%的机会患上此病;但如果是2型糖尿病,则另一个就有70%的机会患上2型糖尿病。
2.高胰岛素血症和(或)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抵抗是指胰岛素执行正常生物作用的能力不足,胰岛素受体表达降低,信息传递障碍。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缺陷是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的两个基本环节和特征,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高血压、血脂异常、肥胖等有关,是“代谢综合症”的成份之一。这个阶段的患者,血胰岛素水平可以正常或高于正常,但由于胰岛素抵抗作用,胰岛素介导下的肌肉和脂肪组织摄取葡萄糖的能力及降低,同时肝脏生成葡萄糖增加。为了克服这种情况,胰岛素分泌增高,但仍不能使血糖恢复正常的基础水平,导致高血糖。
3.糖耐量减低(IGT)大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均经过IGT阶段。糖耐量减低即空腹血糖正常或超过6.1mmolL(110mgdl),而餐后2小时血糖值高于正常值,超过7.8mmolL(140mgdl),但又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的人群。每年约有1%~5%的IGT发展成为2型糖尿病,高者可达12%。IGT转化为糖尿病的危险性是正常人的100倍。
4.临床糖尿病 此期可无明显症状,或逐渐出现代谢紊乱的症状,或以糖尿病的并发症为首发症状。血糖肯定升高,并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3、预防糖尿病从儿童抓起
一般人认为,成人才得糖尿病,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儿童患糖尿病的患病率呈攀升之势。研究表明肥胖已经成为糖尿病年轻化、儿童化的重要原因。必须重视肥胖和糖尿病之间的密切联系。下面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金慰鄂教授提醒人们,运用科学的生活方式,如健康饮食和体力活动,进行有效地预防儿童糖尿病的发生。
苏州一名一岁多的患儿,因不明原因的呕吐、呼吸急促、短暂昏迷被父母送往苏州大学附儿院急诊。家长说,患儿暴饮、多食已有半个多月,每天喂10多次,婴儿还是哭闹不止,经医院检查,患儿血糖比正常值高出5倍多,最后确诊为急性糖尿病。
如今在中国,糖尿病已不再是中老年人的“专利”,小小年纪挤到糖尿病行列已不乏其人。10~14岁的儿童是糖尿病低龄化的高峰段。我国儿童糖尿病已占全部糖尿病人数的5%,且以10%的幅度上升。高发病率,低年龄化,糖尿病表现出这“一高一低”的新特征并非偶然,这是因为家长过于宠爱“小皇帝”的结果。多吃少动,营养过剩,再加上熬夜,使一些孩子年龄不大,但养成了不良的生活习惯。喜欢吃甜食、油腻食品,容易因肥胖而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我国儿童糖尿病患者越来越多。在日本,儿童2型糖尿病占儿童糖尿病总数的80%,远远高于1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我国目前尚缺乏这方面的精确统计,但2型糖尿病明显增多已是不争的事实。2型糖尿病大多起病隐匿,加之患儿能吃,吃得“胖乎乎”的,看上去营养不错,很少注意到“小胖墩”有什么病。因而直至患儿出现并发症这后才检查出糖尿病。
糖尿病缘何低龄化?专家们认为是由于:①饮食高热量。吃得多,动得少,胖得快,而肥胖正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诱发因素;②睡眠不足,睡眠不足8小时,分泌的胰岛素要少50%,血糖水平就会升高,引发糖尿病。③维生素D缺乏。据芬兰科学家一项调查表明,儿童除了摄入的热量过多外,维生素D摄入不足,也是儿童糖尿病高发的主要原因之一。④病毒感染,可能增加其罹患1型糖尿病的危险性。妇女在怀孕期间如感染风疹病毒或其他病毒,也有可能使婴幼儿患糖尿病。
针对导致糖尿病低龄化的原因,我们应“针锋相对”的予以预防。因此,一定要讲究膳食科学,避免营养过剩及偏食。尤其是要少吃炸薯条、炸鸡腿、汉堡等高热量的洋快餐。还要加强体育活动,切忌以看电视、打游戏机、玩电脑来代替课外锻炼。此外,注意劳逸结合,保证8小时的良好睡眠,切勿给孩子布置过多的课外作业,让孩子有自己活动的空间,以避免精神长期高度紧张。让孩子多晒太阳,吃些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海产品、动物肝脏及蛋类等。注意进食蔬菜一定要新鲜,并要清洗干净、尽量消除农药污染。还要注意饮食卫生,防止受到肠道病感染。必须指出的是患儿往往伴有黑棘皮病,表现为颈部、腋下、肘窝及皮肤皱褶处呈黑色、粗糙,似泥垢却洗不掉。家长还应留意,如果孩子一直身体很好,突然间出现干渴,并由于大量饮水而发生遗尿,或未患过湿疹的孩子出现湿疹,且一直难以治愈,则需要到医院去检查尿糖,如为阳性,则应及时治疗。尤其是有糖尿病家族史者,一定要定期检查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后者对早期发现糖尿病较前者意义更大。及早发现糖尿病,治疗起来就容易多了。
