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对《德伯家的苔丝》译本的汉语叙事风格解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文学家用文学语言创作了诗学性的作品,但是文学翻译却要用另一种语言再现原有作品的文学性,最大限度地践行“审美忠实”原则。本文以《德伯家的苔丝》(哈代著),分别从相关理论来分析相关译者在翻译作品过程中的汉语叙事风格,审视汉语译文能否切实理解以及重现原著的写作意图,希望能够为相关研究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德伯家的苔丝》 汉语翻译 叙事风格
引言
哈代是英国著名小说家,《苔丝》是其经典作品之一,它堪称是文学作品中的经典作品,在塑造文学形象以及运用语言形式等方面较好地体现出了文学作品特有的“文学性”。本文选择了张若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简称“张译本”)的汉语译本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用相关理论来分析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汉语叙事风格,从而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这一部经典作品。张译本在国内翻译此作品中出现较早,而且广受读者的喜爱,从张译本来看,作者的汉语水平地道、而且极富文采,如实地再现了《哈代》英文版的风格、神韵以及艺术意境。
一、功能对等角度下《德伯家的苔丝》中的四字词语汉译
自从张译本诞生后,诸多文章重在研究它的语言以及文化层面,本文从功能对等理论来分析该译本在四字词语方面的成功运用,可以更好地领悟该作品的译叙风格。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不再运用对偶式特有的拖沓繁琐分割,而是运用了汉语四字词语,显得简洁明了。例如出现了“白璧无瑕、陷淖沾泥、旗鼓重整、兰因絮果、痴心女子、冤家路狭、功成愿满”等。从我国文化传统来看,“白璧”与“沾泥”是在隐晦地表达少女失身,这样就可以展示出译者所表达的惋惜之情,兰因絮果用来表达男女之间先合后分的情感缘分。在《苔丝》中,苔丝曾要将婚姻与爱情交给克莱,但是却由于克莱不能理解接受她失身的事实而破灭了。
在张译本中,译者将结局进一步引申,重点彰显了苔丝可怜和悲剧性的遭遇;在第六部皈依者中,译者将其处理为“冤家路狭”,这种看似不当的处理其实是译者在深入理解《苔丝》原文后所精心设计的,苔丝又一次遇到了亚雷・德伯,后者想要和苔丝重修旧好,这种皈依恰恰反映出亚雷的虚假和下作,从此处可以看出译者所译成的“冤家路狭”恰如其分地表达了此种含义,这也提醒读者将会出现冲突的高潮。从此可以看出张译本将标题翻译为这些短小精悍的四字词语,不仅实现了语义基本对等,功能上也达到了交代情节以及提领下文的重要作用。在整部《苔丝》的原有作品中,作者哈代生动形象地塑造了书中的人物形象:苔丝的善良、亚雷的虚伪以及克莱的怯懦,这些栩栩如生、饱满丰富的人物形象都和作者的功底有密切关系。
从张译本来看,译者也不遗余力地刻画相关人物形象,从所刻画的亚雷形象就可以看出来,尤其是张译本在翻译《苔丝》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光大了四字词语的优点,不仅做到了译词和译意,而且还做到了译味,堪称“佳译”。此时的亚雷与其说是洗心革面,不如说是改头换面而出现的。从前脸上的曲线如今已呈现出之气,而且显得貌是神非,尚且带有虔诚之心,过去的嘴唇和姿态都是巧言令色的神气,如今此种姿态却明显地带有恳求劝导的神情。脸蛋上过去是红光,都是狂暴放纵的火气在作怪,如今脸蛋上的红光,好似传道雄辩的红光;之前仅是兽性,如今已变得疯狂不堪了;过去那两只滴溜溜转的眼睛透射出逼人的光芒,如今却显得炯炯有神,在讲道过程中却显得狂热可怕。之前他脸上经常带有棱角显露和阴沉横厉的模样,可以看出他经常事不顺心、未能如愿的愤怒,如今脸上仍旧有这种模样,却日益显得不可救药以及甘入下流了。
二、译本中汉语言选择过程中的动态顺应
“那位年轻的母亲在小孩吃足奶之后就将他放在自己的腿上,让他坐直后逗弄他,自己却不停地张望着远方,而且脸上也带有沉闷、阴郁的神情、显得非常冷淡,而且好像是嫌憎的态度。因此忽然又没轻没重地在他的脸上亲了十几口,好似怎么也亲不够一样;这个孩子被这一阵不但痛爱,而且怪异地附带着鄙夷的迅猛动作吓得哭起来了。”
