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园林的审美构想和艺术技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园林的审美构想和艺术技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苏州园林甲天下,它以典雅、精巧、自然、含蓄,给人以丰富的审美感受,因此深受公众的赞赏。苏州园林富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园林设计师与建筑家们是如何运用深刻的美学原则以及巧妙的艺术技巧来创造美的,这很值得我们加以探究。

一、顺乎自然

园林在艺术分类中属于建筑一类,是静的表现艺术,然而它与一般的建筑不尽相同,它是实用与审美相结合,又以审美功能为主的艺术。园林与人们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直接有关,是人们选择自然、模仿自然、改造自然、创作自然的结果。

园林乃是人们自己的居所和游玩的自然环境,因此特别注重它的自然美。自然美是一种很有审美价值的美的形态。恩格斯曾经说过,他在欣赏自然美时感到“幸福的战栗”,他指出,在壮丽的大自然面前,“在比较深刻的人们那里,这时候就会产生个人的病痛和苦恼,但那只是为了溶化在周围的壮丽之中,获得非常愉快的解脱。”(《马克思恩格斯论艺术》第四册第399页,人民文学出版社)园林是以自然为材料的艺术,当然更崇尚自然。古代的优秀园林家总是极其注意对自然美的发现的,很多园林选择了天然形胜之地,加以构筑修建,如王维的辋川别业,、白居易的庐山草堂等。

再说江南的私家园林大多为封建时代的官员、文人、士大夫所筑,在园林建筑中普遍蕴涵着天人合一的人生观和虚静淡泊的隐逸思想,他们把园林看作“一片冰心在玉壶”的壶中天地。拙政园的主人王献臣,是明弘治六年的进士,正德初年官至御史,由于为人正直,屡遭东厂构陷,仕途失意,于正德四年罢官回乡,觅地建造宅园。他取西晋潘岳《闲居赋》“庶浮云之志,筑室种树,……灌园鬻蔬,……此亦拙之为政也”之意,题园名为“拙政园”。意思是“笨拙的人”只能把筑室种树、浇花卖菜作为政事,既是对把升官发财作为政事的“聪明人”的嘲讽,也表明了自己的归隐之想。网师园原为南宋侍郎史正志的“万卷堂”,清乾隆年间,光禄寺少卿宋悫庭(宗元)“购其地治别业,为归老之计,因以‘网师’自号,并颜其园,盖托渔隐之义”。(清·钱大昕《网师园记》)这些归隐的士大夫,崇尚自然差不多是他们的共识。

当然,园林既然是一种艺术,它并不满足于停留在自然美的层次上,它是对自然的选择,同时又是对自然的再创造。大文豪歌德说过:“艺术家对于自然有着双重关系,他既是自然的主宰,又是自然的奴隶,因为他必须用人世间的材料来进行工作,才能使人理解;同时又是自然的主宰,因为他使这种人世间的材料服从他的较高的意旨(即目的),并且为这较高的意旨服务。”(《歌德谈话录》第137页)园林艺术正是善于发现自然美,顺乎自然又给以加工,使自然美与人工美得到巧妙、和谐的统一。

拙政园是一座明代建筑,它不仅是苏州四大名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之一,而且是我国江南古典园林中的代表作,可以说拙政园是一件精巧成熟的艺术珍品。且看这座园林原来的自然条件,该园设计者、明代著名画家文征明在《拙政园记》中有所表述:“界娄齐门之间,居多隙地,有积水亘其中,稍加浚治,环以林木。”它的最大特点就是水多地少,据统计园中水的面积占全园的五分之三。水多是此园的特点,也是长处,园林设计者充分注意了这个特点与长处,据此来考虑全园的布局结构、建筑造型和装饰风格,并力图充分发掘与体现出水的自然美来。首先是以池水为中心安排建筑物。以中部为例,它的主体建筑远香堂在水池南岸,这是一种四面厅类型的建筑,四面嵌以秀丽玲珑的玻璃窗,在此观赏湖面,荷花扑面,颇有“香远益清”之感。向西是筑在水面上的长廊“小飞虹”,再向西是石舫“香洲”。池的北面是见山楼,居高临下,湖面景色尽收眼底。真是景随水筑,景由水出。

