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析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析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已在各学科得到广泛应用,文章从数学教学实践出发,对多媒体技术在数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阐述,从而为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 数学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1)01-0160-01

多媒体教学是当今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它利用文字、图像、声音等多种媒体向学生提供鲜明、清晰的视觉画面和优美动听的声音,给学生以真实感的功能。《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要求“大力推进多媒体信息利用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我们运用多媒体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可以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视觉化。有利于充分揭示数学概念的形成和发展数学思维的过程,使数学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应用可提高抽象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多媒体能用具体形象的媒体展示给同学,使其能从中体验形象与抽象的关系。如我在讲反比例图像的性质时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图像中变量与自变量的变化,使学生能直观的观察到图像的变化,从而总结出反比例函数图像的性质。学生在画图的过程中还观察到两条曲线永远不可能与两坐标轴相交这一特点,整堂课气氛热烈,讨论积极,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上起到了较好的作用,同时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机会,也培养了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

二、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能丰富课堂教学容量

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活动,而活动的主体应是学生,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学容量比以往常规教学容量多。例如我在讲函数图象时,先画函数图像的方法,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在学生边回忆教师边演示列表、描点、连线的过程中用很少的时间达到了复习的目的。与传统教学相比既节省了时间又增加了课堂容量。如锥体体积公式的证明是教学的难点之一。其中渗透了很重要的数学思想―割补思想。运用常规教学不容易讲清楚,学生也很难听明白。运用计算机模拟辅助教学,把割与补的过程演示出来,突出了几何体的线条和切面,教师讲得轻松,学生学得明白;又可增大课堂容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学效果大大提高。整节课充分发挥计算机的辅助功能,围绕着两个重点--锥体积公式(知识)和割补法(能力)展开,在熟悉割补法的同时,又掌握了锥体的体积公式的证明,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

三、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可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

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应用能形象地模拟思维世界,再现思维过程,促使学生多向思维、发散思维。几何知识前后联系紧密,逻辑性强。教学中,适时运用多媒体化静为动,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将学生“散装”的知识纳入原有的知识系统中去,从而完善认知结构。如,教学长方体、正方体、圆、圆柱和圆锥之间的相互联系和转化时,运用多媒体,通过电脑直观、生动的演示,学生进一步理解以上几种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和转化的辨证关系,利于形成认知结构,发展空间观念。再如函数用符号y=f(x)表示。它刻画了现实世界任意两个非空集合A与B的一种对应关系,其中数x∈A,数y∈B,f表示从AB的对应关系。由此,x和y得以联系起来,y是x在对应关系f下的对应值。可见,y=f(x)不仅是一种符号性表征,同时也是一种结构。这种结构的本质是“对应”,是动态中的“对应”。而且由此可以内在地引发出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函数的解析式的表示和求解问题,包括判断两个函数是否是同一个函数;在函数定义域和对应法则不变的条件下,当自变量改变时,函数解析式的求解问题等,进而是关于函数图像和性质及函数实际应用等问题,这些均可看作函数关系y=f(x)的符号表征及其结构和应用。

四、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不是一个被动的吸收过程,而是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在这个动态建构的过程中,学习兴趣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它既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开端,又是保障学生主动参与的动力源泉。学生之所以对数学感到枯燥、无味、怕学,其原因之一是数学知识本身的抽象性和严谨性所决定的,再加上他们由于生活经验的不足使得他们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就更加困难了。因此,在多媒体技术支持下,教师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创设一些生动的问题情境,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成直观、具体、生动形象的情境,让学生“触景生情”,点燃他们的好奇之火,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我要学”的心理需求,此时学生跃跃欲试,欲言不能,教师趁疑而入,因势利导,达到了“一石击起千层浪”的效果,为学生学习新的知识铺设了一条平坦的大道。如:我在教学“平移和旋转”时,从学生实际生活的例子引入,激发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参与“平移和旋转”的学习活动。用多媒体出示物体的录像,开窗的运动、开冰箱的运动、观光电梯等物体的运动,初步揭示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在这个基础上,从“生机勃勃的森林小动物”晨练情景引入,从学生感兴趣的动画画面中,体验和理解平移和旋转。这堂课一开始的这样设计,就将同学们的求知欲完全调动了起来,新知的学习成了同学们内心的需要。

五、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应用可培养学生动手及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使学生通过数学的学习,不仅掌握基本知识与理论,还应具备相应的能力,即基础能力,发展能力,甚至创新能力,我们应该借助现代技术设计这样的教学环境: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似乎置身于一个“数学实验室”之中,学生可以观察并尝试错误与成功,可以进行发现并作出猜想,也可以作实验,进行测量、分类;或是设计算法,通过运算检验,或是提出假说,借助逻辑推理加以证明,或提出反例予以否定,等等。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把现成的概念、公式、公理、定理等用抽象的语言传授给学生,学生很难理解。而运用计算机大规模的快速准确的数据处理能力和绘图功能,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实验数学的环境。学生不再像传统教学那样仅仅通过“听”教师“讲”来学习数学,而是在学习活动中扮演主动角色,通过输入数据、绘制图象,对数学公式、定理等进行观察、猜想、验证、归纳,形成对数学结论的感觉和体验,接着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学生像“研究者”一样,在学习中去发现和探索,不是被动、机械地记忆和简单的模仿,而是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一次升华。如在学习复合函数的单调区间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把复合函数分解成两个基本函数,然后让他们向计算机输入这两个基本函数的函数式,计算机根据函数式自动绘制出它们的图象,学生再根据图象写出它们的单调区间,教师再指出一个函数的值域是另一个函数的定义域,让学生分析由两个基本函数复合而成的函数的单调性如何,一部分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得出答案,但大部分学生觉得很难想象,得不出结论。这时再让学生运用计算机绘制出所求复合函数的图象,写出其单调区间,进行比较,大部分学生经过教师启发可得出规律。基础差的学生可让他们自己多举几个例子进行实验,最终他们也可以弄懂这个问题,牢固掌握解题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较,学生更乐意接受新方法,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参考文献:

[1] 范飞.多媒体技术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8(23).

[2] 敖艳.浅谈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优势运用.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08(03).

[3] 孙玉书.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考试(教研版), 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