二、专家论坛篇
专家简介:罗玉兰,女,1971年毕业于武汉医学院,现为湖北省襄樊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兼职副教授,襄樊市糖尿病协会副理事长、内分泌学术委员会委员,常年从事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的研究及临床工作,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目前国内外糖尿病患者并发足溃疡发病率明显上升,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今年世界糖尿病日的主题是“糖尿病与足保护(Diabetes and Foot Care)”为了让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足和糖尿病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本刊记者对湖北省襄樊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罗玉兰进行了采访。
记者:罗主任,糖尿病足是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请问什么是糖尿病足?
罗主任: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是糖尿病患者由于神经病变及各种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变而导致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或)深部组织的破坏,是糖尿病发展中的一个严重阶段,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严重慢性并发症之一,严重威胁着糖尿病病人的健康。糖尿病足是一个全身性疾病,它既有内科疾病的临床表现,又有肢端溃烂、局部感染等外科疾病的症状,所以在治疗上,要重视内外科综合治疗。
记者:糖尿病足的危害有哪些?
罗主任:糖尿病足的危害主要是足部溃疡久治不愈,继发感染,发生坏疽,最终导致大约85%的糖尿病患者下肢截肢。糖尿病患者发生下肢截肢的危险性是非糖尿病者的15倍。在非创伤性截肢中,糖尿病患者占50%以上。
记者:请问糖尿病足是如何发生的?
罗主任:糖尿病足的病变基础是糖尿病患者的两大慢性并发症,即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由于机体持续处于高血糖与蛋白质的非酶糖化状态,脂代谢紊乱,血液的高粘稠、高凝状态以及下肢循环的特点等诸多因素,使糖尿病人的下肢动脉发生血管病变,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导致微血管和微循环有不同程度的障碍,从而使下肢供血逐渐减少;而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则会导致肢体末梢的保护性感觉减弱或丧失,使机体缺乏对足部的保护措施,从而极易引起机械的或温度的损伤,一旦感染,则难以控制,加重其病变,最后发展成为足坏疽。在年轻的1型糖尿病患者,主要为神经病变;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和神经因素同等重要。
记者:什么因素容易诱发糖尿病足?
罗主任:糖尿病足常见诱因有:穿鞋不当,如赤足穿鞋或鞋子大小不合适,发生摩擦伤;修剪趾甲过深致伤;取暖不当或洗脚水温度过高烫伤;足癣,胼胝治疗不及时,不适当,破溃等。糖尿病足患者周围神经病变致使足部感觉严重减退,甚至丧失,足损伤后也常不能及时察觉,延误治疗,感染扩散致糖尿病足发生。
记者:哪些情况容易导致溃疡?
罗主任:主要有以下情况:
周围感觉-运动神经神经病变
自主神经病变
阻塞性动脉血管病变
关节及肌腱硬化,导致足底压力增加
水肿
容易发生感染
行走姿势改变 (步子的长度,足根的着力)
大泡生成性糖尿病皮肤病变
糖尿病性皮肤病变
脂肪样变性细胞渐进性坏死
脉管炎
静脉病变所致的腿及足部溃疡
记者:糖尿病足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哪些?