在建筑设计方面,因其水多,故多设桥梁,而桥很少采用拱形,绝大多数取平桥低栏,桥面几乎紧靠水面。远看桥梁如同漂浮于水面,倒影楚楚,衬托出水波轩荡、优美静谧的意境,游人在桥上行走,有一种如涉水波的奇妙感觉,令人心旷神怡。园中的亭榭馆阁多数临水而筑,连有平台,显得舒缓爽朗,形同画舫,每每在水中映出倒像,地上有个远香堂,水中也有个远香堂,地上有个鸳鸯馆,水中也有个鸳鸯馆,景影相接,对映生辉。这些建筑物多用玻璃长窗,不仅易于反照出绮丽恍惚的波光水色,也便于眺望园中水景。最突出的是西园的鸳鸯厅,它形制别致,呈方形,四隅各建一间耳室,厅中间用隔扇分隔成两厅,南厅为十八蔓陀罗花馆,北厅称三十六鸳鸯馆,挑出于池上。鸳鸯厅四面明窗,每扇窗户以蓝、白两色玻璃相间排列,从窗内观望湖中景色若明若暗,或隐或现,恍惚迷离,妙不胜言。为了充分衬托出湖面的美,在湖边垒山,水畔置亭,池中育有成群鸳鸯,植有无数莲荷。白莲吐蕊,水景的静谧和闲淡自生;鸳鸯戏水,湖面的动势与色彩俱呈。即使一条长廊,设计者也不等闲视之,而是煞费周折,运集匠心,就说西园沿池界墙构筑的水上游廊“波形廊”,低昂起伏,蜿蜒曲折。远处观望犹如一条彩虹飞架水面,而游人沿着长廊漫步,忽低忽昂,时高时下,仿佛置身于舟船,感受着波澜激荡、浪涛起伏的声势。拙政园建筑的题名也不离“水”字,如“小沧浪”、“波形廊”、“荷风四面亭”等等。

在拙政园,建筑家处处围绕“水”字做文章,因地制宜,因材处置,顺乎自然,又创作自然。在自然水景的基础上,以人工创造,使水景更加丰富,整个园林呈现出一派幽雅疏朗、舒旷明爽的艺术风格,从自然美升华成了艺术美。黑格尔说得好:“艺术美高于自然。因为艺术美是由心灵产生和再生的美,心灵和它的产品比自然和它的现象高多少,艺术美也就比自然美高多少。”(《美学》第1卷第4页)

二、追求意境

各种艺术有其各自的美的形态,也有其各自的艺术魅力。与名山大川气势磅礴的雄奇美相比,苏州园林属于精巧幽雅的优美范畴。苏州园林不是孤立的一座座建筑物的美,园林的主人和设计者多为诗人、画家,他们往往追求意境,以精巧的自然景色与建筑物构成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追求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韵外之致、味外之旨。沧浪亭的主人、宋代诗人苏舜钦在《沧浪亭记》中说:“予时榜小舟,幅巾以往,至则洒然忘其归,觞而浩歌,踞而仰啸,野老不至,鱼鸟共乐,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返思向之汨汨荣辱之场,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隔次真趣,不亦鄙哉!”人容与在园林其间,不仅赏心悦目,心旷神怡,而且神宁气闲,淡定脱俗。

苏州园林的诗情画意的意境,给每一个游览者、欣赏者都留下过深刻的印象。有人把它比喻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凝固了的音乐,并非过誉之词。

苏州园林一般占地很少,少则几亩,多则十几亩,设计者往往以小见大,以少胜多,用多种艺术手段构成丰富的意境。网师园地域极小,仅占地九亩,但游来并无拘拮狭窄之感,相反意境深远,游刃有余。真是“地只数亩,而有迂回不尽之致,居离近廛,而有云水相忘之乐”。在很有限的空间里包涵了很大的容量。这个园池水面积集中,四周建筑高矮疏密的确当安排,使池面显得很空旷。另外,全园分隔成许多大大小小封闭式或半封闭式的空间,单独看,不少是独立的庭园,比如著名的殿春簃就显得清幽疏朗。书斋空间不太大,但斋壁置有一方方精雕细刻的木格花窗,而斋后的小天井里略置垒石,植有梅、竹、芭蕉、天竺等,通过花窗形成绝妙的框景,如同一幅幅雅美的花卉画,使书斋更显雅致。而由于花窗与天井的花木形成空间距离,使小小书斋从容畅达。网师园的风景,每一处都有独特的风味,有的面山,丹桂危峦,构成一种深山幽谷的意境;有的临水,清澈在望,给人以水天空阔的美感。整个园结构紧凑,布局严谨,亭榭廊轩、景物与景物之间似断还连,处处贯通。因此园地虽小,但由于景物丰富多彩,有变化,有余地,有呼应,有交融,在有限中体现出了无限。

