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倾听是教育的一副良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倾听是教育的一副良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实施新课程,我们不仅教会学生学会互相倾听,教师更加应该学会倾听,在倾听学生的基础上,运用教育智慧创设深入探究的情境、条件和契机,帮助学生在探究中诞生新的更精彩的理念,这样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

关键词:倾听;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0-244-01

曾经拜读过这样的一个案例:有一个名字叫做丁丁的学生,一天他来到班主任的办公室,连报告也没喊,就直接走到班主任身边说:“太气人了!体育老师要我写检讨。”但班主任只因嗓子发炎说不出话来,正坐在沙发上休息。丁丁见班主任没有责备,把憋在肚子里面的话一口气给倒了出来。原来在体育课进行列队训练时,一个名叫当当的同学恶作剧地捅他,丁丁告诫了他几次也不生效,于是便争执起来以至动了手。正好老师发现了,立即制止并勒令两人写检查。班主任由于不能说话,只能望着丁丁干瞪眼。丁丁发泄完了,见班主任没有指责自己,便由衷地说:“老师,谢谢您能听完我的话。”班主任的眼圈湿润了。过了一会儿,丁丁把写好的检查送给班主任看,并主动向班主任检讨了自己的错误。班主任百思不解,为什么以前对学生的缺点进行教育,甚至批评指责,学生却不以为然;今天自己只是听完了学生的话,“一句话也没说”,却使学生的行为如此让自己称心呢?

当时的我并没有深刻领会案例中的意义,工作多年后,我才深深的体会其中暗含的道理。

其实,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老师的听与说是同等重要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听有时候比说还要显得重要。课堂上,对于学生的质疑或答问,老师都应该认真倾听。对有创意的质疑或答问,要听出其中的不足,以便引导学生进一步完善;对于幼稚的质疑或错误的答问,要听出其中的合理部分或可发展之处,以便鼓励学生质疑或答问的勇气,转移学生的失败情绪。可现实中也有一些老师往往从踏上讲台的那天起,似乎就被赋予了话语的霸权,一直扮演着告诉者,甚至训示者的角色。渐渐地我们的心态也随之发生着一些微妙的变化:潜意识里就把自己当成了领导者、管理者、和评判者,很少意识到把自己当成学生的朋友,于是老师和学生之间成了两个不太容易沟通的世界。

乌申斯基说过:“如果教育者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须从一切方面去理解人”。从这个意义上说,真正的教育必然从心与心的对话开始的,而心与心的对话正是从真诚的倾听开始的。如果一个人做不了真诚的倾听者,那么你也绝对不可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教育者。教育的过程其实就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相互倾听,相互应答的过程。

中国有句古诗:“风流不在谈峰健,袖手无言味正长”。倾听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即使你没有给对方什么指点或是帮助,但有了倾听,你便在心灵上给予了对方十分丰厚的精神馈赠。倾听是理解,是尊重,是接纳,是期待,既是分担痛苦,也是共享快乐。它的意义远不是仅仅给了孩子一个表达的机会,它或许带来的是早已失落的人格自尊,点燃的或许是行将熄灭的思维火把,铸就的或许是尘封已久的信念的追求。

我也曾读过这样的一则故事:美国知名主持人林柯莱特访问一位小朋友,问他:“你长大了想干什么?”小朋友天真地回答:“嗯,我要当飞行员!”林柯莱特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大海上空突然没有燃料了,发动机熄火了,你会怎么办?”小朋友想了想:“我先告诉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系上降落伞,先跳下去。”当现场的观众笑得东倒西歪时,林克莱特继续注视着孩子。没想到,接着,孩子的两行热泪夺眶而出。于是,林柯莱特问他:“为什么你要这么做?”孩子激动地说:“我要去取燃料,我还要回来!我还要回来!”

知名主持人林柯莱特与众不同之处就在于他能够让孩子把话说完,并且在“现场的观众笑得东倒西歪时”仍保持着倾听者应该具有的一份亲切、平和与份耐心,这让林柯莱特听到这位小朋友最善良、最纯真、最清澈的心语。

我不禁想起了自己,有一次自己有幸上了一节县级交流课,课堂上我设计了这样的一道练习:4个人每两个人握一次手,一共握几次手?由于我鼓励学生使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可以合作,也可以自己想。学生有的动手画一画并连线,有的动手写一写并连线,也有的4个人合作握一握手。学生完成后,大多数的答案是6次。可让我没想到的是,平时表现比较好的小组竟然得12次。进行展示汇报时,教室里静静的,同学都想帮他们,纷纷举起了小手,我让个别回答,其中有一个同学说:“他们没有理解题意,每两个人握一次手”;另一个同学回答:“他们小组肯定左手又握了一次”。 倾听完这个同学的回答我和全班同学都开心的笑了,我想在笑声中班里的同学一定都明白了。

现实中,为数不少的教师的言语充斥了整个课堂,甚至充斥了师生交往的所有空间。难怪约翰•洛克说学生把我们的一些教师当成“惊吓鸟儿的稻草人”――见了就害怕。而一个具有倾听意识和习惯的老师一定会给孩子留足表达时间,一定会带着朋友般的热忱与亲切来聆听对方的倾诉,善于触摸到孩子情绪的温度,听出弦外之音,言外之意,发现谬误中蕴涵的新奇,琐碎中寄予的真切,荒诞中包裹的真理,听到孩子思想抽穗、情感裂变、知识拔节的声音。真正的倾听意味着一种平等、尊重,是心与心默默的靠拢,是情与情悄悄的对流。如果我们能够做到这一步,那么我们的教育实际上已经成功了一半。

倾听是一项技巧,是一种修养,甚至是一门艺术。学会倾听应该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一种责任,一种追求,一种职业自觉。一个教师如果只知道说教,而缺乏倾听的意识,那么他所进行的教育必定是残缺的、低效的,无论谈多少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体精神都将是多余的。

实施新课程,我们不仅教会学生学会互相倾听,教师更加应该学会倾听,在倾听学生的基础上,运用教育智慧创设深入探究的情境、条件和契机,帮助学生在探究中诞生新的更精彩的理念,这样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