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走进“高考状元班”:我和我的小伙伴惊呆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走进“高考状元班”:我和我的小伙伴惊呆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13年暑期上映的电影《青春派》里描述了这样一群人:为逼儿子学习而辞职的陪读妈妈、整天高呼“累死你一人,幸福你全家”的高三班主任、刚萌芽就被家长和老师扼杀懵懂恋情的高三学生。而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孩子们高呼:“真想出车祸,躺上3个月,就不用参加高考了”;男孩在高考试卷上写满女生的名字。

高压vs反抗,这或许是现实中很多高三学生的生活写照。难道高考一定是残酷的?难道只有高压政策,才能让学生们考出好成绩?难道高中三年只有苦累、麻木,而没有快乐、希望?

2013年高考中,浙江温州中学有一个班46名孩子都考过一本线,其中13个孩子总分超过700分,被媒体称为“高考状元班”。走近他们,你会发现在这里没有强制和高压,有的是理想、激情与向上的正能量。那么,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

老师的引领:

用未来指导当下

在这个班的课堂上,不只有数理化与ABC。

有时,是一起看演讲视频,比如,王力宏在牛津大学的演讲、苏珊・凯恩的“内向性格的力量”等,在他人的激情言论里,台下那稚嫩的脸庞时而神采飞扬,时而肃穆沉思。

在取得某个大赛胜利之后,大家会共享一部电影―经典的《美丽人生》或正热映的《钢铁侠》,课桌上还摆着小吃和瓜子等零食,小小的奖励如此贴心。

更多时候,大屏幕上播放的是搞笑、逗乐的动画,惹得台下哄堂大笑。虽然只有三五分钟,但已把孩子们的情绪带到一种愉悦放松之中。

很难想象,这些都发生在一个高三班级里。比起喋喋不休的说教,它更有力量。这些美好的分享,都是由温州中学高三(二)班班主任潘峰精心准备的。

潘峰似乎总与常理背道而驰。

争分夺秒的高三,当孩子们窝在教室不愿动弹时,她总催促:“去跑10分钟步啊,好身体才能赢得好未来。”

别人都恨不得孩子苦读,她见到学生扎身题海时,总会提醒:“题海无涯,时间有限,你要把握适合自己的度。”

潘峰的目光没有盯着当下的成绩,更关注孩子们有没有良好的心态、未来的发展。这份举重若轻,都是源自于对学生的尊重、理解和爱,而她所做的就是适度的提醒和引领。尊重、引领,这些词似乎有一些高调,但潘峰却从实际中一点一滴做起,如春风化雨般浸润到孩子们的心里。

其实,高三刚接手这个班级时,潘峰觉得孩子们对学习的投入还不够。但她没直接说,相信每个孩子都渴望进步,只是不明白高三所需要的付出和更好的学习方法。她把以往知名高校分数线和录取比率都打印出来,摆放在学生面前,然后将上届一个考上浙大的学生手写的经验分享,发给每一个学生。里面有详细学习规划和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这个学生将每天的时间规划到每分钟。

好吧,事实最有说服力。孩子们也自动将学习频率调整到高三状态。有时,布置学习任务时,潘峰也会发挥潘式幽默:“我知道你们都特别热爱学习,所以呢这两份练习你肯定舍不得不做啦。”

但即使是选的物理竞赛班,班里也有最后一名。一个数次考最后一名的孩子很沮丧,在学校操场上,潘峰陪他走了一圈又一圈:“我不保证你努力了就会考上心仪大学,但可以肯定你不努力一定考不上。而且我还知道,如果你一直认真和执著,到大学你也会走得更远。”在潘峰的随时关注下,这个孩子一直很努力,最后考上了理想的大学。

青春年少总有情感萌动时,潘峰也不会闻之色变。她尊重孩子们之间的美好情感,相信他们自己能驾驭。她所做的就是私下劝那个男孩:“嗨,听说那个女孩学习特别努力,那你也要变得更强大,别落下啊。”激发起他的斗志,以便获得学业爱情的双赢。前几届,她带的班里一对学生到大学后分手了,率性的潘峰还为他们着急,劝道:“你们不能和好吗?最苦的高中三年都一起走过来了,怎么到现在却要分手呢?”

