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唢呐表演与演奏

摘 要: 表演在唢呐演奏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如果只有娴熟的技巧、美妙的声音,而缺乏表演演奏,则难以调动观众的情绪,也不能很好地把观众带到乐曲的意境中来。因此,对于每一位唢呐演奏者来说,都要注重在表演方面的训练,尽可能地把乐曲表现得淋漓尽致、活灵活现,与观众产生共鸣。这就要求唢呐演奏者具备良好的乐感和心理素质、优雅大方的演奏姿势、丰富的音乐修养和音乐内涵,把唢呐艺术提升到更高的艺术境界。

关键词: 唢呐 表演 演奏 心理素质 乐感

引言

唢呐是suernai的音译,广泛流传于亚、非、欧许多国家。在我国,早在公元3世纪开凿的新疆克孜尔石窟寺的第38窟的壁画中已画有唢呐图样,但在明代才始有记载。如明王圻的《三才图会》载:“锁钠,其制如喇叭,七孔,首尾以铜为主,管则用木。不知起于何代,当军中之乐也。今民间多用之。”清代曾被用于“回部乐”,名为“苏尔奈”,别称“金口角”和“海笛”等。现在流行的唢呐在北方称“唢呐”(大唢呐)和“海笛”(小唢呐),在南方称大唢呐为“梅花”或“梨花”,小唢呐为“吉子”或“叽呐”,等等。

唢呐属于单管双簧气鸣乐器。历史悠久,形制古老,音色高亢、嘹亮,过去多在民间的吹歌会、秧歌会、鼓吹班和地方曲艺、戏曲的伴奏中应用。经过不断发展,丰富了演奏技巧,增强了表现力,成为一种具有特色的独奏乐器,并用于民族乐队合奏或地方戏曲、民间歌舞等伴奏中,流行于全国各地。

唢呐由哨片、气盘、芯子、杆、碗五部分构成,在木制的杆上开有八个音孔,杆上端装有铜质芯子,芯子上面套有气盘和芦苇做的哨片,杆下端安着铜制的碗。近年来,经过改革和发展出现了加键唢呐。

一、表演的概念

对于唢呐专业的学者来说,我们在练习唢呐吹奏技巧的同时,也要重视表演方面的锻炼。唢呐,是一件表现力很强的乐器。因此,我们更应该在表现力方面适当夸张一些,表演上要能够调动观众的情绪,达到与观众产生共鸣的目的。通常我们说唢呐演奏家,“演奏”即“演”在前,“奏”在后,也说明了表演的重要性。恰到好处的表演加上娴熟的技巧,能把乐曲表现得更逼真,活灵活现。

“表演”,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戏剧、舞蹈、杂技等演出;把情节或技艺表现出来。”唢呐表演应该借鉴戏剧、舞蹈、杂技的某些肢体语言。表演属于二度创作,也就是再创作活动。通过乐器的演奏,人声的歌唱,以及包括指挥在内的多种艺术手段,将乐曲用具体可感的音响表现出来,传达给听众,以发挥其社会功能。它是音乐创作与音乐欣赏的中介,是音乐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环节。那么,怎样才能演奏好一首作品呢?

二、表演的几方面因素

表演要与音乐创作相结合。不同的演奏家对同一首作品会有不同的表演方式和方法。这是由于不同的人对作品的理解不一样。最早,表演与作曲是合二为一的。即兴创作与即兴表演既是民间音乐的特点,也是专业音乐家的创作手段。在西方国家,文艺复兴以后,专业作曲家与专业表演家才逐步出现分工。于19世纪,许多作曲家仍是优秀的表演家。20世纪以来,这种情况虽已减少,但在创作和表演两个领域都有显著成绩的音乐家们仍不鲜见。在中国,唢呐在广大基层群众中喜闻乐见,根深蒂固,民间艺人非常多。因此,艺人们就凭借自己长期的实践和经验,根据当地的音乐风格、曲调创作乐曲,数量非常多。艺人根据自己的演奏习惯和对当地音乐风格的理解,表演出自己的演奏特点。后人在学习这些乐曲的过程中,对作品又进行了加工、整理,加上了自己的演奏风格及技巧的应用,因此,两个人的演奏风格就迥然不同了,表现的方式、对乐曲的理解和表现都有不同,从而给听众的影响和感受也就不同。

唢呐演奏员表演的如何与正确的演奏姿势是分不开的,这就是演奏的形象问题,也是表演的重要因素之一。这里我们着重从唢呐的持法和演奏姿势两方面谈起。首先,在持唢呐的时候,两臂放松,手指自然伸直,按指也要松弛,也就是说一切动作都要以自然、松弛、舒服、美观为宜。切忌手指抬得过高、身体僵硬,否则既影响手指的灵活性又不美观,给观众的视觉感觉是动作笨拙。其次,在演奏姿势方面,演奏姿势有坐、站、走三种。但无论哪种姿势,都要求头部端正,上肢伸直,胸部稍挺,仪态从容,两臂自然抬起,眼睛平视前方,使观众感到舒适而洒脱,朴实而大方。切忌埋头曲胸,昂首扬臂,支腿斜坐,斜视歪吹,否则不仅影响呼吸的舒畅自如,更会给观众不良的视觉效果。无论哪种姿势,都要按照美的标准去做,因为表演就是一种美的享受。