罗主任:根据糖尿病足部病变的性质,可分为湿性坏疽,干性坏疽和混合性坏疽三种临床类型。
1.湿性坏疽:临床所见到的糖尿病足多为此种类型,约占糖尿病足的34。多因肢端血液循环及微循环障碍,并伴有周围神经病变,皮肤损伤感染化脓。局部常有红、肿、热、痛、功能障碍,严重者常伴有全身不适,毒血症或败血症等临床表现。
(1)湿性坏疽前期(高危足期):常见肢端供血正常或不足,局部浮肿,皮肤颜色紫绀,麻木,感觉迟钝或丧失,可出现踩棉絮感,部分患者有疼痛,足背动脉搏动正常或减弱,这个时期常不能引起患者的注意。
(2)湿性坏疽初期:常见皮肤水疱、血泡、烫伤或冻伤、鸡眼或胼胝等引起的皮肤浅表损伤或溃疡,多发生在足底、足背等部位。
2.干性坏疽:糖尿病患者的足部干性坏疽较少,仅占足坏疽病人的5%。多发生在糖尿病患者肢端动脉及小动脉粥样硬化,血管腔严重狭窄;或动脉血栓形成,致使血管腔阻塞,血流逐渐或骤然中断,但静脉血流仍然畅通。阻塞动脉所供血的远端肢体的相应区域发生干性坏疽,其坏疽的程度与血管阻塞部位和程度相关。较小动脉阻塞则坏疽面积较小,常形成灶性干性坏死,较大动脉阻塞则干性坏死的面积较大,甚至整个肢端完全坏死。早期患者怕冷,皮肤温度下降,肢端皮肤干枯,麻木刺疼或感觉丧失。间歇跛行或休息疼,多呈持续性。晚期可出现足的坏疽和坏死。肢端干性坏疽时常并有其它部位血管栓塞,如脑血栓,冠心病等。
3.混合性坏疽:糖尿病患者混合性坏疽较干性坏疽稍多见。约占糖尿病足病人的15%。因肢端某一部位动脉阻塞,血流不畅,引起干性坏疽;而另一部分合并感染化脓。混合坏疽患者一般病情较重,溃烂部位较多,面积较大,常涉及大部分或全部手足。感染重时可有全身不适,体温及白细胞增高,毒血症或败血症的发生。
记者:糖尿病足是如何进行分级的?
罗主任:按糖尿病足的Wagner分级法,可以将糖尿病足分为5级:
0级:高危险足,无溃疡。
1级:浅表溃疡,无感染。
2级:较深的溃疡,通常有蜂窝组织炎,但不伴有脓肿或骨的感染。
3级:深部溃疡,伴有骨组织病变及脓肿的形成或骨髓炎。
4级:局部的坏疽(趾、足根或前足背),并有神经病变。
5级:全足坏疽。
记者:罗主任,根具以上您谈到的糖尿病足的危害性那么大,如何进行治疗呢?
罗主任:糖尿病足是一种慢性、进行性、全身性疾病。它既有糖尿病内科临床表现,又有局部溃烂、感染等外科的表现,常在发生坏疽之前或同时伴有血管病变,神经病变,局部感染及其它相关心、脑、肾、眼底病变、肺部感染,酮症酸中毒等急慢性并发症。因此,涉及到多学科检查、诊断与综合治疗。
基础治疗需要贯穿治疗整个过程的始终:主要内容包括控制糖尿病,改善微循环及血管再疏通,抗感染,纠正各种相关急慢性并发症和支持疗法。此阶段的治疗用药,需要贯穿治疗整个过程的始终。要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忌只见局部伤口,忽略全身状态的做法。
局部伤口不宜急于清创:在糖尿病足急性期,局部红肿热痛较为明显,但除急性化脓需切开引流外,不宜过分进行清创手术处理,以防止坏疽蔓延扩大。
清除坏死组织时宜采用蚕食的方法:在基础治疗有明显效果后,患者一般情况好转,不良代谢状态得以纠正,糖尿病及全身和局部的感染得到控制,循环与微循环得以改善。此时足坏疽局部与健康组织界限比较清楚,可进入去除坏死组织阶段。清除坏死组织主要采取“蚕食”的方法。同时加大引流力度,为创面愈合创造条件。
内外科治疗不宜偏废:外科血管重建手术及介入放射学治疗糖尿病足,是近年来的新手段之一,主要解决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所引起的足部坏疽。但由于大部分糖尿病足坏疽是由于微小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所致,因此,仍要强调内外科综合治疗。根据病变程度和部位,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记者:糖尿病足部溃疡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严重慢性并发症之一,治疗方面有那么复杂,如何进行预防?
