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哀恸的马 第8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哀恸的马 第8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我们这个民族爱马。我们读到的对于马的描写(文字的、造型艺术的)大多是马的伟岸,马的俊美,马的灵通,乃至马的被神化。《昭陵六骏》记载的是马的速度,这速度还真的体现在古代邮差的“八百里快马”中。更有意思的是一些古代大英雄形象的丰满、完整,多是靠了马与人的配合,比如“赤兔”与关公,“乌骓”与项羽,还有桃花马配穆桂英??这些对马的形容,已经为作家艺术家再去描写马准备了足够的形象依据。但计卫舸对马的描写,显然要远离这些。

面对马这个早已“千锤百炼”的形象,他另辟蹊径。我猜他要表现的是马的时代表情,是马那更加细腻的易冲动、易悲伤的内在品格。具体说,是马面对世事沧桑时那些静穆、隐忍而又不屈的举止和眼神。

前些时偶翻《新约全书》。有文字说,哀恸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安慰。这让我想到了计卫舸镜头里的那些马,那分明是一匹匹哀恸着的马。如果哀恸的人必得安慰,那么哀恸的马呢,不是更应该得到安慰么?至于马们的哀恸,是源于它们那易冲动、易悲伤的天性还是源于人类对它们的“摆治”,我们没有理由要求马们去“扪心自问”。我看斯皮尔伯格的电影《战马》,那匹名叫乔伊的马的哀恸显然就源于人类对它的无情“摆治”(战争)。人类永不疲倦地“摆治”着马,马们实在应该得到些安慰了。这也许就是计卫舸在拍摄马时,会舍掉对马的伟岸、俊美的表象的捕捉,转而去挖掘马在静穆中的哀恸的缘由。

马们理应受到安慰,而安慰是要寓于大爱之中的。我相信,计卫舸的镜头有能力唤醒和激起欣赏者对马的安慰和爱,由此,我们也领悟到了艺术所承载的社会功能。

六朝时有位名叫谢赫的美术理论家,在其著名的《画论》中提到过艺术家创作时“经营位置”的重要。“经营位置”不仅是对构图而言,还有作者对形式和趣味的把握。就构图而言,计卫舸所追求的,是不是运动中的典雅和纷乱中的秩序感呢?那飞起的马鬃,看似纷乱的马腿,画面中那些既散乱又收敛的安排,不都蕴含着自觉的秩序么。计卫舸对马的描写是靠了手头的一部机器—照相机。摄影术,首先是“摄”,“摄”是对描写对象的摄取。“影”显然是指作者所摄取的对象。摄取就是要摄影者把发生在眼前的一切眼花缭乱去做瞬间的剪裁。而前面所说的一切,均须落实于这个“剪裁”中。剪裁体现着作者的文化积淀和美学趣味,“影”也就有了高低之分。当“摄”者手举机器欲“说话”时,你要说的话,也许恰在这架机器之外。

我觉得摄影挺难,难就难在它是造型艺术中的“急就章”。你举着相机没时没晌地奔跑,但留给自己的摄取时间只有几分之一秒、几十分之一秒、百分之一秒甚至更短。而诸多情节偏又发生在你有所准备之前。

我又想起电影《战马》中那匹名叫乔伊的马。我读计卫舸关于蒙古马的摄影,下意识地在其中寻找乔伊。有时我固执地认为乔伊就在这些马中,这是因为艺术家们都不约而同地描写了马的细致入微的内在品格吧。

拍摄真正的马原来那么难,难就难在你要对马的那些“人云亦云”有所舍弃,当大家都在人云亦云地认为马就是“那样”时,你偏要说,不一定。这种对马的寻找和等待,这种对人云亦云的舍弃,是艺术创造的重要前提。就像计卫舸先生自己所说,这要靠艺术家面对描写对象时的“潜意识的投射”。而这个投射,则要由深厚的文化修养和艺术自觉作依托。

哀恸的马有福了,它们必得安慰。

2012年春天

作者简介

计卫舸,河北科技大学教授,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全国高校摄影联合会副主席,河北省生态摄影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1979至1994年河北师范大学兼职从事黑白暗房工作。1987年至2010年先后在河北师范大学、河北机电学院、河北农业大学、河北科技大学等讲授“电视专题片编辑”专业课,“摄影技术”选修课,开设“摄影艺术”讲座。

曾获2009年韩国祥明艺术节(国际)摄影银奖,河北省第十八届摄影艺术展银奖,河北省第摄影艺术展铜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