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新股三高岂能放任不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股三高岂能放任不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新股发行是源头,关乎整个资本市场的质量底线。目前市值已达20多万亿元,股民已达1亿多人,如果在源头上出了问题,证券监管部门难道没有责任吗?

去年6~7月重新开闸的IPO被称为“新股发行市场化改革”。既是市场化,就得“因市而动”,即市场好时新股多发一点。发行价高一,最;反之则少发一点,发行价低一点。可是近期股市大跌,新股发行却我行我素,“高烧”不退,集中表现为“三高”。即发行高密度、高溢价、高市盈率。

新股发行高密度有日共睹。目前中小板个股已达404只,即去年7月10日桂林三金上市后,10个月时间就增加了130只,加上创业板78只,深市共增加新股208只,平均一个月21只,几乎是一天一家;加上沪市新股家数虽不多,体量却极为庞大。10个月时间新股发行筹资已超过3600亿元,这个数字已经接近2007年指数6000点时的全年发行市值。

二是高溢价。今年新股发行(算术)均价32.29元,而去年为25.66元,太大超过2D07年(新股发行高峰年)11.42元的均价水平;而且还出现了史无前例的148元的天价新股海普瑞。

三是高市盈率。新股发行动辄70~80倍乃至上百倍的市盈率,已司空见惯。按说高市盈率理应反映高成长,即100倍的市盈率反映100%的盈利增长。但今年一季报显示,124倍的世纪鼎利盈利仅增长77%(这还是好的);117倍的东方财富增长30.6%;被机构夸得花好桃好发行市盈率94.5倍、最高炒到170多元的碧水源,一季报每股收益不到3分钱,其一季度所得431万元净利,仅为去年全年盈利10719万元的4%!

4月底以来股指加速下探,但新股发行高密度依旧,5月发股(至5月19日)已达25只,估计全月很可能超过今年最高1月的35只,和次高3月的33只。高溢价和高市盈率也毫不逊色。如本周发行的广联达发行价58元,发行市盈率59.79倍;康芝药业发行价60元,发行市盈率62.5倍。还有怪事,即将于下周发行的海康威视、爱施德、天虹商场和毅昌股份,发行后总股本都已超过4亿股,按相关法规已属大盘股无疑(总股本4亿元以上公众股下限只需10%),可也一个个挤进中小板,为什么?就是因为中小板可以享受比主板高得多的溢价和高市盈率,新股高烧何以不退?症结就在机构身上,在监管部门身上。120多倍的新股市盈率,148元的发行天价,哪一个不是机构投机者竞价竞出来的?而这些有望获得竞价资格的大机构,又有哪一个不是经证监会批准和认可的?小股民们只有在机构定下的价格上摇号中签或不中签的份,作为买方主体的普通投资者,对新股发行定价全无一丁点儿话语权。正是新股三高,造成了中小板、创业板的高估值:也正是新股三高,造就了中国股市大起大落的高投机和高风险。

也许有人会说,新股三高是市场行为,价高价低全由市场决定,发行价再高,超额认购不是也速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吗?至于高密度,到新股发不出去了发行人自然会选择“暂缓、暂停”,届时发行密度就降下来了。此话大错特错!新股询价,是在信息严重不对称下的定价博弈,且不说小股民完全被剥夺了定价的话语权,在询价过程中,发行人和主承销联手,可以摸清机构投资者的价格底线,可后者对发行人超募这么多钱如何使用、如何回报却一无所知。如海普瑞计划募资8.65亿元,实际募资59.35亿元,超募50多亿元,试问有哪一个询价机构知道这50亿元怎么用,投下去后投资者是会得到10%的投资回报还是1%的投资回报,抑或连1%都没有?!高溢价可以,但发行人拿了那么多钱一定得有个说法。要不然明明可以用10元买到的东西为什么要加价到100元?再说,我们的一级市场并未完全市场化,新股发行必得有证监会一纸批文便是明证。这就像银行信贷,虽说放多少贷款放给谁由银行自主决定,但央行必得进行总量控制,直至到某家银行某个时段的窗口指导,为什么?因为银行信贷关系全社会的货币供应,关乎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同样,新股发行是源头,关乎整个资本市场的质量底线。目前市值已达20多万亿元,股民已达1亿多人,如果在源头上出了问题,证券监管部门难道没有责任吗?

有识之士已提出,要像打击高楼价那样打击新股高溢价,可谓一言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