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与大师对话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与大师对话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9月20日,作为对话嘉宾,我和现年75岁的管理大师查尔斯・汉迪就组织创新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对话。对话的主题,在个人与组织的新型关系、虚拟组织、全球化环境下的个人社会形态等话题下展开。而我们谈得更多的话题,却是价值观和人生哲学。

对于现行企业组织形式的批评。汉迪认为,“有限责任公司制”的存在是历史问题。这原是一种特权,专门授予那些拥有并经营企业,且个人成败系于企业成败的人。他们的命运与企业的命运密切相关。他们所拥有的“资产”是可见的实体,如砖石、泥灰、机器、原料等物理资产;企业所雇佣的员工,只是让资产发挥效用的“人手”。在此制度设立之初,是为了鼓励公司以最快的速度扩张,而设法保障这些企业经营者,使他们的私人财富不致于全部受到企业亏损的损害,那么这种组织形式有其积极意义。然而有权利,就要承担责任,照顾员工。而多数企业责任向来不受重视,但与其相对应的特权,包括所有制与有限责任制,却延续至今。

时至今日,人们应当问一问,当前时代的游戏规则是否应当与以前的相同?这既是价值判断,也是实证判断。我们为什么把一群组织中的人,视为一份可根据其市场价格而进行买卖的“资产”?企业是否都认为公司最主要的资产乃是它的“人力资源”,以及员工所具有的一切“知识价值”?这包括经验与专业知识,也包括他们的人际网络及人生经验。

“知识资产”是一个很容易误解的词汇,使我们以为传统上会计学的所有权观念能够获得归纳法意义的延续。而知识资产指的是“人”。在新的条件下,任何组织如果不是由人所组成的“社区”,它可能毫无价值,而社区并不是一种财产。假如我们说,某些人“拥有”某一社区的人,汉迪认为,这种说法相当可笑。社区不是商品,无法交易。因为社区有的是因为价值观而聚集在一起的成员,而不是雇员,社区只属于它的全体成员。

汉迪谈到,奉献不必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对许多人来说,最好的遗产就是他们所养育的子女。对另一些人来说,则是他们从事的工作和开创的事业。还是一些人,则是他们拯救的生命、教导的孩子、治好的病人、修建的花园等等。说到底,后世能记得谁,关键不在于那人挣了多少钱,而是在于他是怎么花的钱。

管理是一种实践。这和另一位前年刚刚去世的管理大师德鲁克的立场十分相似,汉迪更愿意自己被称为一个实践者和行动者。汉迪同样认为,无需为没有上过什么管理学院而懊悔,管理不是应用科学,而更是一种实践的艺术。在实践的意义上,汉迪指出,记住知识固然重要,但要在必要的时候抛弃它们。重要的是你能够做什么,而不是你学了什么。行动比才能更重要。在商业世界里,通过学习经验,人们会变得更加自信。而如果向你的人生妥协,只会让你浪费大量的时间。汉迪认为,人生就是对自己性格的探索。成功的人生并不是在行动之前就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而只有行动、实践、质疑、重新实践,你才能发现自己的人生。

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更多人的人生能够更有价值和意义,而不仅仅是关乎金钱的多少。作为社会哲学家的汉迪说道,“幸福不是一种状态,不是海边的日光浴,也不是悠闲的午后红茶,而是一种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