这段文字生动地描写了苔丝的小宝宝在吃饱后的一系列动作,而且还刻画了苔丝在此后对小宝宝所采取的诸多言行举止,从中可以深刻地感觉到苔丝和她的宝宝有着亲密无间的关系,但是也可以看出苔丝爱恨交加的内心世界。从张译本在处理此部分的内容中就可以生动地看到这一部分,按照汉语既定的表述习惯,译者先刻画了苔丝如何温柔地她的孩子:“那位年轻的母亲在小孩吃足奶之后就将他放在自己的腿上,让他坐直后逗弄他。”进而在后续描写中刻画了苔丝的眼神以及显得冷漠不堪的表情和情感:“自己却不停地张望着远方,而且脸上也带有沉闷、阴郁的神情、显得非常冷淡,而且好像是嫌憎的态度。”从这些描写中我们可以真实地体验到这种巨大的反差,从而让我们感受到苔丝有着非常复杂的心理活动和内心世界,这样的翻译在很大程度上丰富和鲜活了人物形象,而没有原原本本地对着原著进行生硬翻译。译本不仅可以体现出美感,而且词义如“好像是嫌憎的态度”、“让他坐直后逗弄他”,表达都非常符合汉语习惯,从而更好地让译文读者感受苔丝复杂的心理活动。
三、译本中汉语言结构顺应
“时候还很早着呢,尽管日脚刚刚离开山顶,然而它自身的光芒依旧显得凄凉、清冷,偷眼窥人,还不是非常刺眼,但却不能让身上暖和起来。”
这段话描写了如下情境:天色还显得非常早,尽管太阳已经升上了山头,但是,它的光芒还是显得比较暗淡,而且还显得不是很耀眼。在翻译后半句方面,张译本较好地将其处理为“凄凉清冷”,这样不仅恰当地表现出了当时清晨是非常寒冷的,而且还恰如其分地揭示出了苔丝的内心已经是心灰意冷,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也更好地翻译出了原作者哈代要达到借景抒情的目的。
四、译本中汉语言的文化补偿
从《苔丝》原著来看,哈代运用了丰富的典故,有着深刻的文化蕴含,但是翻译过程中的语言以及文化差异,可能会导致译者在侵入以及吸收阶段都会出现某种程度的损失。为了更好地补偿这种损失,张译本重点运用了直译和注释的方法来确保原文形式,而且还最大限度地表达和补充了源语言中的大量文化信息。
芙仑河清澈得就像那个福音教徒所见到的生命之河一样,而且还像浮云的阴影那样飘忽不定,在这条河里,铺着石头子的浅滩从早到晚都会对着蓝天喋喋不休地说个不停。
作家在《苔丝》中真实细致地刻画了相关的自然环境,读者也就能够充分地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以及自然风景,而且还将女主人公的命运和所描写的自然环境紧密地糅合在一起。例如“苔丝是独具天地灵秀而生长的村野女儿,她生长的故乡有着群山的环抱,而且这个乡村显得水草丰腴、古朴淳厚。在幽谷之内的绿草芊芊的舞场,就是这个洁白无瑕的纯洁少年首次登台的舞台,而且让她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故事,则是在这个显得如此林深月晦的古苑林中,而且还有那个塔布篱牛奶厂,这是她重整旗鼓的地方,这个地方显得如此大气清新、春风和煦。塔布篱牛奶厂就是苔丝开始新生活的地方,而且在此处和安吉尔坠入爱河”。作者不仅详细地描写了塔布篱牛奶厂的自然环境,这样可以展现苔丝的快乐和愉悦,而且还昭示着她的好运就要来到。
结语
张译本很好地理解和领悟了原作者哈达在作品中的意图,而且采用了大量的翻译技巧和巧妙的汉语叙事风格来翻译《苔丝》。本文侧重从译者所采用的四字词语、语言结构顺应以及补偿等若干方面来阐述译者的叙事风格,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也希望为研究译者的叙事风格提供新的视角。
参考文献
[1]何锡梗.从主位推进模式角度管窥文学翻译――以《苔丝》三个中译本为例[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3,(07).
[2]孙迎春.张谷若翻译艺术研究[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
[3]托马斯哈代.苔丝[M].张谷若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4]刘卉,李佳颖.顺应论视角下《苔丝》两个中译本的对比分析[J].理论观察,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