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电视节目的标准化建设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电视节目经历了从“宣传品”到“作品”、从“作品”到“产品”这样一个过程。既然是“产品”,就应该有自己的生产标准。作为地市台的节目把关人或者节目制作人,在实际工作中虽然有标准化生产的意识,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在执行着一定的节目生产标准,但是,这些标准大多是零碎的,随意性很强,没有像央视和省级台那样,形成系统,建立规范。近两年来,荆门广播电视台在电视节目标准化建设上,特别是在新闻节目的标准化建设上,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以荆门台新闻节目为例,谈谈电视节目的标准化建设问题。
固化标准 形成系统
地市台在生产电视节目的过程中都在执行着一定的标准。标准的制订涵盖新闻生产采、编、播的各个环节,是形成节目生产标准化建设的第一步,也是最基础的工作。
2012年初,荆门广电实行局台合并,组建了荆门广电传媒集团。集团成立之后,把节目标准化,特别是主打的《荆门新闻》和《直播荆门》两档电视新闻栏目的标准化建设,列入新闻改版改革的重要内容。对新闻稿件的文本格式、字体大小,被采访对象的构图、景别,每段同期声的时长,节目包装的色彩基调,节目编排的形式结构,内容构成都制订了详细的标准,涵盖了节目生产的每一个环节。局台以年度制度汇编的形式将这些标准固定下来,栏目组按照这些标准,照单生产。
在节目标准化建设过程中,最容易忽视的是节目编排的结构标准和内容标准。而这是节目标准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因为节目标准化建设的目的除了规范管理之外,终极目标就是:既要让节目从形式上“有棱有角”,又要让节目从内容上“有血有肉”。既好“看”又好“吃”。比如《荆门新闻》的编排结构标准是:“头条(或市委书记活动新闻)+市主要领导活动新闻(市长、副书记、政协主席)+经济新闻+主题性报道(典型报道、组合报道)+时政快报(其他市领导活动新闻简讯)+一般新闻(党建、科教文卫)+新闻动车组(新闻简讯)+社会新闻” 。内容构成标准是“五个一”:“一个好头条”、一个一题多条、一个短评、一个典型、一组民生。这些标准制订后,编辑很清楚新闻怎么编排、组稿;记者很清楚自己怎样采写新闻,会以什么形式编发,在什么时段发;节目管理和考评人员很清楚今天的节目缺什么,差什么,补什么。
量化标准 突出特色
节目生产标准的制订,既要细化,做到每个环节都有标准,更要量化,做到每个标准都有刻度,便于操作。同时,节目生产标准的制订还要为节目内容服务,突出彰显节目的特色。
比如关于《直播荆门》节目标准中,对被采访对象的景别和构图标准原来是这样表述的:“被采访对象的景别为近景,位于画面的中间偏右的位置”。通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发现不同的记者对近景的理解不同,拍摄的画面大小差异较大。后来将标准进行了量化修订,表述为:“被采访对象的景别为近景,画框的底边位于被采访对象的第二颗纽扣处,位于画面的中间偏右的位置”。再比如,我们对《荆门新闻》同期声运用的标准是:“同期声运用控制在15秒以内,中间剪辑点必须用3秒的画面过渡”。但是,为了突出每个栏目的特色,即使是同一个项目标准,《荆门新闻》和《直播荆门》又不一样。《荆门新闻》是以时政新闻为主的,同期声要求精炼短小,突出时政新闻短、快的特色。而《直播荆门》是一档60分钟的民生新闻节目,突出新闻的故事性,可看性。因此,我们对它的同期声标准的量化就和《荆门新闻》不一样。《直播荆门》同期声的量化标准是“控制在30秒以内”。
对于节目生产的各个标准,能量化的尽量量化。同时,每个标准也要根据不同节目的特点,制订不同的量化标准,尽可能突出栏目的特色。
执行标准 考评挂钩
节目生产标准制订得再全面,再科学,再细致,如果执行不力,执行不到位,这些标准终究是挂在墙上的纸,不能产生应有的效果。所以,标准制订之后,必须有相应配套的考评措施,保障这些标准在节目生产的过程中得到持久、严格的执行。
荆门广播电视台在这方面采取的是节目生产标准落实情况与栏目经费挂钩的办法。台里成立了2人考评专班,专职考评全台各栏目包括执行标准在内的情况,并将考评结果送达财务部门,财务部门每月根据各栏目的考评情况与部门经费奖罚挂钩。
通过这两年的节目标准化建设,荆门广播电视台的节目生产更加规范,节目管理更加科学,荧屏形象更加清新,为打造精品栏目,提高宣传质量和水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荆门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