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大连市高中生创新能力培养政策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大连市高中生创新能力培养政策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孙玉婷

【摘要】高中教育成为当前基础教育改革重点和难点,而深化课程改革是推动高中教育发展、学生有个性发展的主要载体。近几年大连市对高中实施的课程改革政策,致力于培养高中生创新能力,对大连市人才培养与未来的人才输送提供智力支持,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当前大连市实施的高中创新教育政策主要面临客观环境制约、政策对象存在倾斜和政策效能部分缺失的问题,因此有必要从办学思想、政策监控、改善一办学条件、教师团队素质和学生实践平台等方面入手,充分利用和整合已有的教育资源,建立个性有效的课程体系,不断提升大连市高中生的创新能力,增强整体竞争力。

【关键词】高中生;创新能力;政策分析

教育事关民族兴旺、人民福祉和国家未来。尤其是21世纪的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与国内外发展的新形势日益依赖各类创新型人才的不断探索,高中阶段教育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特殊意义。因此,高中创新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地位日益突出。作为辽宁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建设重大战略部署中的核心城市,大连市为了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响应国家号召,制定了一系列培养高中生创新能力的教育政策,本文从政策主要内容、现状及政策不足几个方面对这些政策进行研究与探讨,并提出对策。

一、大连市现行高中创新能力教育政策主要内容

(一)优化总体高中资源

首先,在基础资源条件上,大连市加大对现有一般高中的改造力度。通过增加教学设施设备,改善办学硬件条件;健全管理体系,保证组织管理的有效性;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专家型”高中校长,深化课程改革,提升内涵发展质量;探索学校发展规律,提升办学品质。总体上,要扩大优质高中数量,进行大环境建设,到2013年,再创建8所省级示范性高中,使大连市省级示范性高中的数量,由目前的24所增加到32所,就读省级示范性高中的学生比例,由目前的36.4%提高到50%以上。

(二)推进高色发展

为践行“特色立校,特色强校”的发展理念,大连市于2011年下发了《大连市推进普通高色发展工作意见》,规划、指导全市普通高中的特色发展。内容主要涉及高中的组织管理、办学特色、课程建设、保障措施、办学成果五个方面,通过加强校本特色课程建设,丰富课程资源,构建与办学特色相适应的课程体系;设立学校特色发展的支持资金,加强特色教师培训,开展特色学校评选活动,建立特色学校表彰工作机制,引导和鼓励普通高中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学校管理等方面发展特色。到2012年,所有普通高中都要设立特色项目;到2013年,25%的普通高中办学具有鲜明特色;到2015年,40%以上的普通高中办学具有鲜明特色,20%的省级示范性高中在省内乃至全国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上主要鼓励“全面发展+特长突出”的发展模式,大连市组建“大连市高中课程改革指导委员会”,对全市普通高中的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进行宏观管理。一是加强指导工作,《大连市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工作意见》指出,要加强对学生的理想、心理、学业等方面指导,切实提高学生的个人发展规划能力;二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进一步改进课堂教学方式和组织形式,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三是拓宽教育渠道,积极研发提高学生的操作实践类、体验活动类、科普拓展类和探究创新类地方课程,补充、完善和延伸学校教育功能,如丰富学生社团活动,开展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活动等;四是开展拔尖人才创新培养实验,在部分学校试点,开展高中教育与大学教育的有效衔接,提高学生未来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二、大连市高中生创新能力的现状与政策的不足

(一)大连市高中生创新能力发展现状

1、创新能力及认知水平不足

调查显示,在对创新的了解上,高中生对创新的相关知识了解的程度不容乐观。只有6.7%的人知道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举行的时间,有16.7%的同学取得过区级以上的比赛成果,有82.2%的学生表示“从来没有参加过相关比赛”。其次,对知识的掌握普遍狭隘,3.3%和15.6%的同学表示知识面相对宽厚或知识面较广,然而有60%的同学选择“各学科知识有所涉猎,认识不深”,同学们的水平大部分趋于中等水平,可见现在校的高中生知识面并不够宽广。

2、创新态度有待培养

大部分同学认同创新观念的重要性,但在态度上仍旧存在对创新的不重视,同时,大部分学生期待切实的改革。首先,创新观念的重要性上,高中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对中学培养创新人才表示“很重要”的占87.7%。对于创新大赛态度的问题上,仅有13.3%的人表示愿意参加,剩下86.7%的同学中,有47.8的同学表示感觉一般,别人参加我就参加,另有38.9%的同学选择“没什么感觉,跟我无关”。在“提高中国创新性的途径”中,有72.2%的同学选择“改善教育制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更有46.7%的同学认为社会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发起人。由此表明,高中生们从内心上十分想去做些创新,想把学校作为施展的舞台,可是在现有的应试教育条件下,缺乏激励环境,在此条件下,同学们将希望寄予了社会。

3、创新参与行动不积极

高中生的创新参与行为并不令人乐观。由于在特定的全日制教育模式下,其创新参与的行为往往会受到限制,形式上主要有日常个人事务的处理以及团队中的表现两个方面。首先,学生具备基本的内部问题的处理能力,普遍有创新意向。在调查中,被问到“如果有人让您去做一件以前从没做过的事,你会怎样”时,68.9%的同学对此十分感兴趣,只有4.4%的同学拒绝尝试。但他们的创新参与状况和其所在的升学制度一样,深深地烙上了考试升学的烙印,高中生们在巨大的升学压力下,没有别的时间投身于创新之中,加上突出的有较强创新能力的同学很少,因此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不高,呈现创新参与的边缘状态,以小组讨论为例,只有10%的同学能够大胆发表意见,而且观点新颖。