要使演奏完美,只有优美的演奏姿势是不够的,演奏姿势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对于一个优秀的演奏员来说,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熟练的技能是非常关键的。有非常好的技能,但在一定的场合表现不出来,就说明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不行的。表演环境的刺激对技能的展示有极大影响,初登舞台的表演者,大多会怯场。怯场是由于情绪紧张所造成的生理和心理的反常,如:心跳加快、呼吸失调、唾液分泌减少等方面,但表演结束后会立即消失。而久经锻炼的表演者,对演出环境有很强的适应性,演出中能充分发挥技艺,并引发观众的共鸣,甚至会超常发挥,进行精彩的表演。所以,每个演奏员都要长期不断地锻炼自己的心理素质。在每次上舞台之前,可以先做一些准备活动,缓解紧张的情绪。比如:多做几次深呼吸,想一下乐曲的意境,这样就可以调节自己的心态,使心情放松。

熟练的技能是表演最基本的要求。在长时间的反复练习过程中,大脑皮质会经常受到按一定顺序出现的刺激的作用,感知于动作反应相互联系并不断相互调节,逐渐形成熟练的技能。它的特点是动作自动化或动作定型。把熟练的技能放到舞台上锤炼有一个由粗糙到精华的过程。起初,由于怯场的影响,表演者往往不能进入习惯的演奏状态,表演活动及注意力容易受外界刺激的干扰,从而出现意外的错误和遗忘现象,这些差错往往是由于技能不够熟练造成的。俗话说:“艺高人胆大。”所以我们只有具备熟练的技能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在表演时得心应手,展示出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并且更深刻、更准确地对作品进行再创造。

表演的如何与我们对乐曲的理解有很大关系,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乐感”。这是表演的深层次要求。“乐感”简单地说就是表演者的音乐感觉。有良好乐感的人,只要一拿到谱子或听一遍乐曲,就会自己处理乐曲,强弱规律及演奏技巧都会很巧妙地运用,只是在作曲家要强调表达的特殊音响上,着重掌握一下就可以了。当然,演奏者具有很好的“乐感”不是短时间内就能训练出来的,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这就要求演奏者经常聆听各种音乐,并掌握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所以,演奏员在舞台上表演时,心里想的不仅是乐谱,更重要的是乐曲的意境,这样才能达到艺术的高境界,与观众产生共鸣。

三、表演的“度”

唢呐,是一种非常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乐器。因此,唢呐表演不同于其他形式的表演艺术,可以在舞台上发挥其手势、动作等艺术辅助手段。唢呐演奏,无论是坐势、站势都可用眼神、面部肌肉或上身的倾斜表达感情。这些表演只是借助演奏作品内容的延伸、去向和流动,可以适当夸大,但不能喧宾夺主,应该有助于人们对演奏作品的理解。但切忌过于幽默而成为滑稽,导致艺术表演的档次降低、平淡、无聊。任何过度的“表演”,都会有损于演奏内容的表达。为表演而表演的吹奏不是真正的艺术,只能称为“杂耍”。恰到好处的表演会增强乐曲的感染力和产生深刻的演奏印象,带给观众的是回味无穷的视听效果。

精彩的表演与演奏员的台风、气质、修养和良好的心理素质都是密不可分的。舞台演奏不仅是听觉艺术,而且是视觉艺术。演奏员在台上的一举一动都体现了他的演奏水平和艺术修养。成熟的演奏家对于上台的走步、挥手、眼神、情绪的调度和观众的语言交流、衣着“包装”等,都会一一地进行推敲、研究。德国音乐家舒曼曾说:“细致的感调,对于听者来说常常需要敏锐的感受才能充分地领会到。而音乐的价值很大程度上就在于是否具有丰富的感情内容。只能发出空洞的音响,而没有适当的手段来表达内心的艺术乃是渺小的艺术。”

结语

对于唢呐来说,表演与吹奏是分不开的。表演是增强唢呐表现力和感染力的一种手段。表演是唢呐演奏的一部分,也是每一个唢呐演奏员都应该重视和掌握的。优秀的演奏家需要具备很好的乐感、心理素质、优雅大方的演奏姿势、丰富的音乐修养和内涵等多方面的条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唢呐艺术发扬光大,达到高水平的艺术境界,给听众带来更美好的听觉和视觉,带来一种美的享受。

参考文献:

[1]郝玉歧.唢呐情曲.郑州:中国戏剧出版社,2002,ISBN7-104-01509-4.

[2]李民雄.民族器乐概编.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J632/d04.

[3]陈家齐编.唢呐基础教程.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0.5,ISBN7-80105-865-8.

[4]林飞主编.中国艺术经典全书―唢呐.吉林摄影出版社,2003,ISBN7-80606-521-0/z.54.

[5]苏愚编.唢呐演奏法.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65,T8158.80.