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地产基金“驰援”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地产基金“驰援”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史上最严厉的地产调控”不仅意味着地产基金迎来发展良机,也意味着地产公司高成本的股权融资时代已经到来

与遭遇调控“严冬”的房地产市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房地产基金此时却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从地下走到了地上,从默默无闻的配角变成了炙手可热的主角。部分房企近期公告,出让股权引入私募股权基金,以解决开发项目的资金需求。地产公司通过出让股权引入基金,或自身设立房地产基金的方式进行融资,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据清科研究中心的初步统计,房地产基金从2010年起开始活跃,全年共有10只基金募集到位18.59亿美元,这一势头在今年得以延续,2011年前8个月共有12只私募房地产基金完成募集,筹资总额12.77亿美元,目前国内房地产基金的规模已达500多亿元。仅今年9月,就有5只地产基金新募,募资金额为3.89亿美元,占9月募集总金额的11.8%。另外,9月新设立基金中有2支房地产基金,目标募集规模5.28亿美元。

高成本地产融资时代来临

“房地产基金的兴起,与地产调控以及地产其他融资受阻尤其是银行贷款紧缩关系密切。”

记者采访的某银行房产信贷人士表示,一直以来,房地产融资主要依靠间接融资也即银行贷款,国内银行从1962年到现在,一共向房地产业提供了55万亿的贷款,“如果是其他行业,一个行业一个行业20万亿就足够了。”他表示,由于房地产对资金的需求量过大,银行未来可能很难再会给这个行业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

从近两年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来源结构看(以今年1―8月作为比较的时间节点),国内贷款占比从2009年的21.92%一路下降到2011年的16.42%。数据表明银行贷款对开发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在逐年下降。

在房地产信托发行日益收紧的情况下,地产基金为房企融资打开了“一扇窗户”。“史上最严厉的地产调控”不仅意味着地产基金迎来发展良机,也意味着地产公司长久以来依靠的低成本债权融资时代已经结束,高成本的股权融资时代已经到来。

“过去十年房地产商大肆盈利的模式可以概括为:在相对廉价和过度充裕的银行信贷支持下,利用制度造成的土地稀缺性享受资源增值的模式。”。他认为,地产基金的大量出现,这种模式将会发生改变。因为货币供应增速将明显下降,利率逐步市场化将带来金融“脱媒效应”,直接融资比例将增大;楼市限购政策长期存在,将持续打击投资需求。

中投顾问房地产行业研究员殷旭飞认为,房地产基金兴起背后有两股推动力:一方面,在通胀情况下,社会融资压力逐渐增加,银行信贷紧缩迫使房地产行业扩展融资渠道,地产基金应运而生;另一方面,我国的社会融资渠道逐渐扩宽,民间投资热情增加,地产基金的运营模式相对安全,致使地产基金大量增加。

据记者了解,国内最初的房地产基金,一般都是开发商和国外PE等金融机构合作,而这些外资PE与开发商合作的模式,最初是向开发商买楼,一般是商业地产,继而演变为双方共同开发项目。

在地产基金热潮中,最热衷于房地产基金的,自然还是那些缺钱的开发商。不久前,万通地产的公告显示,将在北京万通中心D座项目引入股权融资。公司拟与某信托公司共同发起设立基金,规模为3.7亿。其中,万通地产出资1860万,作为有限合伙人加人基金。根据公告,万通全资子公司与合作公司持股比例各为50%。

事实上,万通并不是第一家以基金方式引入信托资金的房企。此前,万科、保利、金地、复地、中海、华润、绿城等,都曾设立了房地产基金。高和投资董事长苏鑫曾表示,大的开发商现在有一半都做基金了。他们的普遍模式仍然延续“开发商加PE”,只是更多从美元基金变为人民币基金为主。根据清科集团的统计,今年前8个月筹资完成的12支房地产基金中,只有一支为美元基金。

诺亚财富一位研究人员表示,目前市场上的主流房地产基金有三类:第一类,独立基金,其优势在于独立性和金融专业优势。但这类型基金发行前,无法确定参与项目和合作开发商。

第二类是具有开发能力的房地产基金。与独立房地产基金不同的是,这类开发商具有拿地资格,除了做基金管理,还做项目开发。基金管理公司的自有资金也通过LP的形式进入基金,与投资者的资金共担风险,共享收益。

