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酷似“老实”的儿童退缩心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酷似“老实”的儿童退缩心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实例

夫妻两人的工作都特别忙,儿子从小由奶奶带大,奶奶身体也不太好,儿子时常只是一个人在家玩。如今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夫妇才把儿子接回自己身边。但近来儿子却常常拒绝上幼儿园,害怕与老师、小朋友接触,从不主动与其他小朋友说话,上课也不敢举手发言,显得与小朋友格格不入。在幼儿园他整日惶惶不安,可是一回到家里,和父母却有说有笑,没有任何异常表现,只是一见陌生人就很害羞,常常不敢说话,躲在一边。心理医生对他做了全面检查,才确定他的表现在心理学上被称为退缩心理。

释疑

退缩心理是儿童严重的心理行为问题之一,指孩子表现出胆小、害怕、孤独、退缩,不愿到陌生环境中去,也不愿与其他小朋友交往,常一个人独处而无其它精神异常的一种心理、行为障碍。有退缩心理的儿童尽管有上述种种特征,但他们在家里却很懂事,有礼貌,和大人也有说有笑,还能做一点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如扫地、洗手帕、帮助择菜等。故父母往往不能及时发现,常常会因为被误认为是“老实”而未被重视,只有待上幼儿园甚至上小学以后问题才会暴露出来。

成因

儿童退缩心理的形成与发生和后天的家庭教育有着直接的联系,是多方面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家长教育方式不当,不但会使孩子长期处于压抑状态,产生恐惧,还会从精神上退却,迫使孩子放弃其他心理防御形式,而仅仅采取退却方式进行适应。

本来,与同伴交往是儿童学会社会交往的重要途径,但有的家长往往忽视儿童的心理需要,尤其是对一些体质较差的儿童,家长不仅担心自己的孩子会受欺负,而且怕孩子们在一起时会吵嘴、打架,或者怕孩子与其他儿童交往会学坏,因此就尽量限制。缺乏交往的孩子容易形成胆小、退缩、孤僻、内向、冷漠等不健康心理。其实,孩子们在一起更多的还是友好相处互相帮助的,偶尔发生一些争吵和不愉快,家长只能因势利导,而不应“因噎废食”。

还有的家长以封建家长式的态度对待孩子,忽视儿童喜爱活动、好奇心强、什么事都爱“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生理心理特点,常常对其正常的提问或要求表示心烦,甚至强行阻止。孩子稍有过失或不遂心愿,就训斥打骂。这样,孩子成天提心吊胆,不敢越雷池半步。久而久之就会使孩子形成自我退缩心理。

另外,父母本身的行为与习惯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儿童行为。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曾经说过:“孩子可以说是父母的镜子。”有些孩子的父母本身就性情古板,生活单调,平时寡言少语,不善交往,很少参与集体活动,而仅仅喜好单独娱乐,如书法、读书、养花等。通过言传身教,也会使自己的孩子变得沉默而内向。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儿童时期,由于环境的变迁或精神刺激,如亲人死亡、父母离婚,或与亲人突然分离,寄养到陌生环境,感受惊恐等,均可引起恐惧、害怕、孤僻、退缩等行为。但这些现象只是一时性的,是儿童一种正常的生理性防御反应,不应视为退缩心理。

对于儿童的退缩心理如不能及时处理会严重影响他们的身心发展。父母和老师要正确地对待这些孩子,耐心教育并改进教育方法。对孩子既不溺爱,也不能粗暴,更不能冷漠,要鼓励他们热爱集体,培养积极、热情和开朗的性格。特别是父母自身要以良好的风范去影响、塑造孩子。对已有孤僻、退缩行为的儿童,父母及老师都要耐心地逐步引导,使之与其他儿童建立信任而亲密的关系,在集体活动中改变退缩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