4、创新环境略显不足

首先,环境效能是人们对自己创新参与环境影响力的主观评价,其结果进一步影响个人的创新情感,进而影响行为。调查中,有62.2%的同学表示学校只是“偶尔”会有一些创新活动,另有30%的同学表示“从来没有过”,可见学校对于科技创新活动,并没有做到足够的重视和宣传,在普遍对创新怀有向往的情况下,学校的引导责任值得思考。此外,课堂上的创新来说,效果似乎也只是差强人意,虽然有政策上的引导,但现实课堂中的创新教学仍然落实不足。当被问及老师们在上课的时候能不能引导学生思维创新时,96.7%的同学中,有62.9%的同学表示“有引导,但是做得还不够”,只有剩下27.8%的同学认为做得很好了。

(二)创新能力培养的政策之不足

1、政策实施的客观环境制约

大连市对于高中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从主观上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可行性,但是仍然受到客观因素的制约。一是高考制度的制约,家长及社会对高考结果的高度关注,限制了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二是办学条件的局限,如班额较大、教学场地不足、设施设备现代化程度低、教师缺编、社会资源有限、办学经费不足、校长的办学自有限等,也制约着学校的改革和发展;三是学校发展的科学评价标准还不完善,引领高中学校发展和激励教师不断提高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建立,个别区市县对高中教育关注不够,对学校的发展疏于管理和指导。

2、政策对象存在倾斜

大连市虽然要在宏观上加强普通高中的“优质化”,但在微观上,重点高中与一般高中的发展仍旧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由于一般高中在硬件设施、师资力量、学生素质等方面较重点高中有着相当大的不足,因此没有足够的实力进行有效的教育改革,教学水平和整体环境自然就达不到鼓励学生进行创新的要求。相反,重点高中在各方面的优势显著,改革明显,因此便会得到更多的重视与资源的供给,最终造成“好的更好,差的更差”的循环模式,是一批在一般高中里的青年人才得不到良好的培养而造成教育上的损失。

3、政策效能部分缺失

由于配套措施和体制等原因,相关政策出台后执行起来比较困难。首先是个别学校办学和教育思想不够端正,忽视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注重“知识本位”,造成教育目标的偏差。其次,教师的观念与能力欠佳。从校长到教师队伍,对课程改革的认识不到位,因此从学校的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到课堂的课程教授创新引导都大打折扣。此外,对创建特色学校在认识和实践上还存在着偏差。部门学校没有将对学生的创新与个性培养落到实处,只是通过举办少部分学生参加的几次活动来造一些声势,作为特色学校的创建过程,而不是教育教学的主流过程,长期以往,将无法达到推进创新教育的目的。

三、大连市高中生创新能力培养政策之建议

(一)端正办学思想,准确设置政策监控

在深化高中课程改革的进程中,首先要端正校长的办学思想,要在在办学目标和高考目标之间寻找结合点,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寻找出路。既要兼顾学生、家长的近期利益——升学目标,又要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国家的利益。因此,要进一步培养高中校长的领导力,丰富培训与经验交流活动,制定促进学校科学发展的评价体系与标准,树立优秀校长的示范典型。同时,政府应专门建立相关的教学改革评估小组,收集各个高中创新性教育发展状况,为保证政策长期有效,对教育政策实施及时的评估、监控、修改或终结。

(二)加强比例原则,改善一般高中办学条件

作为衡量区域高中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创新型拔尖人才是当前高中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各优质高中积极探索适合本校的创新型人才发展的课程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同时,政府也要加大对一般高中的扶持力度,改善一般高中的办学条件。同时鼓励一般高中争取当地政府加强对高中教育的投入,加强自身的软件建设,尽快研究开发校本特色课程,积极向示范性高中标准靠拢,实现自身的优质化。此外,政府也应对所有高中办学条件的改善情况实行考核,并与招生计划直接挂钩。

(三)加强教科研工作,建设高素质教师团队

教师是学生灵魂的工程师,创新教育的质量,最终要有赖于教师的素质。调查中,只有28%左右的同学对老师课堂上创新思维的引领感到满意,多数同学持中等评价,也有3.3%的同学并不满意。因此,提高教师素质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各个高中要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鼓励和扩展教师施教中的创新思路培养,建立有效的校本研修制度与学生课堂效果的反馈制度。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大胆的提出不同意见,营造大胆质疑,和谐的学习氛围,从而鼓励学生迸发出创造的火花。

(四)鼓励学生实践,提供创新途径

首先,注重课堂教学方法改革。实现教师从“领导者”到“引导者”的角色转换。其次,要在制度上保证足够的实践机会。学生的创新精神不仅在课堂上需要培养,更需要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在大连市现有的学工、社团活动的基础上,个高中要适当增加科技实验室等创新型人才发展需要的设施设备,政府应当积极筹建“高中创新教育实践基地”相关场所,为高中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服务。此外,鼓励课后的社会创新实践。无论是学校还是社会,都应担负起相关的责任:第一,学校要提供相关的实践指导,了解实践的方法,保证创新实践的完成;第二,培养良好的实践学风学校和社会要大力学生们去进行实践,对优秀者进行表彰;第三,增强良好的良好的实践宣传与帮助,提供实践机会与制度保障。

参考文献

[1]李春光.自主创新能力的几个问题[J].企业党建,2006.8

[2]程晓舫,刘景平.关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另类思考[J].教育与现代化,2010.12

[3]管金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安徽文学,2010.5

[4]李敏义.创业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J].教育,2007.2

[5]戴玉纯.加强创新教育着力提高创新人才培养水平[J].安徽上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

作者简介:孙玉婷,女,现就读于辽宁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09级行政管理专业,研究方向:公共管理,城市管理,社会学,制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