罗主任:足部皮肤护理和保养是预防糖尿病足的重要环节。在严格控制血糖和纠正不良代谢状态的基础上,注意足部卫生和避免足部外伤可以有效的防止糖尿病足的发生和发展。
(1)皮肤的护理
①每晚用温水(不超过35℃)和中性香皂洗净双脚,并用柔软的吸水性强的毛巾轻轻擦干,特别是足趾缝间要避免擦破,以防发生微小的皮肤损伤。
②擦干后涂上油(乳、营养霜或维生素-E油),充分摩擦,以保持皮肤的柔软性,清除鳞屑,防止干裂,趾间不需涂擦,避免使用凡士林、石蜡油、无机油。
③按摩足部时要从趾尖开始,逐步向上,这样有利于血液循环;
④若趾甲干脆,每晚可用中药硼砂(每升水用一汤匙,约15g),微温水将足浸泡30分钟,软化趾甲,然后用软布按摩足趾周围,保持趾甲周围的干燥清洁。
⑤学会正确剪趾甲,不要把趾甲剪得过短,剪趾甲时必须顺横向剪直,可以用一个锉指甲用的小锉子将趾甲边缘锉圆滑。
⑥不要自行修剪、切除脚上的鸡眼或胼胝体,应由医生或专业人员完成。
⑥冬天要保持双脚温暖,可穿松软的棉袜,千万不要用电热器或热水袋烘脚,以免烫伤皮肤。并避免穿不合脚的鞋袜和赤脚行走。
⑦有些外用药物刺激性太强,必须经医生同意方可足部涂用。
(2)皮肤摩擦伤的护理
①每日检查自己的足,及时发现足部是否有水疱、裂口及擦伤等。因为足部溃疡感染及坏疽都是从微小伤口引起的,一旦发现,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②保持足部皮肤完整清洁。脚上表皮擦破时,不要用手去撕,而应立刻用香皂、酒精等清洁消毒,再以消毒过的绷带包扎,不需敷用药膏。
③禁用刺激性消毒药水如碘酒等,必要时可用碘伏外用。
④预防足部霉菌感染。每次洗脚或洗澡后,保持局部干燥。若已患足癣,可外用克霉唑软膏,有继发感染的足癣病人应使用1:8000高锰酸钾溶液洗脚,每日1~2次,擦干后外用消炎药膏及纱布包裹,必要时应口服抗生素。
⑤如果使用鞋垫,应选大小适中的鞋垫,以免皮肤磨损受伤。如有以下各种情形时,应立刻请医生诊治:瘀血、肿胀、发红、发热等;
(3)挑选一双合适的鞋
①买鞋时要在穿时应非常舒适。因为糖尿病人多有周围神经病变而感觉迟钝,不能只用手摸,凭感觉选鞋。
②选择布鞋为好,因为布鞋空气流通性能较好,可减轻足部出汗,引起足部皮肤过敏或感染的危险性也相应下降。
③避免穿高跟鞋宜穿平底鞋,由于高跟鞋可给足趾施加额外的压力,会影响血液循环,甚至造成挤压伤或水疱产生。
④鞋头不要太挤,要预留一定的宽度和长度,避免夹挤而影响末梢循环。
⑤购置的新鞋,最初几天对易磨擦部位,放置一点棉花等,初穿时应先试穿半小时,看看是否有哪个部位皮肤已被磨红肿等,如果没有问题发生,可逐步增长穿着的时间。
⑥经常检查鞋子的内部,注意有异物或突起、粗糙的地方,要用手去感觉,应及时修补。
(4)运动溃疡愈合后多进行腿部运动,每日适当步行,做到定时、定量、量力而行,持之以恒。对较轻的患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站立手扶椅子做单腿提足或甩腿运动,不能行走的患者在床上坐着做提足运动每日1~2次,每次至少20下。
(5)健康教育,预防为主加强高危患者的宣教,向患者宣传糖尿病足的危害性及其如何预防的有关知识。指导患者每日检查足部,内容包括:(1)皮肤温度:两足温差>2℃用手可以感觉到。方法:用手握住足部,检查看有无热点,发现热点与别处比较区别,如果温度不同暗示有严重问题(溃疡、感染或神经病变)。(2)脚部有无畸形或形成包块。脚部有包块提示感染或早期神经病变。(3)胼胝如果增大是早期病变的一个信号,通常在脚趾上形成,是由于穿紧鞋受压所致。