另一园林狮子林是元代建筑,当年造园时,曾邀请著名画家倪云林、润、赵善长、徐幼文等共同设计,倪云林还为之画了一幅狮子林图卷。狮子林面积也不大,但由于建筑家精心设计,巧妙构思,创造了极为幽深逸远的意境,假山的雄伟和洞壑的婉转是狮子林的特色。其实假山在园中所占面积不大,建筑家采取上下堆叠,气势雄伟,轮廓分明,天际线优美,各面成景。所选择的石峰形状都似狮子形,看去仿佛有的捲足蹲地,有的匍伏醉卧,有的后腿直立,有的歪头憨笑,有的弓身作跳跃之势,有的端坐呈抱球之状,林林总总,千姿百态,大有深山狮群之胜概。设计者高妙的是,没有置放一只写实性的石狮,追求的是“似与不似”之间的朦胧美。如果把芦沟桥栏杆上那些石狮子搬到这假山上,不仅不能增加意趣,反而会使人索然无味。正是那些似与不似的石狮,才给人艺术想象的广阔天地,才使这个狮子林具有深远的意境和动人的魅力。

狮子林假山的堆叠并非平铺直叙,机械罗列,而是有重叠,有层次,有交错,有婉延,层岩叠峙,危峦嵯峨,显得雄奇秀拔,险峻飞腾。有的石峰如“含晖”“吐月”(石峰名称),有的陡岩如“玄玉”“昂霄”,而“狮子峰”统冠诸峰,为群石之王,此峰透、漏、瘦,虎虎而有生气。因此,在观赏者眼中,再不是几块湖石的简单堆砌,而俨然是一座涯度幽远、深莫可测的巨峰莽岭。假山的洞壑更是似断还续,左右通联,玲珑剔透,空灵奇巧。数十个石洞高下盘旋,顺着山洞寻胜探幽,忽而拾级而登峰巅,忽而堕步而临曲涧,纡绕而行,这个山洞与那个山洞通而不连,在两个山洞里彼此相呼而应,然而可望而不可即。有时走错了路,进去容易出来难,往往绕来转去,走了半天,仍回到原处,如进迷宫。当你担心走不通了,往往又忽得一路,骤然出洞,豁然开朗,柳暗花明又一村,别有一番天地在眼前。数十个石洞个个不同,每换一洞,便另有异景,或明朗,或幽暗,或空旷,或局窄。有的石乳飞垂,有的磴险坠绀;有的峭壁间泉水潺潺流泻,有的石缝里青竹挺拔而生。在石洞里漫游,走不尽的洞壑,看不尽的美景,仿佛走进了幽深无穷的大千世界。

苏州园林还十分注意意境的丰富性。以水见长的拙政园有山景衬托,以假山取胜的狮子林也有湖水石舫映照。留园布局紧凑,以华艳繁密著称,像五峰馆、林泉耆硕之馆等无论建筑、装饰、家具都是极尽华丽艳美之能事,但留园也并不是清一色的,北部的又一村、青竹林、葡萄架、花路石径,一派朴实疏朗、幽僻恬静的农村风味;而西部的别有洞天土山崛起,气势豪放,山上红枫一片如烟霞天成。在此远眺西园、虎丘和群山,尽收眼底,自有一番空旷畅怀的异趣。

一件真正的艺术品,应该具有完整美的特征。亚里士多德曾指出:“美与不美,艺术作品与现实事物,分别就在于美的东西和艺术作品里,原来零散的因素结合成为统一体。”(6)好的园林并不是山、水、亭、榭、花、石的简单罗列或堆砌,而是十分注意把这些原来零散的因素关联起来,结合起来,互相渗透、协调,构成完整而丰富的意境。留园是清代的建筑,结构方面采纳了前代诸园的长处,整个空间组合似断还续,它不只是围绕池水布置建筑物,而是用建筑群划分成几个不同的景区,又用蜿蜒的长廊和沟通两面的漏窗,把各个部分联系起来,半隔半透、环环相套,层层进深,既丰富又统一,既鲜明又有变化。正因为这样,留园成为园林中的经典之作。

三、讲究技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做什么事情都须有技巧,庄子“庖丁解牛”的故事生动地说明了这一点。艺术的技巧和手法,对艺术品的成败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园林就是如此。

造园有多种技巧和手法,如借景、对景、分景、隔景、虚实、对比、烘托等等。

借景是造园的一个重要手法。我国明代杰出的造园家计成在《园冶》中说:“夫借景,林园之最要者也。如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晴峦耸秀,钳宇凌空,极目所至,俗则屏之,嘉则收之……斯所谓巧而得体者也。”

沧浪亭在借景方面是极其成功的范例。它是宋代建筑,是苏州现存最古的园林之一。它原是唐五代广陵王钱元璙的别墅,后来筑园时在亭北跨水处的山洞里发现地下有许多嵌空的大石块,于是益加扩展。沧浪亭与拙政园不同,以山景为主。在建造中利用原有土山,杂以湖石,堆土垒石而成山,尽显自然宛曲之妙。山上乔木参天,古朴蓊郁,沧浪亭就置于山巅,翠峦崚嶒,芭蕉掩映。园中建筑群都环绕山林,并用长廊连接,显得低昂回翔,曲折错落,充分体现出山势林色之美。大门设在建筑群中间,用桥沟通,更使人未曾进园己见园中山景,堪称“开门见山”。

