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环境、课程、活动与德育的联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环境、课程、活动与德育的联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未成年人的思想建设一直都是当代的热门话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既面临新的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已成为关系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即要求学生首先要致力于道德品质的修养,然后才是学习文化。因此,教学中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者,更应成为塑造学生灵魂的“工程师”。小学自然学科与科技活动对学生肩负着科学启蒙教育,它们不仅重视基本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更重视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成为一个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好学生,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如今研究青少年科技教育的德育功能便成了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一、现状分析

未成年人头脑灵活,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具有较大的可塑性,是进行科技教育的有利时期。但由于受地域因素和传统观念的影响,还存在着两种不良的认知:一是科技高不可攀论,一般人学不通,弄不懂;二是科技活动只流于形式,活动过后实效不大。

总之,这一问题不解决,势必影响跨世纪基础人才的培养。因此,加强科技教育是基础教育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二、概念界定及研究目标

本研究的目标是:通过研究,把科技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真正落实到每一位学生身上,多途径、多层面地开发学生的科技潜能,提高学生的科技能力。具体要求做到:

(1)使青少年真正理解科学的本质,善于运用科学思维,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2)使青少年了解科学家为追求真理而勇于质疑,敢于创新的品质,帮助他们理解并最终树立科学精神。

(3)使青少年热爱科学,崇尚科学,帮助他们确立科学的价值观。

三、具体措施

我们依据研究目标,结合学校实际,初步探索出在环境、学科、活动课程中协同推进科技德育的基本方法和途径,即“在环境课程中陶冶,在学科课程中渗透、在活动课程中深化”。

1.在环境课程中陶冶

学校环境建设,也包含了许多科技教育的因素,诸如学校的物质环境、文化环境、社会环境、人际环境、校风教风等因素。这种教育氛围——环境课程能对学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要善用资源,营造科技氛围:

(1)校园中悬挂科学家肖像,营造尊重科学、尊重人才的气氛。

(2)建设科技展示专区,开阔学生眼界,激发科学研究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3)开展科普知识宣传,营造浓厚的科技氛围。

(4)在学生中征集环保标语,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自己就是科技园地的小主人。

2.在学科课程中渗透

学科课程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主阵地,因此借助学科课程进行教育也是科技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1)结合实际与课程增加爱国主义教育,激发民族自豪感。

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是每一位教师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如在自然学科教学中,在讲《磁铁》一课时,突出强调了“司南是我国在世界上最早发明的指示方向的仪器”,并适当补充我国四大发明的一些资料。通过这些“最早”“居世界前列”和科学家事迹的讲述,增加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之情。

(2)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现在学生大部分娇生惯养,团体意识淡薄。在学习《蚂蚁》一课时,我着重给学生讲了蚂蚁的群居生活,从中引导学生学习蚂蚁团结协助、齐心协力的精神,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

(3)动之以情,陶冶尊老爱幼的情操。

由于学生都是独生子女,有必要对他们进行尊老爱幼的教育。如讲授《鸟类》一课时,讲到鸟的繁殖,有意识地介绍金丝燕筑巢,它们会把自己的家建造一个安乐的家,这是一种最无私、最圣洁的爱。同学们听了,都纷纷表示决心要改正缺点,成为尊老爱幼的好孩子。

(4)运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自然教学中,利用VCD、录像、投影、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环保教育。通过仔细认真地观看,学生看到一些非常可怕的环境污染情景和一些触目惊心的数据,就如身临其境一样看到这些触目惊心的事实。与此同时,学生的环保意识得到了增强。

(5)端正思想,破除迷信,使学生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小,知识水平不高,对一些自然现象一知半解,以为某些自然现象、事物是鬼神作怪,心理生理受到严重的伤害。教师应循循善诱,端正学生的思想。如,《雷电》一课,天空中的雷电现象,不是雷神在天空中大显神威,对一些人进行惩罚,而是天空中发生了大规模的放电现象。引导学生动手实验、讨论、分析,在教师的正确指引下解决问题。这样学生的心理障碍得到了克服,心理健康正常地发展。

3.在活动过程中深化

学生坚持参加科技活动能激发学习兴趣,有利于文化课成绩的提高。我们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大胆实践,激发青少年学科学、讲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热情。我们开展多项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掌握课程内容,达到活动的目的。

(1)实际操作。目的是变革活动对象,创造物质成果,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2)作品创作。通过撰写科普童话、科技小论文等形式,传播科技知识。

(3)游乐表演。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竞技能力,取得愉悦身心、增长才干的效果。

(4)调查研究。在项目的研究中,学生不仅亲历了科学研究的过程,感受到了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学到了科学知识,同时,学生的意志品质、与人交往的能力、社会责任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5)交流探讨。其目的集思广益,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鉴别能力。

科技教育活动,由于有较强的实践性、知识性、趣味性、社会性、竞争性、创造性和科学性,能够激发中小学生的求知欲,能与智能培养、良好品德培养、个性培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互渗透强化,相辅相成。

(作者单位 广东省广州市回民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