记者:如何降低下肢截肢的发生率
罗主任:1.对足部感染的积极及早期治疗,治疗方法有:
清创术、引流以及切除不良的血管组织
如果病变时间较长则使用抗生素
在开始时使用轮椅制动,稍晚些时间后,可以做些轻度的活动
2.糖尿病足部问题
立即到有经验的大医院(专科医院)就诊
积极控制感染
积极进行血管再通术,以保证下肢的血液循环和微循环。
系统性的预防,包括规律的足及鞋检查
下面是辽宁本溪中心医院2000年至2005年8月在门诊诊治的糖尿病足患者的疗效情况:
三、监床篇
临床资料接诊的15例糖尿病患者均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空腹血糖12.6~22.3mmolL,尿糖++++,糖化血红蛋白10.5~13.6%。男6例,女4例,年龄51~73岁,病程6~21年。根据Wagner分级法,1级:7例,2级:5例,4级:3例。
治疗方法 按糖尿病治疗原则,力求患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达到理想指标,并根据病情采用综合治疗。
1级:足表面有溃疡无感染者,采用中西医综合治疗。口服中药汤剂:熟地30g、山药20g、山茱萸10g、泽泻10g、丹参20g、茯苓15g、附子6g、肉桂6g、丹皮10g、川穹15g、当归15g、黄芪30g、党参20g、灵仙20g、独活10g、川牛膝10g。有渗出瘙痒者,加五倍子5g、苦参10g、乌梅10g、白鲜皮10g、白附子5g。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两次服用。局部溃疡处,用3%双氧水和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然后将溃疡面周围用碘伏消毒,再用普通胰岛素8u,山莨菪碱10,加生理盐水10~20ml摇匀,将无菌纱布浸透,局部湿敷,每日2~3次。
2级:溃疡较深合并蜂窝组织炎者,除服用上述中药汤剂,再加用双花10g、鱼腥草20g、半边莲15g、除此以外,金冲0.6~1.0g、研末吞服。
严重感染者,取分泌物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菌素治疗,按病情轻重,选用口服或静滴。局部溃疡面处理同上,并在溶液中加用抗生素湿敷。
疗效3~5天后可见新生的肉芽组织生长,7~10天可见溃疡面积缩小,15~30天可治愈,个别患者2个月以上可治愈。
4级:因病情严重转外科手术治疗。
讨论:辽宁本溪中心医院采用中西医综合的治疗,用中药补肾、活血化淤、止痛止痒、收敛、解毒散结等功能,外用胰岛素溶液局部湿敷,有利于糖的利用、蛋白质的合成以及钾进入细胞内,减轻组织水肿,促进肉芽组织生长,缩短溃疡愈合过程。山莨菪碱可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同时有促进伤口的愈合作用。胰岛素和山莨菪碱合用,疗效佳,且价格合理,一般家庭可以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