沧浪亭虽有山景形胜的长处,缺水却是其致命的弱点。然而园门外北边却流淌着一条婉蜒而过的清流,于是建园者大胆地借景,把园外之河纳入园景。他们把园设计成向一边开放式的格局,不修围墙而沿着园外的河流用黄石堆砌驳岸,并垒假山,筑亭榭,这样就使园外的水景自然而然成为园景的一个组成部分。其次,用一条复廊把建筑群连贯一气。所谓复廊也就是在一条高低曲折的长廊中间用同样高低曲折的花墙一隔为二,形成内外两道长廊,墙壁上开以各色花窗,遂使内外透射,如呼斯应。这样的构思就巧妙地把园里园外连成一气,园外的波光水影,园内的山林景色交相映照,从而突出了它的简洁古朴、清幽自然的山林气象。正如沧浪亭的柱石上的楹联所说:“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复廊的尽头乃是登楼的扶梯,小楼称见山楼,登楼远眺,既可望见近郊的起伏山峦,也可俯瞰栉比鳞次的市井景象,充分体现出该园创建者、宋代大诗人苏舜钦“一径抱幽山,居然城市间”的诗味,给人一种城市山林的野趣。

拙政园中部的倚虹亭乃一座面西的半亭,三面临空,在此向西眺望,可见池内风荷一片及对岸的“别有洞天”亭,还可望见园外高高耸立的北寺塔,这是“远借”。

对景是指设计者并不孤立地构景,而是从多方位考虑,注意景物之间相互的有机联系,从而产生艺术上一石数鸟的效果。比如拙政园池南的宜两亭与池北的倒影楼隔池相对,互为对景。园东部溪水萦绕的土山与池北一大片绿茵如毯的草地也成对景。这种对景方法就是从审美主体着想的,观赏者可以登临宜两亭,远眺倒影楼;或在倒影楼凭栏观赏宜两亭。苏州园林中的门洞、漏窗大多是通彻两面,而且有各种图样纹饰,或梅花,或修竹,或长方形,或菱形。游览者从室外透过漏窗可以看到室内景物,而从室内望外,每一个窗棂就是一个配有特殊花纹的镜框,把窗外景物构成一幅幅不同构图的画面,这也是一种巧妙的对景方法。

留园是清代的建筑,它不仅分景、隔景、借景等手法运用得很成功,而且常常运用对比手法来拓展意境。涵碧山庄前面是一泓广阔的池水,可是在池北池西堆叠玲珑剔透的假山,就像一幅山水横披图,这是山水对比。闻木樨香轩居于假山高处,飞檐翘角,面临深渊,这是高深对比。园的东北部建筑物排列紧密,鸳鸯馆前是浣云沼,对面是冠云峰、冠云台、冠云亭、冠云楼,高下曲折,浓艳繁密,犹如一段节奏急促、旋律跳跃的乐章;可是这一群建筑的西部却是一片平旷远阔的大竹林和又一村宽敞爽朗的葡萄棚,给人以平宽淡逸的感觉,犹如乐章中节奏徐缓、旋律舒展的抒情乐段。这两部分是促与展、张与弛、浓密与疏淡的对比。鸳鸯馆画栋雕梁,花门纹窗,宫灯盆栽,华丽浓艳,可是推出门去,临池一石台开阔简朴,形成繁与简、华与朴的对比。园西部别有洞天,进去是一条狭长、曲折、幽暗的长廊,似乎山穷水尽,可是行到中段,豁然开朗,眼前土山矗立,葱郁蓊然、彩霞满坡,这是宽窄对比、明暗对比。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闻木樨香轩那里假山上的一条爬山长廊,高低起伏,与背后衬托的云墙成曲直对比;长廊不仅高下有弧度,平面上看也成曲线,有时靠墙,有时与墙留下空隙,这是虚实对比;留空处有光,靠墙处无光,又是明暗对比。苏州园林中花术的配置便是一种烘托之法,留园的揖峰轩,又称石林小院,院中立湖峰,种植了翠竹、芭蕉,更突出了石景之胜。闻木樨香轩旁的桂树林以及大土山上的高大枫林、拙政园池中的荷花、鸳鸯都具有烘云托月之效。

名剧《牡丹亭》中有一句唱词:“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我们置身于园林之中,不仅可以尽情领略到旖旎的自然春色,而且也能在艺术创造方面得到许多有益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