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我国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模式探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我国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模式探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目前,文化产业作为未来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正进入高速发展期,在详细阐述我国文化产业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对影响文化产业发展因素分析,探讨了适合我国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集约式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模式、非均衡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和集群式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模式。

[关键词]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区域发展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283(2012)07-0076-02

作者简介:白雪艳(1971-),女,哈尔滨商业大学讲师,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区域经济、经济政策。

基金项目:201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非正式约束对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基于空间经济的理论分析与实例检验”的阶段性成果(10YJCZH058)。

一、引言

文化产业是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是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已将其作为重点支柱性产业来发展,文化产业必将成为我国区域经济体发展的新动力。区域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布局,关系到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文化产业模式的选择一直是理论界和城市决策管理者所关注的焦点。目前文化产业模式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一般认为,区域文化产业模式是根据其地区文化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区位特点和文化产业所处发展阶段、历史机遇方面的差异所形成的有利于本地区发展的、具有自身特色的产业发展目标、方式和样态。

二、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各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理性化程度不断提高,各区域从自身优势出发,从一开始的盲目模仿型、随从型向自主型、特色型转变。具有一定地域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雏形正在显现,但是还存在已成为制约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问题,如市场嗅觉不够灵敏、市场推广能力不足,使得文化原创能力方面的优势没有很好地转化为产品优势和文化贸易优势;文化原创能力不强,原创人才结构单一、文化产业链前端原创不足,中端生产环节集约化程度不高,终端营销能力不强等,缺乏品牌包装和主流文化品牌,细节执行能力不强;缺乏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所需的智力要素和市场意识;智力与产业的有效结合不够,产业发展上缺乏有效协调,文化产业结构雷同,缺乏创新;在旅游演艺、节庆会展和产业园区建设方面存在大量的重复建设、文化资源浪费严重等现象。这将导致未来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整体失调,为有效发展区域文化产业,应加快制定可行的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并积极探索各种特殊的区域发展模式,从实际出发为区域文化产业发展选择多样化的模式提供空间,实现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创新。

三、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从首次提出“文化产业”概念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已经经过了11年的高速发展,文化产业已经初具规模,2004—2010年全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超过23%,区域经济的进步有赖于文化产业的贡献,不同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不同。本文选取文化产业增加值和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GDP比重(区域经济中反映文化产业的贡献)的主要变量来分析。影响因素主要有该地区国内生产总值GDP,该地区人口对文化消费平均支出,从事经营性文化产业的部门数量,非盈利性文化产业机构数目,文化事业费占国家财政总支出比重。

2010年,全国文化产业的增加值达到11052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78%,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5%),远未达到支柱产业的标准。截至2010年底,纳入统计的全国各类文化机构共计31.35万个,比2009年增加7776个;从业人员210.79万人,比2009年增加12.38万人。分类型看,执行事业会计制度的文化机构62172个,比上年增加1713个,全年收入合计696.33亿元,比2009年增长16.1%;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文化机构251368个,比2009年增加6063个;全年营业收入1244.14亿元,比2009年增长15%,实现利润403.39亿元,同比增长9.6%。按照国际人均收入和支出平均标准,我国文化消费支出总量应该达到4万亿元以上,而目前尚不足l万亿元,存在较大缺口。

文化事业费总额持续增长,2010年,全国文化事业费(财政拨款)323.06亿元,比2009年增加30.75亿元,增长10.5%,其中农村投入116.41亿元,仅占36%,对西部地区的投入仅占全国的24%;文化事业费占国家财政总支出的0.36%,比2009年下降了0.02个百分点。近年来文化事业费占国家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一直在0.4%以下徘徊且不断下降。2010年,文化事业费占财政支出的0.36%,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新低。文化事业经费投入的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较大。

四、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模式选择

(一)集约式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模式

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走规模化、集约化的道路。就一个地区而言,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既不局限于以地理划分的自然区,也不拘泥于国家管理的行政区域划分,而应遵循文化自身的“超时空”特性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内在经济规律。可根据文化资源、行业特征、技术规模和科技创新能力等对文化产业进行整合,使文化产业优势得到最大发挥。集约化模式是当代区域文化产业发展主要模式之一,不仅包括行业内跨部门重组,也包括跨地区、跨行业甚至跨国组合,从而形成规模化的集约生产模式。整合或者集约经营会使区域的文化价值实现共享,提升各自经济效益。通过文化产业并购或重组,可以迅速形成文化产业链,产业集聚使文化产业上下游产业链在一定区域内高度集聚,有利于整合文化资源,产生规模效益。通过地域接近的相互联系的企业和关联产业间的整合,形成高度专业化的企业协作,从而产生集聚效应。文化产业区域间的整合与集约,有助于文化产业科技创新,提高创新效益。

(二)非均衡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模式

西方非均衡发展理论重点强调区域经济的不平衡发展规律,有重点、有差异和有特点地发展,而不是平均用力、平行发展。非均衡发展理论考虑到了不同区域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需要不同的动力,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呈现区域、产业、行业和人才结构不平衡的产业发展现状,要实现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必须采取适合文化产业不平衡发展特点的非均衡发展模式。就是根据各个地区文化资源的差异性,发挥比较优势,争取在适合本区域的、基础较好的、有发展潜力的领域取得突破。在文化产业发展的初期,区域间差异大,区域不平衡程度较强;当经济发展逐步成熟,区域间差异缩小,区域不平衡程度降低。区域文化产业会经历从非均衡发展向均衡发展转变。西方其他一些国家如美、英、法、德、意等区域文化产业的发展也正经历这一转变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