不仅是潘峰,其他老师也各有千秋。比如,数学老师胡浩鑫一直倡导“数学很好玩”。他的课很有趣,比如打开软件画上一个图,数值范围改变导致图形改变,形象地让孩子们了解到数学的原理。

用未来引领现在,用当下创造未来。在老师们的指引下,枯燥的学习变成有趣的探索。

安定的后方:

父母们更需要减压

身为10岁男孩的妈妈,潘峰特别理解家长的心情,她心情焦虑时也会唠叨孩子:“用心一点学习啦!”但高三的孩子需要的是家长帮着减压,潘峰要做的就是帮助家长缓压,给孩子们一个稳定的后方。

在校讯通或QQ群里,潘峰也会把近期孩子们的考试罗列出来,让家长知道孩子压力已经够大,别再施压。同时,她经常与妈妈们分享:“你们在孩子面前,首先减少一点唠叨。其次,在孩子面前一定要表现出对他的信任,你肯定有很多担心,但千万放在心里,别在孩子面前表露。”

不仅如此,潘峰还会将孩子关键时刻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前跟家长讨论。比如,高考前夕,孩子无法安然入睡怎么办?潘峰会在家长会上提醒到:“这是正常的,科学家好几天不睡才有了灵感。年轻就是资本,当孩子实在睡不着,你们也别太纠结。”这番话果然令很多家长心态变得平和。

比如,今年高考数学科目考完,潘峰给每位家长发了条短信,短信里稍微夸大考题难度:“今年数学难度确实超过往年,请你们告诉孩子们即使没考好,也不要有太大的心理压力。”老师的话如及时雨,父母们找到了安慰孩子最好的理由,一些正为考得不理想而懊恼的学生,顿时放下心理包袱,第二天的考试没有受到影响。

每年,班里总会有特别好静的女孩或不爱说话的男孩,潘峰绝不会对他们另眼相看。相反,外向开朗的她很欣赏这些虽然内向但很有主见的孩子。有一个特不爱说话的男孩,他父母很担心,怕他过不了北大的面试关。接到这个妈妈的电话时,潘峰其实也有一些担心,但她一再跟妈妈说:“千万别把你的情绪传染给孩子,相信北大老师一定会看到孩子的优秀。”如她所言,孩子最终被北大录取。

“成才的路不止一条。我们要接受孩子们的不同,告诉他们可以带着差异,愉快地生活和学习,他们唯一要做的只是让自己变得更好。”这样的胸襟和大气,让潘峰不仅成为学生心目中最可爱的老师,也是家长眼里最值得信赖的人。

优秀的平台:

让榜样走进生活

特色、包容的老师,离不开特色的校园。学校也为孩子们的成长搭建了很好的平台。

作为一个高中生,你能和获得“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的院士有深入的交流?你能认识已毕业20年的高中校友吗?上一届的学校高考状元,会与你的生活有交集吗?

在温州中学,答案是yes。而且,他们都会与你的生活息息相关。多年来,学校有一个“职业生涯规划工程”,让毕业的优秀校友来激励和帮助在校学生,帮助他们尽早了解自己的兴趣、确立未来的发展方向。

绿树掩映的一条长廊,不仅是晨读的好去处,更是一个“回音墙”,里面摆满了展板,展示的都是已毕业的优秀校友的资料―他们考上了什么学校、他们对高中生活的感言等等。甚至,根据师兄师姐们的生涯规划,学校还汇总编成了一个小册子,赠送给每位学子。除了通过文字来增进了解,学校还有一个“温州大讲堂”,会定期邀请学长们回来做讲座。

榜样的力量无穷大。孩子们通过倾听、学习、对照,从高一就开始思考:未来我想从事什么职业?现在我擅长做什么?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慢慢确定自己的目标,同时有很强的内驱力。

班里的学习委员琦,在一位北大师兄的推荐下读了一篇文章《你凭什么上北大》,深受触动。“你只是懦弱!你不敢尝试!你不敢像她一样地去努力,因为你怕自己努力了也比不上她!你不去尝试,是因为害怕失败的风险。”这句话像一颗子弹击中他的心―这何尝不是自己当下的写照呢?那种害怕努力后还是没成效的恐惧感,自从升入高三就如影随形。

原来这些考上北大的“前辈”也都有过如此心态啊!我也要和他们一样奋力一搏,不再纠结结果而是去经历过程。琦把文章最后那段话背了下来,当作自己的座右铭―“我从来不知道压力大到一定程度时居然可以把人的潜力激发到那种地步。人生中再也不会有哪个时期能够像那时一样专一地、单纯地、坚决地、几近固执而又饱含信仰和希冀地、心无旁骛乃至与世隔绝地,为了一个认定的目标而奋斗。”