第三类是开发商主导成立的基金。在目前环境下,依附开发商基金有着项目优势,可以让基金在短时间内成长起来,其缺点是容易产生利益输送。

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秦虹表示,地产基金有望成为房企融资的最佳途径,但在融资与运营上,仍然处于起步阶段。现实情况是:虽然受政策影响,地产资金短缺,但是,作为一种新的融资尝试,地产基金能够提供给房地产的资金数额有限,一般是中小企业的选择。再加上目前我国对地产基金的定义和归类不甚完善,地产基金的资金回报率不是太高,且具有不确定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发展。

“大部分还是短期使用。”某小型地产商告诉记者,地产基金的发展,不排除一些大房企可以转型,但是基金和房地产实业毕竟还是不同的,而且要转型,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他表示,目前很多项目是:房地产商自己做基金,再投自己的项目,难以具有长期投资效用。

“只有过渡到完全独立、专业的管理,这样才算成熟。”

机遇与风险并存

与传统开发商相比,房地产基金的资金来源并不依赖于银行,上述房地产商认为,这种融资模式一个很大的优势在于“用自己的钱办自己的事”。通过银行贷款获得的钱对外部依赖性很强,一旦政策有个风吹草动,资金链就面临绷紧或断裂的危险。再则,如果让一个资金链吃紧的开发商勉强维持项目,难免会出现质量低下的情景。而房地产基金通过自有资金运作项目,相对来说比较专业,不仅能保证项目的成活,还能降低风险。

房地产基金目前主流的投资模式大多为“股权+债务”的模式,(如万通和信托公司的合作),即通过对被投资企业进行增资扩股,基金管理公司进入到开发项目中,成为其股东,而后再以股东身份向基金公司做股东借款。记者了解,这种模式导致的退出方式是:做项目回购部分以还本付息为主,股权部分会一直跟到项目清盘。

相对而言,房地产基金的投资收益还是相当可观的。清科集团数据显示:目前业内比较成熟的房地产基金年回报约在20%-30%左右,这一投资回报率对很多人来说是难以拒绝的。

记者采访的某地产基金人士透露,一般地产基金的存续期是2年左右,收益有按年付的,也有按半年付的,LP在一年左右退出的比较多,且要求有较高回报。他们基金从开发商那里获得的回报大约在18%左右,整个行业差不多是20%-30%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房地产基金总额增长较快,但对于单个基金来说,能够圆满实现发行目标的并不很多。从金地集团今年两期基金募集可见一斑。

虽然金地项目路演前做了很多准备,而募资对象也从机构投资者扩大到公众投资者,深圳项目甚至将门槛降低到了100万,但捧场者并不多,金地的第一只基金4亿的融资目标只募集到了2亿;第二只基金认购起点为100万,期限3年,收益测算为21%-23%,但也不得不在募集过半时匆匆收场。

上述基金管理人士告诉记者,金地的尴尬不算个案,影响房地产基金募资的主要问题是投资者对其风险的评估。记者了解的北京某地产基金募资门槛为500万,半年一结,投资回报率为25%,颇高,公司给LP承诺最低收益。

即使在这种高收益的诱惑下,一部分投资者也颇为踟蹰,他们认为最大的风险首先来自于政策紧缩带来的市场风险:进一步的限价、限购、限登记抵押等会日益严苛,而银监会进一步紧缩银行贷款和“照顾”地产信托,使得他们对房地产基金的投资收益不敢肯定;再加上房地产基金的运作模式是:房地产基金买下项目100%权益,开发、整理后出售或出租,这类投资模式需要考虑的是房地产基金的专业判断和操作能力。而目前市场上,真正懂房地产又熟悉金融的人才少之又少。

监管混乱是投资者们踟蹰的第二个原因。目前北京的房地产基金投资回报率大多在20%-25%左右,高的甚至能到30%,部分基金甚至会给投资者口头承诺最低收益,这些在很多人看来,有“变相高利放贷”之嫌疑。而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中,对房地产基金的监管并不明确,比如有规定,房地产基金也需像基金那样实行备案制,一般来说,高于5个亿的需要备案,而对于不去备案的企业,并没有给予后续的处罚措施,由此导致监管的可实现性比较难。目前一些地区对于房地产基金的注册有了规定,不允许在基金前加上“房地产”三个字,业内将此规定看做监管加强的表现,对于很多基金管理者来说,政府加强监管,客观上可以保护规范的公司和投资人,可是政府效率低下,使得操作起来又面临着新的困难。

“房地产基金成熟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上述基金管理人士表示,目前我国的房地产基金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还有几个方面没有准备好:首先是资金尤其是大宗资金来源渠道窄;其次是规范有效的运作模式仍然没有建立起来,同时也缺乏有效监管;再次是专业人才少之又少,这些都需要几年时间去孕育。

“此前,房地产基金将和其他融资模式并存,不会成为主流的地产融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