被榜样激励的绝不是一两个人。聪明爱玩的池冰轮,曾一度沉迷于用手机看美剧、玩游戏。她从生涯规划的那个小册子里,偶然看到4年前的文科状元师姐的故事。文章里师姐的老师说道:“其实她那时成绩已经非常优秀了,一直是年级第一二名,但她对自己保持很高的要求,依然每天早上5点去晨读。”这个故事击中了池冰轮,原本她觉得自己够认真够克制了,但当有了参照和标杆之后,她深深明白自己做得还不够。“比你成绩优秀的人,他们却比你勤奋许多,你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于是,在一番自省之后,池冰轮基本停止了看美剧,或者能自律到一个星期就看一集。

学长的功效不仅在于励志,更能给予学弟学妹们实际的帮助。孩子们去上海交大参加自主招生考试时,在交大上学的师兄师姐们,不仅给他们安排好住宿,更会贴心地讲授面试的经验等。

同学亲密感:

爱不是禁忌是动力

良好的氛围,不仅来自优秀学长的激励、帮助,也来自同班同学间如兄弟姐妹般的亲密。从高一开始,老师就强调“群体感”,提倡建立一个融洽的班级。

成绩从来不是孩子们间的话题。每次考完,邻座几个人都会相互看看,调侃一下:“哇,不错啊。”“啊,这次你落下了啊。”因为大家都轻松地说开了,所以无论考好考坏都不会对成绩过多纠结。数学一直遥遥领先的陈诺,是大家赶超的对象,孩子们也会明目张胆地向他挑战,还戏称之为“屠龙”或“射日”。恋爱了的人,也会被其他同学调侃是“人生大赢家”―学业爱情两不误。因为同学间的包容和理解,恋爱中的孩子也会心态平和,克制自己,将大部分精力放在学习上。

课间,大家三五一伙,有的聊漫画,有的聊物理问题,有时甚至几个人为某一种植物热烈讨论。班级订的《看天下》杂志,同学们也会争相翻阅。团支书谢皓凯,更在自主招生时,每周都会整理一个“要闻回顾”,分发给班级其他同学,一起来分享。

学校的“生涯规划工程”里还有很多活动,他们也都是全班一起参与。比如视频比赛,有出镜表演的、有制作背景的、有做字幕工作的,几乎每个同学都参与其中,最后还得了一等奖。

即使学业压力很大,孩子们之间的交往,依然保持着童真的快乐。每次考试都有人失利,但因为班级强大的凝聚力,又会被重新带入奔跑的队伍之中。

同甘共苦三年,每个人都保持了自己的个性,也得到了他人的欣赏。这样的友情,是孩子们一生的珍宝。

自我激励:

全力以赴,青春无悔

他们的高三生活似乎五彩斑斓。但作为“过来人”,孩子们依然要为“高三”正名―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勤奋、刻苦才是主旋律。

“昨天,我接到一个学妹的电话,因为我之前是学生会主席,我们一起组织过活动。当她知道我被港大、北大、交大三所高校录取后,惊呼‘你好神啊‘。因为学生会工作很占时间嘛,她就觉得我真是天才。但我想说的是,高三生活如果是一块蛋糕,那些活动或才艺,就像是点缀在上面的装饰,比较吸引人。但你不能忽视它的底坯,一定是大量做题和时间上的付出。”采访中,已选择上北大的池冰轮如此强调。

参与课外活动,要想不影响学习,一定要规划好时间。比如,每天就固定半小时来处理学生会的工作,或者将会议放到用餐时间。高二时,学生会组织一个大型的晚会“新年音乐会”,池冰轮就与学生会的部长们在午餐或晚餐时商议问题。有一次,她下午刚参加完竞赛,一结束就赶紧跑去审节目。那段时间,池冰轮觉得自己真的是在燃烧,青春在燃烧,如此地欢愉。

进入高三后,池冰轮辞掉了主席职务,因为有了明确的目标,她修剪掉了各种欲望,学习变成了一件纯粹的事。她每天都会排一个时间表,从早自修到晚自修,都排满了学习内容,根本没有时间去想我这样做累不累,只是单纯地想把每天该做的事情做好。

班里男同学也非常自律。比如,谢皓凯很早就确立了以后要做电力工程师,将华北电力大学作为目标。在目标的驱动下,他每天从早上6点半学到晚上11点,有一段时间,周末还自己找老师补课。

如今,纷纷走入高校的他们,也开始写高三的经验总结,留给潘峰老师,送给下一届的学弟学妹。采访结束,老师和同学都异口同声地强调:“决战高考,没有捷径可走。哪怕智商、教育环境有差异,就你个人而言,一定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